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电力集团与国内煤企一单电煤合同未签,却自春节以来一直在联合海外购煤,气愤不已的国内煤企也打算以低于国内电煤合同的价格向日韩供煤。 对于国内煤电企业的不断折腾,国家发改委几次欲出台协调方案,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出手,眼看煤电企业争执不断升级,已经给电煤供应以及平稳供电深埋隐患,国家发改委转而将建立煤炭储备基地提到议事日程上,以便为未来供求关系万一发生逆转时保证电煤应急供应提供保障。 国际煤炭订货会召开在即 目前,国内主要电力企业仍在进一步加大海外采购力度。 根据海关总署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进口原煤总量达1359万吨,同比增长20.1%。据了解,电力集团增加海外煤采购力度是我国进口煤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5月14日,记者从华能集团获悉,该公司目前已经签署海外进口煤合同量达到800万吨。 另据记者从电力系统获悉,5月23日,五大电力集团和华润集团以及浙电集团、广电集团酝酿已久的首届国际电煤订货洽谈会暨研讨会将在科博会期间举行。 “目前已经邀请了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越南等地约30多家煤企及煤炭经销企业的代表来参会,届时五大发电集团、华润集团等电力企业高层将与海外煤企代表就订货问题进一步展开洽谈。”一电力集团高层告诉记者。 上述高层同时告诉记者,此次会议虽然主要是电煤专场,但很多钢铁企业和焦炭企业也报名参加了,希望和电力企业一起在海外市场进一步加大采购力度。 煤企拟低价出口日韩 中日煤炭长期合同尚未敲定,日前中韩煤炭长期合同谈判也正式启动。 据记者了解到,日韩两国都企图将合同价格控制在60-65美元/吨之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梁敦仕则表示,中日煤炭谈判基本参考的是日澳谈判的价格。日澳煤炭长期合同谈判价格为70美元/吨。 据记者了解,韩国五大电力集团打破传统,联合与中国煤炭出口企业进行有关煤炭采购合约的谈判,并将合同约定采购量最多削减40%,同时争取将售价削减至60-65美元。而2008年协议价为每吨153.51美元,这将有60%左右的降价幅度。 韩国一位直接参与交易的人士对外表示,韩国方面希望价格定在60-65美元,如果这个价格没谈下来,韩国五大电企今年可能不会购买中国的船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韩国可能增加在现货市场的购买。韩国公司目前仍在与澳洲煤炭生产商就2009年供应进行谈判,也希望将价格定在每吨60美元左右。 据悉,韩国方面目前已经致信中国神华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主张发起谈判。目前,中国仅有四家煤炭企业拥有煤炭出口权——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五矿集团和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 “这让国内电企十分气愤,即使是70美元/吨卖给日本,这个价格折合人民币477元/吨,目前神华集团和大同集团给国内电企重点电煤合同价格已至540-550元/吨,明显已经低于煤炭企业和电企谈判的报价。如果煤炭企业真的以60美元供煤给韩国,才折合人民币409元,大大低于煤炭企业的重点电煤报价。内外相差如此大,煤企这算什么行为?”上述电力集团高层称。 尽管煤企试图低价供煤海外市场,但海外市场的局势却不容乐观。5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4月累计出口934万吨原煤,出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3.0%。 “各煤种出口量同比均下降一半以上,尤其是炼焦煤出口下降最大。煤炭出口额同比增加,但出口国家地区同比减少,市场开拓困难。”记者从中国煤炭市场网获悉,一季度动力煤主要出口国由去年的7个减少到今年的4个;炼焦煤主要出口国由去年的6个减少到当前的两个;无烟煤主要进口国由去年同期5个减少到今年两个。” 发改委变脸协调方式 对于国内煤电企业在海外煤炭市场的行为,国家发改委则持鼓励进口的态度,但随着煤炭供应趋于平缓,国家发改委短期不打算直接出台价格干预政策,转而将建立煤炭储备基地提到议事日程,以便未来供求关系万一发生逆转时为电煤应急供应提供保障。 “目前煤炭供应一改‘五一’前的库存走低,趋于平稳,国家发改委认为尚不到不得不出手的时候,而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煤炭企业从市场机制以及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来看都比较强势,在市场化情况下,国家发改委强行出手也不得不顾忌相关影响。”一接近发改委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发改委迟迟未抛出价格协调方案的主要因素。 对于国内煤企与日韩的煤炭谈判,发改委内部人士认为,国内煤企应及时调整传统的销售策略,减少对外出口依存度,同时加大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以适应目前的市场变化。 该人士同时指出,目前政府更为鼓励电力、钢铁等煤炭消费企业调整过分依赖国内煤炭的采购结构,加大国外煤炭采购。 上述接近发改委的内部人士同时向记者透露,国家发改委已经意识到,出台价格干预方案等原则性的要求难以实现,但煤电之争必然为下一步的煤炭供应和电力紧张埋下隐患,为了防止危机发生,国家发改委已经加紧国家煤炭储备基地的选址,计划从政府层面上控制一定的煤炭供应,以缓冲煤电之争。 “希望政府进一步实现对煤价的直接调控和对电价的调整。”上述电力集团高层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