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中印推高棉花价格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3-09 09:22:17 来源:财讯网

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9日报道,尽管全球许多棉花买家都对创纪录的高棉价望而却步,但一股重要的需求力量加入了市场:中国国家棉花储备。

虽然印度棉花出口禁令在周一登上了媒体头条,但在过去12个月里,棉花市场上更重要的角色一直是中国。中国官方棉花储备库存已稳步累积了数百万吨,占今年全球预计需求量的15%。

中国政府的大规模采购计划已给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国印度带来了麻烦,眼下该国工厂为了获得原料供应,不得不支付越来越高的价格。在国内纺织业的压力下,印度政府周一宣布禁止棉花出口,这是自2010年以来印度第二次做出如此决定。

差不多正好一年前,总部设在纽约的洲际交易所美国期货分所(ICE Futures US)的棉花价格曾攀升至每磅2.27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在棉价涨至历史顶点之前,以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中国为首,各国纺织厂对棉花的需求似乎都在无休止地增加。

创纪录的棉价终于压垮了市场,亚洲的纺织厂一致取消了生产订单。但随后,中国政府进入了市场。中国不但进口天量的棉花,本身还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

2011年4月,中国政府公布了一项收购棉花充实国家储备的计划,只要棉价低于每吨1.98万元人民币(约合每磅1.42美元),就会进行收购。

该计划将执行至2012年3月,其中并未规定棉花收购量的上限。

于是,中国收储官员便积极展开收购。自2011年年中以来,全球棉价一直在触发价以下徘徊,据美国农业部(USDA)估计,中国收储官员已从国内农场购入了1140万包棉花,向国外棉农收购的数量也高达500万包。这一收购量相当于当前作物年全球预计消费量的15%。

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棉农收入得以增加,但中国的收储计划引起了业内人士的警觉,并且波及地区不仅限于印度。

上个月,美国农业部在预测时表示:“中国收储行为导致的竞争,推高了世界棉价,并妨害了全球纺织业购买棉花从事纺织的能力。”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是一家设在华盛顿的政府间组织。该组织密切关注着中国的收储行为。“中国为增加国家储备而收购棉花,支撑了世界棉价,”ICAC执行主任特里·汤森德(Terry Townsend)表示。“经济活动总是有利有弊,任何使棉价维持在均衡水平以上的行为,都会削弱棉花在全球纤维消费量中的份额。”

棉花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在基准指数标普高盛商品指数(S&P GSCI)中的权重仅为1.2%。但是,部分由于去年棉价的大起大落,棉花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机构嘉能可(Glencore),在周一公告其交易利润有所下降时,将之主要归咎于棉花交易方面的亏损。

ICAC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囤积棉花,但偶尔也会大举抛售。由于中国棉花储备水平不确定,交易商在尝试判断棉价走势时,不得不在心里画一个问号。
  美国纳什维尔FCStone公司的棉花经纪人安迪·瑞恩(Andy Ryan)表示:“尽管目前工业领域的棉花消费较为疲弱,库存量总体上也高于几年前的水平,但中国棉花储备具有如此大的购买力这一事实,已经改变了游戏格局。”

周一,印度禁止棉花出口的消息一出,棉价应声上涨4美分,涨至每磅92.23美分,涨幅达到单日上限。在纽约洲际交易所美国期货分所,根据持续交易的期权市场计算出来的棉花期货价格,也涨至94美分以上。

批发商、消费者和交易商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印度的棉花出口禁令加上中国的收购,是否会为市场奠定类似2010-11年的涨势。

起码在目前来说,各方一致认为不会。美国农业部预测,与两年前不同的是,今年全球棉花库存量预计将连续第三年上升。除美国以外的每个产棉国,棉花产量都有所上升。

美国农业部表示,棉花需求量也已连续第二年下降,今年的降幅达到4%。棉价过高使得消费者意外地发现,穿上涤纶布料的衣服也很舒适。此外,中国的棉花收储计划,可能有助于其棉花种植在经历两年的不景气之后复苏。美国农业部表示:“2010年棉花生产价格的上涨,加上适宜的天气条件,预计将使中国棉花生产出现复苏。”

受到印度棉花出口禁令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印度自身作为可靠供应国的声誉,以及现在不得不到别处购买棉花的中国买家。

“中国受到的影响十分重大,”向亚洲出口棉花的美国棉花商Eastern Trading董事长乔丹·利(Jordan Lea)表示。“在他们的进口计划中,原定有很大部分是来自印度的。”

责任编辑:伍宝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