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石浙明,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研投中心总经理 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现在由我代表远大物产来做这个报告,我的报告比较简单,通俗易懂,所以我的PPT比较快速的当一个连环画一起看过吧。我的报告主题分为五大部分,前面的四部分是有一些误区,讲一讲期货推出之后对产业的影响,产业的认识和理解。第五部分是对后市的展望。 第一部分,看一看自从大商所07年推出了LLDPE期货之后,2011年成交达到了5000多万手,相当于4.5亿吨的LLDPE现货的交易量。线性作为一个流动的产品,已经是跻身于主流的期货品种,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是仅次于豆油的。 这两张图是说明了我们大商所这个产品,既有很大的流动性,也具有波动性,可以实现一些产业的功能。在这里可能我们远大是唯一作为一家企业,在LLDPE的线性上作为买入保值的,我记得在05年的时候,在LME上买了4000吨的线性的从美国装船回来,产生了十大经济商的五位打电话来说你们是一个伟大的公司,4000多吨对于中国的企业是多小的影响啊,他们那里是缺乏流动性,所以是很大的影响。 可以看出现货企业的参与的主体当中从单纯的产业客户,多出了机构、炒手、散户和投行。我们所知道的很多的跨国的投行机构,包括了嘉吉、摩根斯坦利这些企业都参与了中国的能源化工市场的产品,还有一些交易。当国内的产业塑料客户,还是主动和被动,犹犹豫豫的参与这个市场的时候,其他的金融市场的力量已经是非常主动的参与这个期货市场了。我们的企业被动的参与和被动的金融化,而这些金融企业是非常主动的产业化。它的日趋成熟还表现在,我们的线性塑料期货的跟人民币的相关系数达到了很高的指数,跟传统的人民币的价格达到了0.85,这个我们是可以很好的理解。跟美国的负相关达到了0.7%,这是表明了我们以前做的产业客户判断行情的时候,只要简单的判断供需、淡旺季,就可以比较轻易的得出一些结论,获得一些利润。而现在要考虑的东西,是远远的超过了我们原先的很多东西。这里是有五张表格,可以看到下面的中间的表格,可以说明现在的远大一些业务员,如果是做生意的话,就是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原油涨了,发改委门前又排队了,最后一分钟说,我线性卖你9900是很合理的,你接受吧!我们已经是被其他的金融市场的大宗物资的价格互相的影响,其他的风险市场互相影响,外汇市场对我们的影响,都深深的体现在了我们的现实销售中。 塑料期货的成熟运行,对我们产业的影响,主要是行业的定价权产生了一个改变。传统以前都是石化厂,定一个出厂价,通过贸易商撮合和上下游的博弈,实现一个价格。现在是期货价格和国内的石化厂共同的指导这个价格,而且是期货价格的权重是逐步的增加。对行业的影响,还表现在渠道的改变。大家可以这么理解,在没有期货以前,我们的下游客户或者是贸易商,只能向上游企业采购,上游的生产商是你唯一拿得到货源的地方。大商所的线性期货出现,就改变了这一格局,如果传统的贸易商,或者是工厂,因为是没有利用这个期货的工具进行套保,或者是成本优化、风险规避,这个优势慢慢就被一些主动参与期货交易的贸易商和工厂,这个优势就不再明显,优势慢慢的弱化,市场的份额就被这些主动参与期货的人主动占有了。 从这个线性上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了以前的一个参与主体,这个套利商。对产业的影响,还表现为定价时间,方式的改变。我02年采取销售的时候,我的电话铃声是早上8点半的时候就响了,而现在都是9点以后再响,这是等期货市场的价格出来之后才会谈,这是形成了一个共识。另外是我们的贸易商和下游企业,还有客户,是适应了这个深水或者是贴水谈好一个价格,这是一种主流的定价方式了。对于我们的塑料期货成熟运行对产业的影响,我是理解为产业客户,他对风险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是站在远大物产的角度去理解风险意识的提高,我们07年没有参与期货之前,我们对期货一无所知,经过了交易所,经过了经济公司,经过了社会上的朋友,不断的教育我们,还有我们在社会上的体会。从简单的套期保值、价格发现,体会到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战略层面。远大到了今天,把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战略纳入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所以对我们企业来讲,它有个自上而下的评估,也有自下而上的评估,也有独立评估,作为风险的载体来讲,我们很愿意跟下游客户把这个风控做好。因为我们可以帮你一起,跟下游客户一起把采购、库存、销售的定价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这样就可以做到远大和下游客户的双赢。 从我们的理解来讲,衡量风险的七个标准,这张图上就可以看到紧紧围绕自己的资本金,我会考虑我能够承受多少的风险敞口?能够承受多大的波动性?能够算出有多大的概率?能够使得股东承受的最大可损失度,可以承受多长的时间跨度,以及跟其他的风险资产的相关性,我们要考虑很多很多。当然,做好风控只是做好一个企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四,趁着今天的领导都在,讲一讲产业的企盼。我们是希望中国拿到很多商品的中国的定价权。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讲,我们大商所的线性期货好象是成为了那样一个苗头,成为全球的线性商品的定价中心。为了更好的吸引或者说是让更多的境外企业、外商能够积极的参与,能够更加的巩固我们的定价中心的话,我想是否可以增加保税交割仓库,境外的交割物流,成为真正的全球定价中心。第二个是我们的石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都是上千万吨级的,希望交易所多推出一些产品。比如说像相干的五大通用塑料,现在是只有两个,除了烯烃,还有其他的品种,有利于贸易商的价格风险,还有下游企业的成本优化。如果是考虑到每年证监会对交易所推出的品牌有名额的限制,有一两个,趁着郭主席讲求创新的时机,我们的交易所上市更多石化品种, 还有丰富我们的交易手段和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手段来讲,我们是希望交易所尽快的推出塑料期权等衍生产品。接下来是讲我的务实的内容,就是今后的展望。从塑料的供应、需求、库存、生存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也会涉及到最后总结的一些宏观的东西。我们作为产业还是基于产业自身来理解这个产品。 二季度是国内石化产业,包括了国外减产保价最多的时候,所以二季度比一季度是供应下降的。三季度随着国内外石化产量的日趋正常,比二季度的产量要有一些增加。这个动态是非常迅速的下移,这是有利于生产端的产能恢复。这张图跟大家手上的资料有一些区别,今年的四套装置今年能上几套呢,一个可以确定的就是大庆的会投产,齐鲁的也会投产,抚顺九月份可能也会投产,四川和武汉可能在明年的四月份会投产。预测是四季度是四套装置,现在是两套半投资,对供应的冲击会比较小一些。还有需求方面,国家公布的塑料制品来看,今年的1-4月份的增速大幅度的下降到8.9%,出口也是大幅度的下降。如果是通过产量的增长,或者是出口的增长,做出的供需平衡表,跟这个线型的走势是不相平衡的。这个需求会被统计的还要低。 需求像我们的线性还有个季节性,从三年的薄膜指数和农膜指数来讲,二季度是淡季,下半年是要好于上半年,是要出现上升的趋势,8月份开始加速。今年需求虽然是整体很弱,有一些弱化。我们考虑到公开的数据,更加的注重自己公司所调研的实际数据,而且是日渐完善我们自己的模型。在不久的将来,远大物产将推出国内的首个塑料产业界的PM2的指数,涵盖了PE和PVC指数等等。我们筛选了20家的工厂,定期的调研,对这20家工厂的连续5个月的调研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是非常的惨淡,比2008年的时候还要糟糕,唯一值得清醒的是原材料的库存价格处于低位。还有管材相比其他的行业表现更差。从库存的角度来理解,这两张图。第一张是仓单加上现货市场。70家的仓库的数据显示,是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到目前为止是2011年以来的11个月的新低的水平。另外就是仓单的情况,是2011年以来的最低的下降的趋势,因春节的因素和部分贸易商补货的因素上升,就一直是处于下降的趋势,整个的库存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仍高于2010年的年底。这是大商所的交割仓单,这是9月份开始大量的注销,当前的仓单是2.2万吨,这是远低于前期的水平,这是远期的深水的减少,这是LLDPE的冻结能力是大大的减弱了。 整个的产业链我们可以看到,下游工厂的原材料库存处于偏低的水平。石化厂前期很高的水平,这两周中石油中石化的水平相比前期是有较大的下降。但是仍处于偏高的水平,整个的库存处于上层的厂家,还有工厂的库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都完成了去库存化。从成本来看。我们的厂是有三个月的滞后期,目前的核算还是亏损的,动态的来看石脑油和乙烯都是赚钱的。 最后总要有个结果。利多和利空的因素非常的简单,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做个选择。昨天有人问我怎么看待这一波的反弹,我是比较清楚的告诉他,首先我们的经济还在下滑,我们的需求包括了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未见好转,这是一个很大的宏观确定的东西。我们也确定我们的流动环节没有库存,所以反弹是随时可以的,也是比较短暂的。假定这一波的反弹的时间是一到两周,如果是幅度比较高的话,就会把全球的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通过贸易商从全球来到中国,这会加剧下一把的程度,这个熊市里面的反弹都很短暂。第二个,就是我们比较纠结的是我以前有很多的库存,现在我的库存比较少。请问在下跌的途中为什么要持有库存呢?有必要吗?什么时候会真正的好呢?一个是我们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实体端,因为我们的产业客户最为明白的就是你及你下游的客户真实发生了什么,他正在发生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这样有助于你做出判断。如果是很多的东西基于发改委门口的几辆车,或者是这样的东西,我觉得还不是我们所擅长的。紧盯我们的行业,下游的订单的进来,这是有利于我们的行业的把握。这个整个产业的产能是供大于求,如果是下半年的装置顺利的投产,加上明年上半年的顺利投产,整个的世界经济还是下降的话,我相信我们的整个乙烯,随着原油的下跌,成本的下移,成本的下降,这个是8000左右的价格,现在是靠近1万左右的价格,每一次的反弹,都是我们降低库存和风险的很好的机会。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期货中国现场报道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