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期货中国网和南华投资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感谢期货中国网和南华投资为我们期货人齐聚一堂,讨论期货交易与期货资产管理创造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与环境。
下面先简单地跟各位朋友介绍一下我本人在金融和期货投资市场的经历。
我是2001年进入股票市场,当时是业余做的,一直到2005年3月底,国内股市遇上了众所周知的4年大熊市。因为在股市实在找不到盈利的机会与希望,于是在2005年4月1号,就是刚才沈良说的愚人节那天进入期货市场,我现在才知道那是愚人节。我进入期货市场一开始就是全职做,辞了所有的工作。现在想起来真是对期货完全的无知和莽撞。
虽然在期货上没有经历过一次性爆仓的事情,但是第一笔资金从2005年4月到年底基本上全部亏完。第二笔资金也在2006年一年内全部损耗殆尽。这中间差不多有两年时间尝试过不同的交易方法。有日内短线的,频繁的或者不频繁的都尝试过,还有隔夜持仓交易,三到五天的这种小波段交易,中线交易。但都没办法做到稳定盈利,到最后总是发现钱没了。经过这两年时间,我已经山穷水尽,可以说是到处举债。
2007年的6月底,我向朋友借了三千块钱,大家都知道期货配资,我配了一个15000元的账户,加上自己的本金3000元,一共是18000元。双方约定的是只能做日内交易,不能隔夜。第一天我没有控制好心态与风险,一下子就大亏了1600块,等于就差不多接近10%的亏损。账户只剩下16400块,本金就只有1400块。第二天你去算算金额就只有一笔交易止损的钱。差不多这笔交易错了,如果亏损了,这个账户就结束了,没了。
但是非常幸运,我觉得老天他还是记得我的。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2007年的7月份8月份,我就靠这个16400块的配资账户,完全是日内交易,盈利出金,挣到了10万块钱。不过这里我说明一下,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配的是一个18000的账户,到最后的时候这个账户是加到30000块,但是第二个月就是8月份是完全没有加资金进去了,这两个月就不断地盈利出金,挣到了10万块钱,两个月差不多翻了6倍。应该说这是我期货交易的转折点,树立了信心。其实之前我还是有点怀疑的,就是我身边没有真正能盈利的高手,也没有老师,到底期货市场是不是有人能稳定盈利这点我是怀疑的。通过这一次7月份8月份的每天的日内交易做到这样的盈利,让我树立了信心,确信期货交易是能够稳定盈利的。这个时候其实我是已经有了自己简单的但是比较完整的日内交易系统。
下面我再谈一下我对金融和期货市场的三个基本认识:
首先,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个世界是不能完全被认知的,这个世界永远有我们人类理性认识不到的地方存在。换句话说,我们的金融与期货市场,也不是我们能完全认知与确定的。这个市场没有绝对性,没有百分之一百肯定的东西,没有一定这样或那样这回事情。我们的每一个判断都有可能是错的。所以我们的交易必须要有止损,要有风险控制,这是第一位的,是我们做期货交易生存下来的基础。
第二,我认为这个市场里面,还是做趋势比较容易挣钱。市场运动有各种方式,震荡和趋势是两种基本类型。我这里把震荡和趋势稍微做一个我自己对它的定义,震荡一般是指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在一个高点和低点之间反复上下循环运动。所谓趋势,这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里,有一个单一指向的相对比较流畅的运动。那么我们从这个定义里面可以比较出来,显而易见趋势比震荡需要选择的方向更单一。那我们如果做趋势的话选择一次就够了,但是我们做震荡就要选择两个方向还需要多次的选择。所以趋势的稳定性比震荡更高,并且盈利的空间更大,自然盈利的机会和把握性就更好。
第三点我认为我们的金融和期货市场就像大自然一样具有自我平衡和更新的能力。就是一旦有外部的力量打破了这个平衡使它有消亡的危险时,它会自动变异,抑制和消灭这种力量,就我所谓的打破这个平衡的这个力量就是指某一类交易方法、某一类型的交易系统,大幅盈利、大行其道的时候,会培养出一种交易倾向和潮流。那么这个时候市场它自身如果不变异,市场本身必将消亡。像2005年到2009年大牛市、大熊市这样的大趋势培养了一批交易者,他们就做这种大趋势交易,挣到了市场里很多的钱,从而形成一种这种倾向与潮流,那么如果市场这个时候自身不变异,那市场就生存不下去了。但是强大的灵异的市场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出现,从2005 年2009年我们体会到大牛市大熊市趋势的力量以后,从2010年到2012年我们一定会体验到震荡市的力量。这里我有一个小小的结论和认识,就任何的交易系统而言,都有它的适应期和不适应期。都会有表现较差的时候,甚至是长达几年的较长时间的糟糕表现,这样就对我们期货人带来了一个挑战:期货没有一劳永逸,不是找到目前能盈利的交易系统就万事大吉了,我们永远行进在路上,需要不断学习与自省,保持对市场敏感与敬畏的心。一些具体的细节我今天就不展开了,我们到时候私下交流讨论,谢谢大家!再次感谢期货中国网和南华投资。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