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今年5月,大商所率先启动商品期货期权内部仿真交易,测试范围覆盖了大商所上市的全部品种并且采用美式期权规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沪深300股指期权也在积极开展测试。郑州商品交易所也在近期公布了未来期权交易制度的雏形,还向期货公司发布了包括《郑州商品交易所期权交易管理办法(草案)》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期权做市商管理办法(草案)》及白糖期权合约。 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商品期权的前期准备工作。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各大交易所在期权交易较量上已经悄然开展。 股指期权渐行渐近 据记者了解,在股指期货领域独占鳌头的中证期货已经在多个方面与业界开展了相关业务的准备工作,包括与中金所、郑商所进行交易、结算、风控、研究多个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与中金所的股指期权专题联合研究计划已经进入尾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使IT系统与后台的操作模块能与中金所进行完美对接。 近日期货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前期交易所已经选择部分期货公司,在公司内部进行测试,公司员工可以进行模拟交易。内部测试目的是为了使公司员工尽快熟悉期权相关原理和知识。另外,从《股指期权仿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股指期权仿真交易标的为沪深300股指期权合约,合约标的为沪深300指数,合约乘数为每点100元,执行方式为欧式,到期时采用现金交割方式。 中证期货研究员王岩认为,沪深300股指期权属于比较常规的欧式金融期权合约,现在具体细则尚未明确出台,仅能就手头的一些资料推测沪深300股指期权,应该依然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发布的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物。其交割方式会以现金完成。 同时,期权与期货除有互补及价格套利修正等天然属性以外,期权作为非线性损益结构的金融产品与期货配合可以组合更多的策略,甚至不排除后期金融机构以期权期货组合发行固定收益金融产品的可能。 据王岩介绍,期权与期货最大的区别是损益结构方面,也就是常说的期权是风险有限、收益无限的非线性损益结构,而期货是风险收益对称的线性损益结构。当然,期权因为有卖空权利的选择,会为相应的操作方获得权利金的收益,这也与期货的操作模式有较大不同。 白糖期权完善交易体系 据了解,在境外成熟期货市场上,期权的发展早就超过了期货。2005年至2010年,全球期权市场交易量从59.39亿手上升至2010年的111.13亿手,增长187.12%。无论宏观经济是好是坏,期权业务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目前已占到了全球期货市场交易量的75%左右。 中证期货分析师王聪颖认为,期权是为了完善期货交易。目前阶段,我国推出期权可能会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对应的期货品种要活跃;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白糖恰好满足这两个要求。白糖是很活跃的品种,对外盘的依赖度没有那么高。 同时NYBOT白糖期权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供我国借鉴。NYBOT白糖期权活跃,交易量稳居NYBOT农产品期权交易量的首位,2010年,NYBOT白糖期权交易量占据了整个农产品期权交易量的第一位。 新湖期货衍生品研究员蒋林也认为,早在前几年郑商所进行期权模拟大赛时就把白糖期权选入,在即将放开的期权市场,白糖期权自然成为郑商所的首选之一。但从期权功能的独特性上看,复制白糖期权,诸如推出棉花期权、小麦期权都是十分容易的。 以郑商所列举的白糖期权合约草案为例,白糖期权合约的交易单位为一手白糖期货合约,报价单位为元/吨,最小变动价位为0.5元/吨。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与白糖期货合约每日涨跌停板的绝对数相同,其中,期权跌停板不低于期权最小变动价位。到期月份为白糖期货合约交割月份前两个月及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月份。 王聪颖认为白糖期权以相对应的期货合约为交易对象,而白糖期货则以对应的商品为交易对象。报价单位都是元/吨,但最小变动价位白糖期货为1元/吨,而白糖期权是0.5元/吨。相对而言,期权价格变动更小,这也体现了期权对风险度量的功能。 当然两个品种的运行也要相互配合。两者的重要联系体现在期权执行价格和执行价格间距的设计上。白糖期权的执行价格每个交易日以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为基准。同时按执行价格间距挂出三个实值期权、一个平值期权和三个虚值期权。 蒋林认为,白糖期权合约(初稿)的设计思路结合了欧美成熟市场经验和国内期货市场特征,例如期权到期月份是在白糖期货合约交割月份前两个月,这里面充分考虑了当前国内期货市场的限仓制度和流动性问题。无论期权还是期货,都是相对现货的衍生品,而对于期货期权来说,期权合约的标的物是期货合约,它是在期货合约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来的产品。白糖期权在功能利用上较白糖期货有着很大的不同,无论是投机、套利还是套保都能演化出更多种方式,但在实际运用中,白糖期权和白糖期货是互补的,有些时候白糖期货可能更利于投资者建仓。 责任编辑:李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