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品种头条

避险情绪短期发作 大宗商品牛市未了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5-21 09:02:33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陈春雨

近一个月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陷入全线下跌,棉花、橡胶等品种都接近一年来低位,黄金、原油、铜价也持续大跌,本轮商品上涨的大牛市是否会由此终结,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期圆桌特别邀请到国金期货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副总经理兼研究所所长江明德及国泰大宗商品基金经理崔涛进行讨论。

避险情绪上升是回调主因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大宗商品此次回调的原因是什么?

崔涛:从表面上看,希腊“退欧”以及中国4月经济数据不佳是直接因素,但这两个问题存在已不是一两天,市场早已有预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避险情绪上升,无论黄金还是能源,具有风险的投资品全被抛售,退出的资金大量涌入更为安全的美国国债。否则,若只是需求下降导致的商品暴跌,黄金应不在此列。

江明德:此次回调是避险情绪上升所致。当金融突发事件出现时,包括股票市场和商品资产在内的风险资产都会下跌,原因是资金向避险货币转移,目前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中,唯一具有这一功能的就是美元。从历史突发事件看,如雷曼倒闭等事件发生时包括黄金在内的所有商品资产全部下跌,唯有美元上升。目前的突发事件就是希腊危机升级,导致市场对于欧债危机的担忧情绪上升。

商品牛市并未终结

证券时报记者:有观点认为,此次下跌是宣告自2003年以来的商品牛市终结,您如何看待?

崔涛:我认为只是一个回调。大宗商品有两个属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所谓的大宗商品牛市终结,必然是价值中枢下移,需求下降,但这种现象只会在全球经济衰退时发生,如中国经济硬着陆,经济二次探底,目前显然看不到这个趋势。

至于有人担心,由于中国进入经济转型期,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会下降,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即便中国开始转型,但淘汰下来的低端制造业、高能耗企业没有消失,而是完成了产业转移。此消彼长中,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并没有明显变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延续、人均GDP的提高,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会发生结构性调整,比如对铁矿石、贵金属的需求慢慢下滑,但对能源、农产品仍保持较高需求。

江明德:大宗商品牛熊转换是和经济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需求才是本质,目前美国、中国经济都处于复苏中,日本一季度经济数据也不错,虽然欧洲的振兴尚需时间,但全球范围来看,经济并没有进入衰退期。目前,再以释放流动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边际效应已经大幅减弱,但是全世界的政府都不会任由经济持续低迷,结构性宽松是种可能。而美国也在逐步向实体经济回归,欧洲政局则在不断发生变化,这都说明了一点,以紧缩财政、紧缩信贷来度过危机的模式是不可取的,最终还是会回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向,这对大宗商品需求是利好。

证券时报记者:美元走强会成为导致大宗商品下跌的持续性因素吗?

崔涛:我认为最近美元走强也是偏短期行为,资金是逐利的,目前美国十年期国债实际收益只有1.7%左右,长期来看资金还是会寻找高收益产品,一旦避险情绪有所缓和,还是会投资于新兴市场等收益较高的品种。

江明德:作为计价货币,美元的强弱肯定会对大宗商品造成影响,但目前美元走强的主因是欧元区货币不稳定,美元是被动走强,而不是经济增长带来的内生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以美元强弱来判断大宗商品的牛熊过于片面。

基金减仓不是长期行为

证券时报记者:最新数据显示,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之际,对冲基金及其他基金经理削减大宗商品多头头寸达20%,规模接近180亿美元。如何评价这一行为?

崔涛:多头平仓和大宗商品下跌,很难界定孰因孰果。对于投机资金来说,即便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没有偏离基本面,但是市场情绪发生了变化,就会大幅减仓,我本人对市场持谨慎态度。

江明德:投机资金从来不讲牛市还是熊市,投机资金只讲趋势,所以基金持仓的增减,只能看作是目前到以后某个时间段的趋势,体现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担忧,而不是一个长期行为。当市场情绪发生改变时,对冲基金的持仓也会改变,大宗商品市场永远是多空平衡,投机资金不会一路做多,也不会一路做空。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仍有商品期货多头将希望寄托于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上,您认为推出的可能性有多大?

崔涛:可能性比较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直主张推动QE3,长远来看,QE3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国债比重高,利息又低,可以通过QE3的方式将债务货币化。

江明德:首先,美联储最近会议中对经济增长还保持担忧,支持QE3的人在增加。其次,伯南克一直提到,要警惕财政悬崖对经济的影响,小布什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减税政策2013年将到期。第三,美国经济确实存在衰退风险,推出QE3的可能性在增加。

责任编辑:李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