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金融危机国际传导机制特点东西欧迥然不同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4-08 11:56:4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马红霞

  金融危机在全球的扩散过程

  如果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称为第一波,那么,2009年2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出现第三次冲击波:东欧成为重灾区,表现为东欧国家货币危机,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并会冲击西欧银行。目前,金融危机从发达国传染至新兴市场经济体,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成为真正的全球金融危机。而前两次冲击波并未消停:第一波是2007年初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还在美国愈演愈烈;第二波则是2008年9月后美国金融危机传导至西欧银行体系,演变为欧美金融危机。

  2009年东欧货币贬值—债务危机风暴

  2009年以来,东欧国家资本外逃加速与货币急剧贬值。第二波西欧金融危机导致东欧国家的净私人资本流入急剧减少。据国际财务学会(IFF)预测,该地区的私人资本净流入在2008年约为2540亿美元,2009年将下降到300亿美元。资本外逃加剧了外汇短缺和东欧各国货币集体贬值风暴。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18日匈牙利福林特兑欧元跌至历史低点,波兰兹罗提兑欧元也跌去了三分之一,捷克货币克朗跌了近10%,乌克兰的格里夫尼亚跌了42.2%,俄罗斯卢布也对美元跌了32.2%。东欧卷入危机的原理、规模可能与1997年从泰铢贬值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相当。

  东欧危机传导的根源在于债台高筑

  表面上,东欧地区的大多数金融机构并未受到美国信贷市场的直接影响,东欧货币危机是由西欧银行危机传染的。然而,为什么东欧首当其冲呢?东欧受危机传染的根源在于各国债台高筑。摩根士丹利首席外汇策略师任永力指出,目前东欧的外债总计约1.7万亿美元,主要为欧元和瑞士法郎债务,多数借款将在短期内到期。从外债/GDP的比率来看,2008年每个东欧国家的外债/GDP比率都高于50%,远高于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拉脱维亚为135%,居9国之首,保加利亚、匈牙利、爱沙尼亚等国也高于100%。它们的外债/GDP比率远高于历次金融危机前的当事国:1994年债务危机爆发之前,墨西哥为20%左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源地泰国该比率为49%;1992年~1993年爆发欧洲货币体系(EMS)危机前夕,芬兰为50%。而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东欧国家出口收入锐减,目前已出现深度经济衰退。东欧各国货币对欧元等外币贬值后,意味着将用更多本币额偿还同样的外币债务本息。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预计,东欧银行业的坏账率可能达到1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20%。因此,本币大幅度贬值和经济衰退增加了外汇贷款还款出现大面积违约的可能性,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因此,正在掀起的第三次金融危机冲击波集中表现为东欧国家陷入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泥潭,资本大量外逃。东欧诸国过度依赖西欧银行贷款,西欧银行危机导致东欧外资断流,外汇短缺引致货币贬值和偿债困难。而西欧银行业的多数贷款都集中在东欧,这将使本已脆弱的西欧银行体系面临新一轮的冲击。

  当前金融危机国际传导机制的新特点

  基于上述分析发现,新一轮金融危机在东欧的传染途径或传导机制出现了重大变化,与第二波美国金融危机向西欧发达国家的传染机制有极大的区别。

  金融危机对西欧的传导机制为美欧银行资产负债表传染

  金融危机对西欧发达国家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美国与西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传染,银行危机最为突出。2007年2月美国次贷危机刚萌芽,英国汇丰银行就为次级房贷计提拨备,危机爆发后不久,英国北岩银行因流动性危机遭挤兑。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第二波美国金融危机对西欧银行体系的传染发生在西欧宏观经济基本面比较正常的情况下,而且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西欧银行体系比较发达、公司治理机制相对完善、监管方法较为先进。笔者认为,美欧金融危机的快速传导是由于欧美金融机构的高度国际化和相互投资导致的传染效应。据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欧洲银行国际化业务比重为55%,美国为35%,欧美互为投资重点。比如,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来自国外的收入占总收入一半以上。

Total:2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