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基金研究

杨玲: 中国式对冲基金或现爆发式增长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3-30 11:56:16 来源:上海金融报
阳光私募用业绩赢得关注《上海金融报》:晨星(中国)9年来首次颁发年度对冲基金奖,此举对阳光私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杨玲 :晨星一直以来是业界最被认可的基金评价机构, 星石投资(博) 在2007年成立、发行首只产品后不久,就有晨星的分析师和我们联系,提出了业绩跟踪的要求,而在当时阳光私募还不受关注;2009年3月,星石旗下 星石1期 -7期被晨星选择成为MSCI对冲基金指数的样本基金,这是国内阳光私募首次入选MSCI对冲基金指数。该指数由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与晨星于2008年9月联手发布,从全球8500只对冲基金中选择了300只作为样本基金,是全球对冲基金行业中使用最普遍且最受认可的对冲基金指数系列;2012年,晨星在内地首次颁发年度对冲基金奖,星石1期获得年度对冲基金奖,这不仅仅是对星石的表彰,更是国际基金评级机构对国内阳光私募这一群体的接受和肯定。

《上海金融报》:星石1期获得晨星颁发的首个年度对冲基金奖,您认为获奖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杨玲:晨星年度基金奖的评选标准是“不仅是在当年度具有良好的回报,并且长期业绩表现突出、与持有人的利益保持一致。”这其实与星石投资创立的初衷不谋而合。我们最初创立星石时,就是希望为中国的投资者打造一款追求绝对回报、追求长期收益的理财类产品。

按照我们的设想,星石产品在过去5年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在严格控制下行风险的基础上,为投资者获取合理的长期回报、实现稳健的资产增值。以星石1期为例,从2007年成立至今,在同期指数被腰斩的情况下,实现了近60%的净值增长,期间无论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还是2011年的“股债双熊”,都为投资者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晨星此番授予星石1期年度对冲基金奖,正是对星石在中国国情下践行绝对回报的肯定。

《上海金融报》:我们很好奇,在2008年、2011年市场出现大幅亏损的背景下,特别是2011年股债双熊的背景下,星石是如何实现保值增值的呢?

杨玲:我们有一个“收益风险配比模型”,这一模型是我们的行业研究员从行业入手,各自独立地得出30多个大类行业及其子行业的景气度趋势的评估结果,宏观策略组再根据宏观经济与政策形势的评估结果导入模型纠偏,从而得出证券市场未来6个月的潜在收益与潜在风险的对比关系。我们根据这个结果决定未来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即仓位配置。

这个模型在运行初期,只能对大的收益风险变化提出预警。从2007年至今,根据模型基本判断股市是长周期向下趋势,因此在过去五年我们一直采取防御性的战略。防御性战略的一个特点就是“看不清楚就不做”,这种操作方法不会犯大错,但对于中小的阶段性变化不太灵敏。

最近一两年,随着我们投资研究人员增加到20人左右,人员磨合也渐入佳境,我们在模型的关键环节进行了优化,该模型的灵敏度和前瞻性也大幅提升,使我们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也能够捕捉到一些中小机会。比如2011年股债双熊的背景下,我们总体上保持低仓位,但四季度我们观察到市场风险有一个释放,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机会,就小幅参与了两次机会,最终实现了绝对收益。

《上海金融报》:依赖模型是否意味着星石对人才的需求相应降低?在投研团队建设上,星石是如何实践的?

杨玲:恰恰相反,以我多年从业经验来看,对于阳光私募而言,要想成功,必须一靠“聚拢人才”,二靠“让人才专注”。因此,我们尤为看重团队建设。在初创期的一两年,投资上主要依靠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我们的精力也有相当大的部分倾斜到拓展资产管理规模上。随着公司管理规模和平台的逐步扩大,公司不断广纳贤才,从打造明星基金经理向打造明星投研团队发展。

为了让优秀投资研究人员全心投入工作,我们对优秀员工实行了三层激励:第一层是在行业里有相当竞争力的固定工资;第二层是奖金池,我们拿出几乎一半的利润作为奖金池,按照员工对公司发展的贡献发放;第三层是股权激励,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轮员工入股计划,目前的股东达到10名,今后也会每三年进行一次新的入股计划。

中国式对冲基金或现爆发式增长《上海金融报》:我有个疑问,晨星(中国)此次颁发的是对冲基金奖,但目前中国的阳光私募可以算作对冲基金吗?

杨玲:对冲基金(HedgeFund),本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冲基金的范围已不仅仅包括那些试图通过规避(或控制)风险来获得收益的投资基金,而通指那些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并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绝对收益的投资模式,因此用“绝对收益基金”的称呼可能更贴切。

国内阳光私募的诞生之初就是模仿国外对冲基金而设计的,比如灵活的投资策略、仓位限制,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的,靠业绩提成作为主要的赢利来源,需要跟投一定比例的资金,只能面向特定的投资者销售等。但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目前缺乏丰富的金融衍生产品,而且对做空和做杠杆限制较多,所以目前的阳光私募还只能算作中国式的对冲基金,或者说是中国对冲基金的雏形。相信未来伴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阳光私募一定可以演进成为中国的对冲基金。

《上海金融报》:那么现阶段阳光私募在中国该如何做实现对冲?有哪些对冲工具?

杨玲:国内由于对冲市场比较小,交易对手比较单一。因此如果想放杠杆去实现对冲的收益,结果是大家都想往一个方向放杠杆,算下来对冲套利收益还不足以支付杠杆成本。目前国内很多机构在做对冲基金的研究,但基于上述现状,都不是特别成功。

不过,我们认为在中国现阶段还是有路径可以实现对冲套利的,以星石的实践来看,首先是投资方法。我们用长周期投资的办法来对冲掉中短周期政策等非主要因素对股市的干扰。具体来说,就是先去判断基于经济运行基本面的股市的长周期,这种长周期一般不会受到政策或是扰动因素的影响;然后再根据股市长周期的判断结果来制定这个阶段下的风险偏好程度;最后根据长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包括阶段性的板块和个股以及持股平均周期。

其次是基金经理的考核方法。我们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上也和此前在公募做相对回报产品不一样,考核的是基金经理是否突破下行风险线,如果基金经理突破了下行风险线,在此基础上,再去考核其收益。

最后是现金资产的优化收益。我们不断寻找锁定期很短的低(无)风险套利机会,比如2007年、2008年我们用现金仓位去捕捉打新、分离式可转债、增发等机会。2008年上半年,这样的低风险套利每个月有2%左右的收益,但2008年下半年收益逐步收窄至消失;而2011年资金市场紧张、回购利率高企,我们转做二级市场回购等相关无风险资金拆借操作,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上海金融报》:您认为目前中国阳光私募的对冲基金之路,主要的障碍有哪些?

杨玲:我认为大致存在三大障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立法方面。近年来,阳光私募发展相对较快,但依旧没有一个规范的法律框架,让私募行业“有法可依、有矩可循”,营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稳定的法律环境。正在修改的新《基金法》首次将 私募基金 纳入监管,其推出或将为中国阳光私募向着对冲基金之路发展提速。

此外,投资者对“绝对回报”的认识不清,以及市场上仍缺乏足够的金融衍生品,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阳光私募的对冲基金之路。

《上海金融报》:您认为阳光私募写入《基金法》对私募行业将有什么样的影响?私募基金对监管层和制度方面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

杨玲:随着新《基金法》的出台,私募基金万亿规模三五年内肯定能看到。

我个人认为,监管的关键是需要一套系统的法律,能够覆盖目前大部分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产品。如果违规,需要有惩罚机制来处置。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公示,让投资者在做选择时有比较明确的判断依据,以便更好地决定是否继续投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应该界定合格(特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适合普通投资者的产品,应该事先监管比较严格,让投资者不需要很多信息、不需要自己做很多判断,简单陈述即可;对于适合合格(特定)投资者的产品,监管上应该相对宽松,采取事后备案制比较合理。但是如果发生违规,除了一定的处罚,更重要的是要有公示,把判断权交给客户。中国的合格投资者完全有此判断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公示不能和信息披露混为一谈,各家资产管理机构未必一定要把自己的个股、持仓等做公示,可以根据各自的风格,有不同的披露尺度和范围。公示更重要的内容是机构的合规运作、业绩记录、自我陈述和实际所为是否一致。这样做,既能达到有效的监管,又能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上海金融报》:最后能为我们畅想一下未来中国式对冲基金的格局将会怎么样吗?

杨玲:我认为,目前阳光私募的竞争远未到白热化的程度,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给新进者。而在未来格局上,我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分工化。强迫专业人员去做大而全的企业,精力肯定会被分散,不容易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因此未来阳光私募还是将专注在投资方面,而将后台方面比如账户管理分包给银行、信托或者中登机构;销售方面交由私人银行、券商财富管理中心或第三方销售机构。此外,规模大的私募可以自己做交易系统,比较小的则可以依附在主经纪商下。

其次,风格化。不止是相对公募基金和一对多,还相对其他私募基金,风格是其竞争力的第一法宝。

第三,淡化规模。私募基金不会像公募那样规模化发展,不同的投资风格有不同的规模,高频交易承受的规模不会很大,而配置型、全覆盖、投资集中度不高的可以承受较大的规模。但总的来说,私募基金肯定不会把追求规模作为第一目标。

链接:对于此次晨星9年来首度向中国的阳光私募颁发“年度对冲基金基金奖”,晨星(中国)分析师孙振宁表示,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中国阳光私募市场发展迅猛发展,从2007年以来,每年成立的基金数量破百,目前已经超过了1000只,投资顾问也已经超过了300家,资产管理规模也达到了1500亿元,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另一方面,经过数年的发展,这一市场已经开始走向成熟,除了陆续开始出现不同策略或是具备完善做空机制的对冲基金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坚持自己风格、力图追求长期回报的资产管理团队。

晨星年度基金奖在全球都坚持一致的评选标准,简而言之就是必须在当年度具有良好的回报,并且长期业绩表现突出、具备持续性,与持有人的利益保持一致。具体来看,评选过程主要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部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定量分析为主的前期筛选,确定入围即提名名单;第二阶段是对进入提名名单的基金进行定性分析和评分,期间辅以问卷的方式对招募说明书的陈述、基金管理团队等公开披露的信息进行核实;第三阶段是综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果,确定最终获奖者。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