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施振星:私募基金成长的烦恼与挑战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3-19 19:04:18 来源:七禾网


2017年3月11日,由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指导、七禾网主办的2017私募年会暨2016七禾基金奖颁奖典礼在杭州成功召开。元葵资产董事长施振星受邀做了主题演讲,以下是七禾网对施振星演讲内容的文字整理。


精彩观点:

第一,谁掉队了?第二,我们要问自己的是中国的私募基金行业允许有多少家公司能够健康地发展?第三,能够做多少大?第四,我们能活多久?第五,私募的未来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从业者所需要去思考,去回答出来的,如果你回答不出来,可能会出现种种令人痛苦的障碍。

作为一家私募基金,生存的基准线为五个亿。

我看到一份数据,到目前为止,假定已经倒闭、关闭的那些对冲基金存活的生命周期为四年四个月。

我们必须要从一个投资经理转化为一个创业者,如果我们有人修养不足,准备不充分的,就必须弥补这堂课。

投资叫“时间的玫瑰”,现在你给我们把这个“玫瑰”给拿掉了,我怎么开放?

私募存在的价值在于你能否给投资者创造收益、创造价值。

创造价值大体上有三个要素。第一,你一共赚了多少钱;第二,你能赚多长的时间;第三,你去赚钱,你付出了多少的代价。


施振星演讲全文



感谢七禾网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其实,我现在还沉浸在苑教授哲学的情境当中,因为我非常喜欢索罗斯,非常喜欢哲学,经常会阅读索罗斯的书,也一直试着思考我们投资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也是来自于这样的一份思考。


我本人从事投资已经有20余年时间,因为时代的机会,又有幸参与到私募基金的行业当中。正如刚才很多人提到的一样,现在私募基金非常繁荣,超过了公募,在三年时间达到了10万亿的水平,这些都成为了新闻媒体的头条,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事情。在座的各位都奋斗在这条路上,一起分享这一繁荣的局面。但我们在分享的过程当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却也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在这里,我将这些困惑给大家做一个反思,来分析一下它的原因何在,最终找到我们的机会在哪儿。

首先,我想问五个问题。面对私募行业如此繁荣的局面,我们任何一个人,无论你是刚刚开始加入的,还是现在已经加入的,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


第一,谁掉队了?在刚才沈总的私募基金报告的数据当中,去年曾有25000多个私募管理人,现在只剩17000多个,这中间少了近三分之一的数量,这些人为什么会掉队?是什么原因?是因为监管力度的加强,还是因为运营过程当中遭遇到了一些不可调和的事情,或在投资当中遭遇了类似于股灾这样的巨大的风险,而导致事情的发生?这些发生的事件会不会轮到我们还在营运的基金公司的身上?我们怎么样才能够避免?这是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谁掉队了?我们会不会掉队?


第二,我想举一些我看到的数据的例子。全球的对冲基金的峰值在2007年,2007年有一万三千家的对冲基金,现在是一万家以上一点。这里我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一万三千家能否看成对冲基金、私募基金行业的天花板?如果它是一个行业天花板,那中国占据的份额是多少?我们能够存活几家?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数据,在2014年以前,亚太地区的对冲基金大概占全球对冲基金的10%。那时候我们还没有蓬勃发展的私募。假定现在计算上了我们的私募,大家认为中国的市场份额应该占到多少?我们假设为50%的份额,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只有一万三千家存活,另外几千家将要退出这样的行业;如果是三分之一的份额,将会有更多的私募基金无法存活。所以,我们要问自己的是中国的私募基金行业允许有多少家公司能够健康地发展?我们自己如何获得一个健康的体制,以有机会生存下去。


第三,能够做多少大?大家知道,到目前为止有10万亿资金,共17000家的企业。假定将这些数值按照行业通常的结构,即“二八定律”划分,当一个行业发展成熟时,它总是会出现这样的定律,即20%的公司会管理市场上80%的资金。实际上,就今天的局面而言,在全球范围内是12%的公司管理着80%以上的资产。所以,我们要问一下自己,作为17000家成员中的一员,我们能管多少资金?假设符合“二八定律”,如果是前20%,那它管理了80%,即8万亿,我简单地算了一下,大致是这样的,前20%能够平均管二三十亿的规模,后面的80%只能管一到两亿的规模。我们在前一段时间计算过,作为一家私募基金,生存的基准线为五个亿。所以,我们在座的私募基金的各位都需要去考虑自己生存的环境是如何的,我们需要做哪些努力才能够拥有发展的前景?


第四,我们能活多久?我在很多年前有一个印象,作为中国的一个企业,平均的生命周期大概是一年零七个月。大家知道私募基金或对冲基金行业的生命周期是多少吗?我看到一份数据,到目前为止,假定已经倒闭、关闭的那些对冲基金存活的生命周期为四年四个月,按照中国私募基金在2014年2月份推出的登记办法开始计算,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度过了三年时间,即有很大一部分的私募基金已经六七十岁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场景。其次,还在运营的私募基金,平均的营运周期是六年半的时间。如果这样计算,很多人都要到50岁了。能够连续经营十年以上的占百分之十几,如果是二十年持续经营的是百分之二,所以在座的各位可以看一下您几岁,到您退休的时候您管理的那家公司还在吗?客户那么信任地把资金委托给你,你能管理多长时间?这就是我想问的第四个问题。


第五,私募的未来是什么?假定我们在这个行业当中可以活得很久,生存得很好,我们最终会长成什么样?为什么我要问这样的问题?昨天我看到一条消息,凯石基金成为公募了,在这之前,杨爱斌总的鹏扬资产已经成为第一家从私募转成公募的公司。为什么这两个人都来自于公募,首批进入私募之后若干时间又回去了?是因为私募发展的空间有限?还是有哪些种种的不足?或者说相对公募而言,我们有什么样的一个强约束是我们无法突破的?在这里我觉得可以提到一点,就是到目前为止,私募基金不是金融机构。我想没有比私募基金更像金融机构的公司了,但我们不是。这意味着你在开展业务的过程当中会遭遇很多的限制,比如,你不可能去接受保险资金的委托来管理这些钱。


这是我首先要问的行业的五个问题。这是每一个从业者所需要去思考,去回答出来的,如果你回答不出来,可能会出现种种令人痛苦的障碍。


其次,我想说一下“三个挑战”。刚才沈良总提到的私募基金数量的变化隐含着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私募基金的生命周期那么短?为什么在两三年当中大概有百分之四五十,甚至百分之六七十的企业会遭遇死亡?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原因出在两个字上——阳光。我们叫私募基金,早期称为阳光私募。阳光政策是私募基金繁荣的一个源泉,它能够让我们合法地开展业务,使私募基金获得了蓬勃发展的基础。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面,另外一面,它也有对我们的发展有很大考验的地方,所以,阳光化的内涵,第一是合法的从事。第二是谁去从事这个业务?大家有没有想过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发起人的身份是什么?最大比例的是投资经理或操盘手,第二大比例的是研究人员,第三大比例的是营销人员。


投资经理、操盘手和研究员,他们这些人具备什么样的一个特点?第一,将投资看成最重要的事情,具备一种投资至上的倾向。第二,往往是个人作战,具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刚才苑教授提到了一句话,我特别有感慨。他说在投资领域,一个人太寂寞,两个人太混乱,所有的挑战都来自于一个人跟两个人之间。当然,在中国最好说是三个人,因为三人就多了,多的时候麻烦事情就来了。所以我认为我们成立阳光私募,成立私募有大的挑战的原因是你原来是一个单位里的部门经理或操盘手,但你来到私募行业就要以一个企业作为主体来经营,你从个人变成了一个法人。法人不是简单的人,它是一个独特的组织体,它只不过是一个比喻,这个比喻在发生的时候它会引起什么样的冲突?这个冲突就是这样子的,我们在以前的单位里做投资的时候,只要做好投资就可以了,但是在私募基金行业,我们是一个创业者,是一个企业家,我们所处理的问题将远远地超出目前自己的投资领域,并且根据我个人的体会,你将至少花50%,个别人甚至要花70%的时间来处理非投资的事务。我们每一个人都带着优势进入这个行业,但却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我们没有优势的领域当中,这些领域可能是招聘,可能是招场地,也可能是税收、工商种种跟投资几乎是无关的事务,这就是企业化。所以,你要让阳光私募成为一个私募基金的第一个特征就是企业化运作。可惜,我们加入到这个行业来的人都带有个人的气质,以投资为核心点,所以存在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我们必须要从一个投资经理转化为一个创业者,如果我们有人修养不足,准备不充分的,就必须弥补这堂课。


第二点,就是刚刚说的一个人与两个人。其实成为一个法人,成立一家公司的时候,它最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很多人跟你一起在工作。就像我们现在要担任投顾时,需要“三人三年”这么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决定了不是个人在运作,它意味着团体化。我们知道,操盘手的决策机制,研究机制,甚至是整个流程都是一个人完成的。但作为一家公司,你必须得有分工和管理,你必须要能将几个人分开来的决策合成为一个更有效的东西。所以,你需要成为一个管理者,成为一个CEO,这个时候你个人的身份跟团队的身份之间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这就是我们遭遇到的第二个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什么呢?我记得2014年,我们刚刚去申请登记成为私募基金时,大家都非常开心,有几百号人在一起互相庆祝,很兴奋地谈论,感觉就像坐在一张圆桌上互相之间是平等的。特别是我们投资者、投资经理,敢去面对这个市场,任何人都有机会去捕捉行情,互相之间是平等的。其实,在市场前面,在经营环境当中,每家公司都有每家公司的资源,也有每家公司的一个限制和特征所在,我们必须在做经营的时候找到一个差异化,但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把它给表达出来了呢?我们可以做一个自我的检验,你能把你的公司用一句话说清楚吗?你推荐给别人的时候,你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或者说你用三句话,或用五句话,但千万不要超出八句话,那你能表达清楚吗?我相信很多人都表达不清楚。或是我们拿出来的产品,它有特殊的一个名字或内涵吗?我们往往都是取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名字,这意味着什么?说明我们还没有充分展示自己差异化的定位和优势。


我认为,在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的早期阶段,生存问题由这上面三个方向来决定,这是我们一定要接受过的一个考验,只有通过了这样的考验,我们才有机会让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当然,一家企业能够真正在这个行业当中立足,有它的品牌优势,能够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这可以分为很多方面。在这里我简单地跟大家说一下成长维度的七个方面,只是简单的举例子,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概括,有策略、交易、研究、风控、产品、市场和营运。我想很多人感觉到非常痛苦的是营运,这也是我们投资者很少能够注意的问题。当然,在这里作为一家私募基金,我想,碰到的挑战会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策略而言,我发现今天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是有期货背景或是用了期货工具的,我们介绍自己的策略的时候,往往会说是趋势跟踪、翻转、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等。其实大家可以看到,对冲基金的分类不是这样子分的,它是八大类的分类。如果是有商品或期货的,我们只与两个策略有关,一个是宏观对策,宏观基金,二是CTA,这是关联度最高的,可能还会有第三个关联的,那就是相对价值。


但我们的分类是怎么分的?是按照自己的操作策略。所以,我们看待这些策略的眼光和角度需要积极地去调整。第二,在这个策略当中,什么事情会让我们变成一个焦点?就是规模。因为刚才提到了阳光化带来的第一个效果就是管理的资产会急剧地增加。大家知道规模对投资的影响,以及对策略的要求是非常强烈的,我们之所以以策略作为一个分类来衡量自己,那是因为规模太小了。凡是你的资金,是在10个亿以上,甚至在50亿、上100亿以上很少有公司只做一类资产或一类策略。我研究过世界当中的策略使用情况,大约只有25%的比例能够在大规模的前提下还使用单一策略的,这就是全球的现象。所以,对我们来说,策略的类型就需要有更多的丰富,但是这些是我们自己在运营投资累计的过程当中所擅长的吗?我们最突出的优点到底在哪里?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的理念、策略的延伸以及推广。此时,你的研究部门是不可少的,这是关于策略类的。还有一个是产品,其实,我们不管把自己推出的产品叫成什么名字,我们必须得具有一个功能——满足投资者增值或者是保值的需求。所以我们每一款产品一定是针对着客户的需求而言的。那么,现在我们来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的产品满足了投资者什么样的需求?我经常有机会跟那些投资者面对面地沟通,我每一次都问他们,你们把钱投给我,你投资收益的目标是什么?我得到的回答永远是8个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大家认为这可能吗?不可能。它不是一个投资的目标,但这就是投资者的现状。我们的产品是不是也在追求这样的目标?一部分的私募基金也真的在追求这样的一个目标。所以,我认为设计产品时需要有不同的产品线,有些人的确是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它肯定是一个激进型的产品;有些人可能想稳定地去赚一些仅仅比银行利息高一点的收益,就像类固定收益产品,当然这中间还有不同的划分方式而让我们的产品线存在。我们问问自己,在这个产品线的构造方面,我们想过一些什么?我们碰到过一些困惑吗?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一个解决方案?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一些领域当中有所细分,包括市场。大家有没有想过,市场至少可以划分为两个,一个是零售市场,一个是机构市场,为什么要叫成零售?如果我们碰到的是一个金融的机构市场,机构的需求特点是什么?你的产品有没有展示这些方面的特征,让他们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东西?


另外,我发现很多人管理的资金都是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的,一年期限的资金占据着这个市场的99%。对长期在做投资的人来说,投资是什么,投资并不是你最重要的本金,投资叫“时间的玫瑰”,现在你给我们把这个“玫瑰”给拿掉了,我怎么开放?每个人都要求你几个月,三个月一开放,一年一开放,这样的产品和资金难以让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所以,这就是一个市场。这个市场怎么办?大家会说,中国的投资者到目前为止还只是第一代投资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所有人的财富拥有时间都不会超过30年,有些人可能只有20年,所以我们的投资者都是富一代,他们理念的成熟至少需要经过2到3代人的时间,所以,有一点可以让大家感到有所安慰,那就是财富管理行业只是开始,大家还有机会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然后积极地加入到这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当中来。


最后,我谈谈我对私募的认识是怎么样的。我认为,私募存在的价值在于你能否给投资者创造收益、创造价值。所以我的定义,我的认识是私募的未来并不是公募、私募和其他的种种的类型,而是价值长期者的未来,如果你不能够创造价值,我们是无法在这个行业当中立足的。我认为,这个创造价值大体上有三个要素。


第一,你一共赚了多少钱。可能个别人说,他今年的盈利是100%,1000%,但累计收益5万,这不足以支撑一个人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有总额的概念。


第二,你能赚多长的时间。因为有些人是今年一个月赚了很多钱,后面全部是亏的,你只有两年时间,后面持续的几年,五年、十年就没有机会跻身2%的机构的话,即使在投资行业你赚到了财富,但在事业上也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成功人士。


第三,你去赚钱,你付出了多少的代价。假定你冒着破产的风险赚到了一倍或两倍的收益,很显然,你付出的风险是过大的。财富管理行业就是要在受限的风险的前提下去创造一个丰厚的收益。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的演讲。


七禾网私募基金年会工作组合作预约联系: 18758568614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