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我国粮储模式改革框架构想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3-21 09:58:20 来源:期货日报网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大事之一。如果我国庞大的粮食需求不能建立在稳定供给的基础上,必将导致市场高波动率并引发购买成本的过分增加,对国民经济、社会民生等产生强烈冲击。保障粮食供给是国有储备单位的首要任务。

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国储系统应向外

现行的中央储备、地方储备以及临时储备等收储机制都是在国内市场采购粮食。近年来,随着耕地可开发潜力的日趋枯竭,以及消费的刚性增长,国内众多粮食品种都到了供需紧平衡的临界点,有些开始大量净进口。这种低库存水平和增长的进口依赖度最容易刺激波动率。而储备机制虽然有轮入轮出,但一定时间内仍是在与社会争粮,极易造成市场价格的暴涨。最为典型的是2009年以来,玉米市场先后出现过至少三次因政策性收储引发的大牛市。玉米收储的目的是稳定价格、有效供应,但储备却将价格抬升至中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之上。

国储如果想不与社会争粮,就必须转变运行模式,其采购重心需从国内转向海外。除了在极端熊市行情中,顺应国家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以适度高于种粮成本的价格进行适量收购和扩储外,国储的轮入职能应该更多考虑如何利用国际市场机制和国际行情节奏来进口粮食,以维持国内库存消费比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国储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品工具以及现货定价工具,以此对冲国际粮价过分波动带来的主权采购风险。

具体来讲,国储可以衡量1—2年内的市场供需以确定海外采购规模,根据国内供需节奏把握具体套保、点价、发运的时机,同时加强对海外市场的研发能力以及对国际行情波动节奏和趋势的把握。国储应改变原有的大规模点价或合同订购的习惯,化整为零,采取小规模的不定期买入,不过分推升国际价格。此外,国储还可以积极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品工具进行采购、建立虚拟库存和对冲波动风险,特别是利用国际期货和远期合约,为中国建立远期虚拟库存,增加可持续供应能力,降低实物储备带来的额外流通成本和存储成本。而在采购过程,应充分扩大与世界各主要出口国的贸易往来,不断寻找性价比最高的货源,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体应向内

对于国内市场,提高粮食价格调控效率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藏粮于民,充分发挥民间资源的能力保持流通环节的供需平衡,并结合国储的蓄水池效应,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功能。

第一,藏粮于民。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储粮方式的投资,帮助农民提高存储技术和设备,加大对农民的农业贷款扶持,让农民有更大的能力分担粮食存储的成本,从而降低季节性的社会仓储和物流压力。当然,这一构想必须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趋势以及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则相匹配。

第二,扶持企业参与。广大贸易主体和加工主体掌握着丰富的仓储、物流资源,政府应充分利用优势企业的资源,扶持民间资本为储备服务。核心是通过贷款优惠、税费减免的方式,吸引有大型仓储、物流资源的企业参与储备机制,形成数量、价格换政策优惠的契约。同时建立适当宽度的价格预警机制。市场价格低于一定水平时,鼓励参储企业进行采购,并在该价格下一定位置制定国家托底补贴和国储入市的计划,以支撑市场信心。而在价格高于一定水平时,鼓励参储企业加大向社会出粮,按一定价格上涨幅度建立分批售出约定承储数量的机制,并加大国储对市场的投放。如果承储企业违反契约,还应启动相应的惩罚机制和退出机制。

第三,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和完善期货、期权、基差交易市场,增加套期保值的途径,扩大参与套保的比例。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发展期权市场,为市场提供波动率发现的工具,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低成本的风险对冲工具和套利组合工具。推动发展基差交易市场,缓冲区域间阶段性的供需不平衡,更是大势所趋。

责任编辑:伍宝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