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孚高科的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其前身为无锡油泵油嘴厂;1992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无锡威孚集团成立,1995年公司在深圳正式发行B股,1998年发行A股,2011年定向增发获通过。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上市的浪潮使威孚高科这艘轮船在资本市场的海洋中扬帆起航,并最终成长为国内汽车核心零部件行业的龙头。 “从1亿到100亿,这就是公司上市和不上市的区别!”这是在谈及公司发展历程时,威孚高科董秘周卫星对证券时报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把握先机 依托上市的强大助推力,公司从最开始只生产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到目前汽车燃油喷射系统、进气系统和后处理系统三大业务板块并重,形成了完整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公司成功实现了产品规模种类的扩充和核心业务的升级转型。 周卫星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上市之前公司规模并不大,1994年时的资产大概是1亿,而如今定增结束后公司已经达到了100多亿的资产规模。“上市就是一个活广告,它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资本运作的平台,通过募集资金,企业开始不断发展。”这些年,依托上市的强大助推,公司旗下从最开始单一的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到目前汽车燃油喷射系统、进气系统和后处理系统三大业务板块并重,形成完整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公司成功完成了产品规模种类的扩充和核心业务的升级转型。 “上市只是一个开始,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公司要想把握先机、取得话语权,关键还要依靠自主创新。”周卫星表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技术是公司一直以来的追求。近几年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参与研发,其中测试中心是一个典型,仅工程研究院便投入了7000万元,进气系统和后处理系统领域均在建设自己的测试中心。如今,威孚高科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自主品牌,公司后处理系统配置的车型也基本属于我国自主品牌的车。 威孚高科2011年公布定向增发方案,发行对象除大股东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外,公司还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国际汽车零部件业巨头博世与威孚高科的合作引来了多方关注。实际上,威孚高科在对外合作领域早有部署,上世纪80年代公司便开始了与博世的长期合作,经历了“从引进技术到资本合作再到联合开发的三步走合作战略。”周卫星告诉记者,公司今后的对外合作主要还是面向博世公司,双方将进一步扩展合作领域、合作深度和广度,竭力营造双赢的局面。 放眼未来 公司将继续遵循自主开发和对外合作相结合的战略部署,提升后处理系统和进气系统的市场地位,促进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系统化配套。 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周卫星表示,汽车产业一直紧跟政策的步伐前行。随着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推进,2009年国家投入4万亿元以扩大内需,2010年商用车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汽车产业一直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汽车产业的繁荣也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迅速扩张。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3年7月国四排放法规推出,基本实现了与欧洲标准相持平,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升级迫在眉睫,行业发展也将面临分化。依托研发优势,公司的自主品牌产品蓄压分配式共轨系统(WAPS)目前已完全可以满足国四排放要求,其他许多符合标准的产品也在与发动机进行最后阶段匹配。 “国四标准相比国三在商用车后处理系统方面增加了强制性要求,这为公司业务板块中起步较晚的后处理系统提供了发展契机,公司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周卫星告诉记者,由于燃油喷射系统、进气系统和后处理系统这三大系统均存在节能减排的标准要求,且彼此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借政策春风,2013年公司的各项产品需求将有望获得大幅提升。 周卫星告诉记者,今后威孚高科将继续遵循自主开发和对外合作相结合的战略部署,提升后处理系统和进气系统的市场地位,促进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系统化配套。 威孚高科将作为核心零部件的总供应商,将三大系统产品集成配套给发动机厂商,进而形成一体化的良性运作商业模式。公司的最终目标是三大业务板块均成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军者。 “喝水不忘挖井人”,威孚高科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回报员工、回报股东、回报社会。公司上市至今始终坚持每年分红,这在上市公司中并不多见。 同时,随着威孚高科及各子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威孚高科也自觉肩负起更多社会责任,仅在无锡的合资公司便向社会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威孚高科对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的投资收购举措,随着募投资金的注入、实施综合化管理,威孚金宁从濒临破产发展到如今年销售收入9个多亿、净利润近2亿元,当年破产时的3000多名员工亦被威孚高科全部无条件予以接受,他们和威孚高科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 责任编辑:李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