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

期货中国专访吴坚:期货公司将成为期货市场创新主体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4-25 09:08:47 来源:期货中国

期货中国9、股指期权近期有望上报证监会并进入上市审批流程,标的物确定为现货沪深300指数,未来股指期权正式推出后,您认为指数期权的参与者主要是哪些群体?

吴坚:所有的创新中,我最看好的就是指数期权。如果指数期权推出,那可能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品种。这也是从国外的一些经验中得出的,例如韩国的KOSPI200指数期权,它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合约,雄霸全球。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有些投资者打赌明年能不能看到3500点,其实这就是期权的雏形。指数期权有几个好处,它的标的不会像指数期货那么大,适合普通老百姓的参与。期权已经带了止损,买进看涨期权,知道最大的损失是多少。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他知道这个单子进去之后,最大的损失可能就5000块钱,这样他心里会比较踏实,不像股指期货,一手合约就要15万左右,如果经常持有,可能会亏得更多。

如果指数期权推出,参与者的面会非常广阔。现在整个期货市场是百万级的客户群体,如果指数期权出来,那就有可能到千万了,投资者的数量会成倍增长。这是一个大众最容易参加的品种,也是期货市场最大创新之一。

 

期货中国10、股指期权上市后,期货公司、机构投资者、期货资产管理机构在产品设计领域能够进行哪些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吴坚:当期权上市以后,金融工程才真正实现了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否则它在很多层面都只是一个空洞的东西。期权上市后,指数期货和指数期权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套利机会。这种套利机会是期货公司,机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应该研究和把握的。通常机构可以作为期权的卖出方,又作为期货的买入方,结合套利,会有众多的机会。这就需要大量的金融工程师制定出期权定价的模型,通过这种模型,把握很多的套利机会。同时期权的套利模型也需要大量的金融IT方面的人才,使得整个套利流程更加完善,实践上更可行。

 

期货中国11、在去年年底整顿现货远期交易所之前,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总数(包括未正式交易的)超过300家,您觉得大量现货远期交易所的出现,对期货行业有何影响?

吴坚: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既是交易所,又具有经纪公司的性质,一身兼具“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随意制订或修改交易规则,不少大宗商品交易所最终沦为投机的工具和牟取暴利的机器,甚至一些交易场所未经批准违法开展证券期货交易活动。华夏现货商品交易所巨额诈骗事件、嘉兴茧丝绸事件、高德黄金事件等多起风险事件和法律诉讼都不断向我们揭示着其中暗藏的风险。而对于期货市场而言,一方面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作为变相期货,分流了期货客户,与期货市场抢夺客户;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混乱,诈骗等风险事件容易混淆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理解,为期货业务开发增加难度。所以我们非常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对大宗商品市场进行清理整顿。

 

期货中国12、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在推出之初得到了业内的一致掌声,但该业务上线至今,实质性收入并不起眼,您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吴坚:期货投资咨询业务鲜有实质性收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投资者吃惯了“免费午餐”。我国期货市场发展20年以来,期货公司的咨询、报告就没有收过费用,期货公司的客户已经习惯了免费报告和咨询,一下子转入收费模式,客户肯定不愿意,甚至会造成客户流失。第二,期货公司自身对投资咨询业务的盈利模式仍处于瞎子摸象的阶段。期货投资咨询是个新事物,目前行业内还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一份报告该卖多少钱,是单份报告收费还是按月、季度或是年度收费,而且套保企业、散户、机构套利者等诸多投资者的目的不同,对投资咨询业务的需求也不一样。台湾的期货行业开放程度比内地要高得多,它们的投资咨询业务开展得也较早,但真正能够从该业务中盈利的公司数量还不到10家。第三,期货基金、期货阳光私募、商品指数基金等专业的机构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期货公司投资咨询业务的客户群体应该是第三方的专业投资机构。

 

期货中国13、继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推出后,中国证监会已经批准中国国际期货、中粮期货和永安期货三家国内期货公司参与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筹备工作。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的推出是否会拉大期货公司综合实力的差距?目前的竞争格局是否会有改变?

吴坚:境外期货经纪业务的试点为中国企业对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提供了工具,给国内期货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盈利模式,对打破期货行业单一盈利模式意义重大。从短期来看,试点实行不会全面放开,同时受到曼氏金融倒闭的负面影响,对行业竞争格局不会产生很大变化。

 

期货中国14、有业内人士表示,能做出高水平并能得到客户赞许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期货公司就有可能做好CTA业务,否则,CTA只是一个口号或者一块业务牌照而已。请问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大越期货是否期待CTA业务的推出?

吴坚:CTA业务的规则早几年已经制定好了,但是它的推出确实有点晚。现在做证券的公募基金反而可以做期货专户理财,专业的期货公司不能做期货资产管理业务,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大家都说期货市场是一个专家理财的市场,但是现在却相反了,做证券的在做期货,期货公司有时候做一些证券、股票,倒过来了。

我觉得CTA资产管理业务和投资咨询业务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客户群体,投资咨询业务针对的是一些已经在期货市场操作的投资者,CTA业务是针对不一定了解期货,但是愿意拿出自己的资产做一些风险资产配置的投资者,这完全是不同的,所以不能将这两个业务当做一个方面来看。CTA业务要比咨询业务更大,更有价值。作为已经入市的期货投资者,或多或少都能自己操作,而且期货公司也教了他很多,以前都是免费教的,现在要收钱,他反而不习惯。教会了以后,他就自己操作,不需要投资咨询。

做CTA资产管理是针对富裕阶层的一种资产配置。在国外,期货投资叫另类投资或者叫可选择的投资。对于这些富裕阶层,基本配置肯定是债券、股票,期货作为一种另类的配置,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随着中国富裕阶层的大扩容,经济的大发展,将会有很多的富裕阶层愿意拿出自己部分资金从事期货的资产管理业务。面是非常广阔的,我们大越期货非常期待CTA资产管理业务的推出、开闸,它将为我们整个市场带来全新的面貌,同时也会打破期货公司的同质化竞争,是一个非常好也是非常期待的创新业务。

 

期货中国15、目前期货私募有限合伙、公募基金专户产品、期货信托等期货资产管理产品都在热烈的讨论和实践中,期货公司的投资咨询业务已经开展,CTA业务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就您看来期货资产管理发展空间如何?

吴坚:一直以来期货公司都限定在经纪业务,期货公司培养出一些操盘手、投资人才纷纷离开了期货公司,另立门户,许多期货投资公司涌现。目前期货市场的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主体还是那些期货投资公司。从操作水平上说,期货公司的人才储备还不适应CTA资产管理业务。我个人认为CTA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即使开闸,最大的获益者还是投资公司。投资公司的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将合法化,期货私募也会阳光化。这是一个大发展,大的机会。一段时间之后,期货公司会有自己的渠道招收、培养人才,然后在第二轮的竞争中,期货公司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或者有一个好的发展。目前的情况下,资产管理业务的主体还是期货私募,然后部分的期货公司会脱颖而出。

 

期货中国16、那么大越期货在期货资产管理方面的规划如何?

吴坚:大越期货以前也培养了很多的投资人才,现在有不少在大越股份旗下的投资公司,新宇资产管理公司里。人才储备方面,我们的股东单位大越股份储备了一些期货资产管理的精英人才。除了依托股东的人才储备,我们也在招聘、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今年已经列入到招聘计划和培养计划中。

 

期货中国17、2011年12月7日上午,由于郑商所信息系统发生技术故障,交易暂停大约75分钟。在您从业这么多年中,之前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本次故障的发生对交易者的影响有多大?您觉得交易所应该如何预防这种事情的发生?

吴坚:由于是交易所发生的信息系统技术故障,而且故障持续时间较长,应该说对投资者来说影响较大。但在系统中断时,所有客户都无法进行交易,所以对客户的影响都是对等和一致的。应对和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是做好信息系统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另一方面是要落实故障应急预案,发生故障时,及时启动预案,进行积极应对。

 

期货中国18、有业内人士指出,对甲醇期货来说,顺利上市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于这个观点您是否认同?

吴坚:对于甲醇期货上市,只是 “万里长征”第一步的说法,喻指甲醇期货能否在“大合约”新规下保持活跃成交的担忧。“大合约”的引入是监管层为抑制市场过度投机行为的“杀手锏”。“大合约”的实施,在抑制投机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品种的交易清淡,成交低迷。其中,铅和焦炭期货的总成交量不足万手,而流动性不足也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而下游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又是决定甲醇期货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说一个品种的上市只是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能否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吸引上下游企业积极参与其中才是“长征胜利”的关键。


责任编辑:李婷
Total:3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