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期货市场从发展环境和内在运行质量上看都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这是5月16日出席由北京期货商会联合亚洲期货商会(FIA)于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北京)期货暨衍生品市场论坛”的多数专家的看法。 转向质的提升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强认为,首先从规模看,我国期货市场近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不仅远远超过了自身历史最高水平,而且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商品市场,且与后者的差距越来越小;其次,从发展质量来看,不仅法律法规等制度性建设越来越健全,也形成了一套既符合国际市场惯例又不乏中国实际的风险防范机制,并且得到了市场的有效检验;再次,现有的上市品种范围广泛,而且在价格发现等功能方面在全球领域发挥了领先作用;更重要的是,随着市场发展社会各界对期货市场认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地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银行评级机构和金融产品当中也更多地考虑期货市场的作用,政府、学术界、新闻媒体对期货市场的认同度也有了很大提高,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共识。 据亚洲期货业协会执行董事NickRonalds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分别位居全球衍生品交易所的第十、十三和十六位。就具体品种而言,锌、铜和铝期货成交量位于全球金属期货品种的第四、五、八位;农产品期货表现更为抢眼,成交量最大的前十个品种中有七个来自国内,其中白糖、黄大豆1号、豆粕期货品种占据农产品期货前三名,玉米、橡胶、豆油和强筋小麦期货也入围前十。 李强认为,我国期货市场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按照经济学观点,市场规模和结构决定了其功能。一个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首先是要有一定规模;其次要有合理的结构,没有一定规模做基础,优化结构就无从谈起。但是缺乏合理结构的规模也难以可持续发展。在过去的三年内,我国期货市场规模增长带来了更多的参与者、资金和流动性,从而为当前市场质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企业创造了很多财富,当前正是需要利用金融手段来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时候。期货市场作为一个风险管理的场所,它可以规避风险同时保全收益。她还提醒投资者,当前黄金和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内在调整已经基本到位,上涨随时可能出现。相关企业要注重利用期货市场来锁定成本和收益。 经受考验奠定发展基础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会副主席陈耀先和北京期货商会秘书长苏英表示,大危机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成功经受住了考验,成为2008年以来各产业群中运行最稳健、发展最突出的行业。期货市场为我国许多企业和部分行业应对危机的冲击提供了有效的市场平台和风险管理工具。期货市场和期货产业的战略地位和价值在去年以来开始真正为社会所认识。 北京证监局副局长孙才仁提供的例子最具说服性:其一,2008年国庆长假前夕,浙江一家民营粮油贸易商根据自身贸易量,在期货市场上建立相应的卖出套期保值仓位,最终以期货市场盈利2亿元弥补了现货库存和销售亏损;其二,上市公司西部矿业依靠套期保值业务促进企业实现净收益近5亿元,紫金矿业获得套保头寸平仓收益1.27亿元,云铝股份、株冶集团、铜陵有色等都通过套期保值对冲了现货市场风险,实现了正收益。 “金融危机唤醒中国企业风险管理,”孙才仁在题为“后危机时代期货业的机遇和挑战”的演讲中表示,围绕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做足功课,是抓住历史性机遇和实现金融强国梦想的关键一步。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期货市场带来的机遇,李强分析认为,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形成了价格剧烈波动,使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开始更多地参与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投资已经从潜在需求发展到现实需求;其次,金融危机引发了各界对场外市场透明度不高、监管缺失等问题的高度警惕。而场内交易在危机中不仅运行平稳,在化解危险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当前氛围有利于期货市场的发展;再次,我国是繁荣发展中的经济大国,许多商品产销量位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话语权旁失的局面逐步改观,这不仅使国内更多的现货企业通过国内期货市场实现风险管理的需求,而且对国外企业和投资者也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最后,作为期货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期货公司,三年来经过了一系列变革,实力增强、效益增长,人才聚集,业务定位逐渐清晰,规模化发展日益显著。 亟待更多创新 陈耀先认为,金融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风险行业,不完善市场功能、不推进改革反而是最大的风险。对于准备已久的股指期货,他认为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应该尽快推出。对于多家企业海外试水衍生品而折戟的现象,他认为是绝大多数企业根本不认识、不会使用期货市场这一风险管理工具;少量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的企业中,还有一部分认识不到位,操作不科学、规范,在衍生品交易中吃了大亏。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来逐步解决,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国内强大的期货市场和产业来为之提供有力的服务和支持。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加快推进期货市场和期货产业创新发展的迫切性。 “中国企业已置身全球化之下,对待现代风险管理工具,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秣马厉兵。”孙才仁认为,引入市场化风险管理机制,自觉锁定、对冲和管理价格风险,全面改进和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是危机时代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认为,散户主导的投资者结构是我国期市持续繁荣的巨大隐忧,而CTA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他说,期货属于高精尖的专业化投资产品,需要有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和专业化的人才通过专业化的手段进行专业化的管理。CTA就是让专业化的机构和专业化的人才去做专业化的事情。对于期货公司而言,CTA可以提供全程咨询、集合理财和专户管理三种专业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CTA的咨询费、资产管理费和相应的激励费用可以帮助期货公司与客户共同盈利。这有助于期货公司走良性发展的专业化道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