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竞购难改LME狼基因 中国羊地位依旧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5-09 08:33:2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魏曙光

作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股东的嘉能可(Glencore)、摩根大通等国际贸易商、大行屡屡在其主场给中国有色企业颜色看。中国企业无可奈何之余,又苦无旁的去处。目前在国内铜企可能陷入嘉能可等国际贸易商及投行设的一个困局之际,恰逢港交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等竞购伦敦金属交易所股权。若其股权一朝有变,伦敦交易所会变得更加透明吗?业内人士普遍不乐观,认为伦敦交易所长期被国际寡头垄断,其“狼”基因难改,更遑论助力中国争夺商品定价权。

LME自我危机感渐增

显然,如果国内一家有色企业想要参与全球金属交易,就要到伦敦金属交易所来交易,而其对手就是摩根大通等大投行、嘉能可等大贸易商。他们同时又是伦敦金属交易所大股东,更是交割仓库大股东,一切由他们说了算。

如此不透明却又让人不得不参与的伦敦金属交易所,自1877年成立以来,就长期牢牢把握着金属价格的话语权,交易量占比高达全球金属期货总量的80%,独占国际金属市场如此崇高的地位。

目前,LME股东基本上是摩根大通、高盛、花旗银行等国际大行,以及瑞士贸易商嘉能可、挪威Hydro铝业公司、荷兰Hunter Douglas公司等国际大型贸易或工业公司,其中摩根大通是LME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9%,其次为高盛,持股9.5%。

这些股东原本过着安逸、养尊处优的生活,不过,眼见着包括泛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洲际交易所等证券期货交易所纷纷上市融资,做大做强,而且展开一轮轮并购潮,加上这些交易所新品种日益不断,开拓亚洲尤其中国市场的力度逐年在加大,把持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国际大行们,危机感渐增。

根据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竞购协议,其股东并不打算将交易所整体出售,这意味着股东并非必须出售持股。同时,LME的股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服务对象,因此竞购协议中,绝大多数股东都希望当前交易所的正常运行可以延续下去,对于现有制度难以出现根本改变。

港交所觊觎LME,

还是LME借力港交所?

如今,中国是金属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多数金属的需求中占40%以上的比重,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期货交易中的份额也在快速增长。尽管伦敦金属交易所合约是以美元计价的,但该交易所为各公司提供以欧元、日元、英镑结算和清算其交易的选择。为争取中国金属交易商,伦敦金属交易所4月份已经考虑提供给交易商以人民币结算合约的机会。

截至5月7日的入围竞标者当中,纽约泛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洲际商品交易所及香港交易所成为最后入围的4位潜在买家。一旦香港交易所成功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中国的金属交易商会否有更多优势,让部分市场人士浮想联翩。

若香港交易所并购成功后如何呢?根据港交所的有关设想,主要是取得LME控制权后,如何能配合本身独特市场优势,同时汇聚中国金属商品用户及国际市场交易员、矿商参与,并在解决使用内地仓库交收等情况下,开展新业务可体现的利益。

显然,如果中国进一步开放风险管理市场和交易市场,香港将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使更多内地客户可以直接通过香港平台转到伦敦金属交易所进行外围市场交易,势必将令伦敦金属交易所交易量实现新一轮的上涨。

与此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也可以借港交所在中国内地的人脉优势,实现期待已久的目标,在中国建立仓库,进一步增加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之间的套利交易机会,增加国内企业入市数量,增肥国际大行的“腰包”。

国内交易所当自强

显然,不管伦敦金属交易所最后花落谁家,对于国内金属交易所地位改变,无甚特别。要改变国内金属企业长期海外吃亏的现状,根本上还要靠国内交易所和国有企业体制的革新。

只有改进国内交易所的体制机制,才能让更多需要套期保值的金属企业参与进来,也才能让这些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内期货市场的“主场地位”,抓住市场机会,赢取主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国内期货市场变革也在大大提速。考虑到大宗商品本身即是国际化流通商品,着眼于全球化,正是国内期货交易制度变革的先导。如非如此,而非要作茧自缚,受损的只能是全球份额最大、利润分配最少、为地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中国有色国有企业。当然,中国有色国有企业体制变革也需加快进行。否则,草地上的羊长得再大,也要被狼吃掉。

责任编辑:伍宝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