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今年国内首个期货新品种白银期货在市场的殷殷期盼中正式“登陆”上海期货交易所。与黄金相比,白银除了具有投资属性外,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因此,众多涉银企业对白银期货的交易充满期待。 业内专家表示,白银期货可在规避市场价格波动、拓宽销售渠道、创新融资模式等方面发挥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参与白银期货交易的目的是保障生产和经营的稳定及提高销售和利润的可控性,应坚持套期保值的原则,而不是通过投机交易来获利。 助力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据了解,目前我国白银最主要的消费领域是电子电气、银基合金及焊料、感光材料、白银首饰及其器件和政府铸币等。随着银粉银浆在太阳能、物联网等行业应用不断增加,白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材料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增强,消费前景广阔。 2011年我国生产白银12348吨,其中电铅冶炼副产白银产量约8000吨,占白银总产量65%;电铜冶炼副产白银产量约2500吨,占比20%。白银的综合利用生产,已成为我国铜、铅冶炼企业实现利润的重要来源。 业内人士表示,白银金融属性很强,价格容易受到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价格波动区间大,生产和消费企业承受着较强的经营风险压力,市场迫切需要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工具和产品出现。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苗红强表示,近几年,国际、国内白银价格剧烈波动,波幅逐渐扩大,冶炼利润逐步向矿山转移,白银价格的波动对产银、用银企业产生巨大的经营风险,尤其是产银企业,由于进口矿粉采购大多采用点价模式、国内采购采用均价模式、成品销售采用点价和现货市场报价模式,如果把握不好采购与销售价格风险,将对企业的盈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在苗红强看来,白银期货在上期所上市,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套期保值平台,另一方面降低企业因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如2011年4月25日开始的8个交易日内,白银价格从49.81美元/盎司跌到34.31美元/盎司,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现货延期交易连续两天出现跌停,如果产银企业不进行套期保值,那么由于白银冶炼从矿粉到成品需要1-2个月的周期,企业可能瞬间产生巨大亏损,甚至遭遇致命打击。 “2011年4月底和9月底白银价格的快速下跌,对于企业来说是两堂生动的培训课。”苗红强表示,白银期货的上市对于国内没有境外期货套期保值资格而又不能从上海黄金交易所充分保值的企业,不啻提供了一个合法的、有效的套期保值交易场所,有了上期所的白银期货交易平台,企业可以在锁定既得利润的同时,进行严格的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保证企业的持续、长久经营。 企业贸易“有价可循”目前,国内白银销售渠道主要有出口和内销两种,由于国内之前没有强有力的期货市场去发现、引导价格,经常出现某一时期内国内外价差特别大的情况。例如,2010年之前国外白银价格经常比国内价格高,2011年,国内白银价格长期高于国外100—200元/公斤,由于白银进出口配额的存在,国内外价差并不能因货物贸易而缩小。 市场人士认为,白银期货上市后,由于期货具有发现价格的功能,现货价格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形成,国内外价差也可以通过内外盘期货市场的套利交易缩小,有利于促进形成统一的白银价格来指导现货交易,企业之间的贸易将“有价可循”,合理市场价格的存在,会促进买卖双方成交。同时,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也可通过白银期货合约进行卖出套期保值,到期实物交割,拓宽销售渠道,避免现货买卖中的因供需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供方卖不出货、需方买不到货的局面。 为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平台2010年开始,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规模收缩对于企业经营雪上加霜,各银行也随之对风险进行控制,贷款一般都需要企业提供担保或质押货物。 白银期货上市后,对于通过SHFE交割品牌注册的企业,把标准银锭交到上期所指定仓库后,注册成标准仓单,通过银行、企业、仓库三方协议,银行以仓库签发的标准仓单为质押物向企业办理贷款业务,可以缓解企业因库存商品而造成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状况。 苗红强表示,由于白银期货标准仓单的存在和可交割标准银锭的良好流动性,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下,通过银行、企业、上期所、期货公司之间的金融创新,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银行之间可以开展白银租赁业务,如产银企业可将自有银锭出租给用银企业,收取一定的利息,到期后用银企业归还标准银锭或等值资金;银行也可将企业质押的标准银锭临时出租给其他用银企业,既能取得一部分利息收益,又促进实物的市场流通。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