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举动

银价再次急跌期货需求凸显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3-14 09:00:40 来源:期货日报网 作者:展大鹏

2月29日至3月6日,随着美元汇率的不断攀升,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份白银期货再现急跌行情,从最高37.57美元/盎司一路下跌至最低32.50美元/盎司,短短五个交易日跌幅达13.49%,2月29日单日跌幅更是达6.89%。与此同时,我国现货白银市场也随之大幅回落,华通铂银市场国标三号白银报价从2月29日的7535元/千克回调至3月6日的6960元/千克。白银暴涨暴跌的波动性行情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在感受到白银投资的巨大风险后,期货市场酝酿推出的白银期货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白银冶炼企业的期待

在此次下跌行情中,感触最深的当属白银冶炼企业。从2008年年末至2011年4月,白银价格经历了近30年来的大牛市,国内白银冶炼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白银作为副产品原本利润微薄,有些年份甚至还会出现亏损,但近年银价的大幅上涨普遍对企业业绩有了较大的贡献。如国内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豫光金铅,2010年其白银产量达604.74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72%,白银收入也取得历史性突破,占到主营收入的26%。

但从2011年5月开始,银价急转直下,出现3次单月较大跌幅,月最大跌幅达28%,“过山车”行情吞没了2011年1月以来的涨幅。国内白银冶炼企业眼睁睁看着大量利润流失而无所适从。

笔者调研显示,目前国内白银市场供大于求,很多冶炼商手里积压不少库存,迫切需要一种风险对冲机制锁住利润。而交易所即将推出白银期货的消息,让国内白银冶炼企业充满期待。

电子交易并不能取代期货交易

白银交易中,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利用中远期电子交易模式,如用上海金交所的白银T+D模式,模拟白银期货进行套保。中远期电子交易与期货类似,也能进行交割,在白银期货推出前,能够暂时代替期货市场起到套保的作用,但很多企业并不看好中远期电子交易,且未进行操作。期货与中远期电子交易虽然有类似之出,但却有着本质不同。

第一,期货市场更利于企业管理风险。期货市场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其为现货市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高效的风险管理场所。期货市场采用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中远期交易模式交易合约(非标准化)由双方协商达成,虽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容易产生投机和市场操纵,且交易成本较高。

第二,期货交易所具有完备的清算程序和清算系统,且准入门槛较高,场内交易者对风险均有一定的承担力,不履约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大小投资者能平等地参与交易。中远期电子交易模式合约能否得到履行,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且由于准入门槛低、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以及市场监管乏力,风险较大。近年来的海南天然橡胶事件、广西白糖事件等违约事件就是教训。

第三,期货市场法律法规较为完善。期货市场有较高的透明度,法律法规较为完善,有利于监管。而中远期电子交易由于没有系统的、有约束力的交易秩序和章程,监管难度较大。

推出白银期货有助于争夺定价权

从目前白银供需情况来看,虽然白银主产地在美洲(主要是南美洲),但白银实物的需求却以东方为主,中国、印度等都是白银消费大国。数据显示,由于工业需求和首饰用银的大幅增长,2010年我国白银净进口量达到3500吨,增长15%,创下历史纪录。不过,我国对白银的高需求并没有带来更多的话语权。全球白银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英国,国际公认的白银价格以美元计价、以盎司计量,因此以人民币计价、以克计量的国内白银市场对白银价格影响较弱。定价权的缺失导致国内白银市场一直跟随国际银价的走势而波动。

白银期货的推出不仅仅是为普通投资者增加了投资渠道、为企业规避了风险,更重要的是通过广大企业的参与,形成白银的市场化价格,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白银市场的影响力,谋求我国白银国际定价权的能力。实践证明,随着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量的增加,我国在某些大宗商品上的话语权正逐渐增强。

白银期货生逢其时

第一,我国已经具备推出白银期货的先行条件。我国白银从统购统销到现在已有12年,白银生产、销售遍布全国,市场透明程度较高,参与者众多,群众基础好。白银期货如果适时推出,其活跃程度或将较为乐观。此外,我国期货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法制不断健全,合规建设不断完善,自律管理日益加深,制度环境、法律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些都为白银期货上市后的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国际金融风云再起,银价波动性陡然增大。目前,欧债危机的解决仍然遥遥无期,全球金融市场依然为悲观情绪所笼罩,美元汇率成为最有效的避险工具,银价再次快速下跌的可能性陡然增大,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或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白银期货,不仅是顺应国内市场的需求,更凸显了其规避风险的市场价值。

责任编辑:伍宝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