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ME在中国建立交割仓库,LME铜的库存变化和供应情况更加透明,有利于国内买卖商家和投资者的判断 ] 作为欧洲最后一家由交易员公开喊价的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正满心期待在古老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LME总裁马丁·阿伯特(Martin Abbott)近日在伦敦接受《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专访时表示,LME希望继续在中国设立仓库的工作,并期待得到中国监管层的首肯。 采访阿伯特之际,正值这家百年老店吸引全球金融市场目光之时。几天前,至少3家全球著名的交易所向这家拥有135年历史的交易所提交了第二轮竞购书,潜在买家的出价可能都超过了10亿英镑。这家门脸狭窄、电梯迟缓、办公环境毫无气派可言的交易所,成交量惊人地占到全球金属期货总量的80%。 这些竞购者中,志在必得的港交所格外引人注目。如果LME与港交所“联姻”,古老的LME与崛起的中国的联系无疑将变得更为紧密。 在这个敏感时刻,阿伯特对登门拜访的中国记者守口如瓶。“出售过程涉及不同方面,对何时能出最终结果无法知晓。”早几个月前他还表示过,LME其实并不打算出售,但既然有买家感兴趣,那么LME也有责任把买家的报价向股东公开。 但是曾经也是媒体人士的阿伯特还是很愿意与远道而来的中国记者分享LME的中国战略。他信心满满地说,无论LME是否出售,是否出售给港交所,LME在中国市场都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希望设立中国仓库 多年来,LME一直为在中国设立仓库而努力。三年前,LME的这一计划曾一度接近成功,但后来中国监管层最终未能放行。本周,他再一次来到中国,与中国业内和监管层交流。 阿伯特对本报记者说,LME希望继续这个工作,为此他也和中国监管层进行了很多接触。 业内人士表示,LME在中国建立交割仓库,长远来看对中国铜业和市场有利,因为可以节省物流成本,对中国企业采购价格有利,此外LME铜的库存变化和供应情况更加透明,有利于国内买卖商家和投资者的判断。 阿伯特认为,中国的市场参与者也希望LME在中国设立仓库,“但LME必须等待中国监管层的批准。”目前LME在全球有600多处仓库,包括亚洲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除了在中国设立仓库,LME还希望引入人民币清算。目前LME清算货币包括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引入人民币清算能让中国市场参与者更好地对冲风险,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深化,人民币波动可能加剧。 阿伯特表示,LME仍计划继续用美元为基准合约计价,但清算货币将引入人民币。 虽然LME对中国市场觊觎已久,但国内也在发展自己的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近年来对期货产品的推进一直没有间断,并正准备推出原油期货产品。 阿伯特表示,LME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擅长的业务并不同,LME是全球金属交易的基准,上海期货交易所更代表了中国国内的价格。如果LME获准在上海设立自己的仓库,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也会更加活跃,因为套利机会更多,两家交易所的业务都会有所上升。 但是LME尚没有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近期也并没有此打算。阿伯特表示,他更愿意等待中国监管层对LME设立仓库和市场开放的首肯后,才更大程度地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需求与市场波动无关 阿伯特表示,中国在金属、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需求对期货市场的影响力非常大。 一些人估计,中国对金属的实物需求可能占了全球需求的约40%。阿伯特认为,由于中国公司参与国际期货市场仍然受到限制,所以在国际交易市场上到底多少交易来自中国,不太容易估计。 目前绝大多数中国公司还不被允许直接参加国际期货市场。即使有些公司通过海外分支机构参与,也有很多限制。他认为,交易所的交易毫无疑问受到中国需求的很大影响,但到底有多少交易量来自中国,“可能占比还比较小”。 彭博社曾援引英国中银国际全球大宗商品的首席执行官Arthur Fan的估计称,LME交易量的50%以上针对中国客户。 4月末,LME迎来首个中国会员——中银国际。阿伯特透露,中银作为新进会员,目前还并不活跃,但是在构建完基础设施后,应该很快会活跃起来。“这无论是对中国、中银国际还是LME都是一大进步。” 对于中国需求对市场价格造成的影响,阿伯特认为,如果市场参与者更多,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会下降,因为单个参与者推动市场价格会更加困难,中国需求会推动国际市场价格,但并不会增加市场波动性。“对未来的不确定才是造成市场波动的主因,市场波动永远存在,可能缘于供应,可能缘于消费的改变,但和中国需求无关。” 在国际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也无可避免地受到牵连。阿伯特对中国经济非常关注,他认为,和西方发达经济体1%~2%的增长,中国8%以上的GDP增长其实也并不低,“这仍意味着8%的消费增长,改变不了中国需求对国际市场越来越重要的长期趋势。”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