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近日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发布 3 月1 日,工信部发布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从去年9 月起草到近日的正式发布,意味着去年以来针对铅蓄电池行业的大型整顿行动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未来相关政策的细化,铅蓄电池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及行业整合将加速。 “意见稿”设置了防护距离和生产能力限制等方面的准入条件,在此,我们列举“意见稿”的几条:新建项目应在依法批准设立的县级以上工业园区内的相应功能区建设,符合《铅蓄电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1659)的要求。新建、改扩建铅蓄电池企业(项目),建成后同一厂区年生产能力不应低于50 万千伏安时(按单班8 小时计算,下同)。现有铅蓄电池企业(项目)同一厂区年生产能力不应低于20 万千伏安时;现有商品极板(指以电池配件形式对外销售的铅蓄电池用极板)生产企业(项目),同一厂区年极板生产能力不应低于100 万千伏安时。 “意见稿”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的决心,市场预期行业整合的巨风将进一步增强,而生产条件不达标的落后中小企业将被淘汰或被大企业吞并,这或将使未来铅酸蓄电池的总产量有所减少。 (九)铅的终端需求将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从铅的终端需求来看,铅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动自行车、UPS 和摩托车等领域,近几年,随着汽车、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市场的迅猛发展,铅的需求将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1、汽车、摩托车产销量同比处历史高位且保有量庞大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1 年,汽车产销再度超过1800 万辆,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11 年全年,汽车产销1841.89 万辆和1850.51 万辆,同比增长0.84%和2.45%。2011 年,全行业产销摩托车2700.52 万辆和2692.77 万辆,同比增长1.21%和1.32%,摩托车产销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需求量除了与汽车、摩托车的产销量相关外,还与汽车、摩托车保有量密切相关。汽车用铅酸蓄电池年产量的三分之二用于更新替换,三分之一用于配套汽车生产。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06 亿辆左右;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摩托车保有量达到1.025 亿辆左右。庞大的汽车、摩托车保有量有助于使铅酸电池的需求保持刚性。 2、电动自行车的迅速发展拉动铅酸蓄电池需求 由于便捷、低成本、零排放、无污染等优点,近几年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一直保持跨越式增长。据自行车协会统计,2000 年全国产量仅为29 万量,到2004 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达到600 多万辆,跃居世界第一,1998-2004 年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20%,2004-2006年年均增速在50%左右,2007 年至今年均增速在20%左右。 虽然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比汽车用铅酸蓄电池小,但是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更容易磨损,使用时间更短,每隔12-14 个月就得更换,而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一般可以用3-4年。 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1100 万辆左右,以平均配置24V12AH,平均寿合为一年计,年配套电池用量能达到317 万KWH。2011 年全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1466.5 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0%以上。电动自行车的迅速发展拉动了铅酸蓄电池需求。 (十)近期铅库存出现下滑 支撑铅价 今年2 月以来,LME 和上期所铅库存持续下滑,截至3 月8 日,LME 铅库存为363425吨,较2 月高点下滑2 万多吨,上期所铅库存为35849 吨,较2 月高点下滑2 千多吨。库存持续下滑,为铅价提供一定支撑。 (十一)铅现货价格走势 从铅期货上市运行一年来的价格走势以及同期1#铅与还原铅价格走势来看,铅现货与期货价格同涨同跌、高度相关。截至3 月14 日,长江有色金属市场1#铅平均价为15925元/吨,国内还原铅平均价为13600 元/吨左右,安徽废电瓶平均价为8275 元/吨。 三、总结 从近几年铅价走势来看,可以发现,铅价走势受行业基本面的影响比较小,铅价剧烈波动往往是由国内外宏观经济变化引起的。宏观面来看,短期继续关注希腊何时拿到新一轮救助款,在希腊确实已拿到救助款后,此事才算尘埃落定,否则不确定风险仍存。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良好的复苏势头,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活力。从流动性来看,今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比去年宽松,进一步支持经济复苏。全球宏观经济在今年可能会不断向好转变,但欧债危机长期风险仍存,葡萄牙等国很可能会步希腊后尘,未来欧债危机可能仍将是宏观经济向好转变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在上述因素影响下,预计2012 年沪铅将保持震荡向上格局,主要运行区间将在14000-18000 元/吨,低点将出现在一季度或二季度初,高点将出现在二、三季度。短期回落风险仍存。 责任编辑:伍宝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