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我国玉米产业发展浅析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6-04 09:54:48 来源:期货日报

  由上述数据可知,我国玉米单产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而科技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国内玉米单产水平。第一,高产玉米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单产能力。玉米超高产栽培的研究发现,通过良种与栽培技术相配套,在栽培中把所有的技术进行合理组装,进而模式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生产,可以明显提高玉米单产。例如,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农科院承担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对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创造了雨养条件超高产记录,2007年亩产1187.3公斤,2008年1150.4公斤,2009年1066.3公斤。第二,科技应用可以有效帮助玉米抵抗干旱等不利生长环境。韩长斌日前撰文提出的增加玉米生产的主要对策措施之一就是着力解决干旱问题,除部分有条件地区适度利用地上和地下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外,主要走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路子。深耕深松技术重点在东北、黄淮海玉米产区推广,适于应用的面积约3亿亩,可三年深耕深松一次,一般当年增产5%—10%;覆膜种植技术有效解决西北、西南、东北西部地区的春旱问题,一般每亩增产250斤左右,适于推广面积约3亿亩;膜下滴灌技术能有效防御东北西部地区的春旱、夏伏旱和秋旱,亩增产500斤左右,在东北地区适宜推广面积在6000万亩左右。

  进口是补充供给的常规手段

  随着近年来我国玉米供需形势的趋紧,国内进口玉米数量持续增加。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我国年度进口玉米量连续四年出现增长,2011年我国玉米进口比上一年度增长约11.47%,达到1753601吨,而我国也于2010年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受国内玉米消费刚性需求规模和国产玉米产量增速限制,国内净进口玉米将成为常态,进口将是补充国内玉米供给的常规手段。

  图3

  我国玉米净进口量变化图(单位:吨)

  第一,我国玉米供需现状需要适度进口玉米。随着玉米饲料和深加工需求的增长,国内玉米供需形势趋于紧张,国家不得不限制玉米深加工产业用粮量以保证玉米饲料用量。虽然国家已采取种种措施积极推动国内玉米生产,但受土地资源约束和科技应用仍需时间等影响,国内玉米产量增速已低于消费增速。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997/1998年度至2011/2012年度连续十五个年度的我国玉米产量和国内总消费量的数据计算,玉米年均产量增幅为583万吨,国内总消费的年均增幅为470.6万吨。而使用相同数据源和方法计算的1997/1998年度至2012/2013年度连续十六个年度的玉米年均产量增幅为554.4万吨,国内总消费的年均增幅为516.2万吨。由此可见,我国需要适度进口玉米以缓解国产玉米供需紧张形势。

  第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玉米进口。目前我国主要以进口美国玉米为主。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2012年度,我国玉米进口预估值为500万吨,而截至5月17日当周,美国已累计对中国出口玉米297万吨左右,占年度进口预估值的59.4%。为保障国内玉米供应,我国也在努力为玉米进口创造更好的条件。国家质检总局4月中旬公布的关于进口阿根廷玉米和进口老挝玉米植物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称,经相关两国检验检疫部门协商,阿根廷和老挝玉米获得出口中国检验检疫资格,允许符合相关植物检验检疫要求的阿根廷和老挝玉米进口。但阿根廷和老挝的进口玉米只能用于加工,必须在指定加工厂生产加工,不能直接进入流通市场。此举为我国与阿根廷及老挝之间的玉米贸易活动铺平道路,同时也对我国主要的进口玉米供应国美国形成竞争。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我国还可以从泰国和秘鲁进口玉米用于加工。

  综上所述,我国玉米饲料和深加工等下游需求规模仍将增长,国内玉米产量增速已低于消费增速。在土地资源约束下,科技将是玉米增产的主动力,而进口将成为补充国内玉米供给的常规手段。

责任编辑:刘健伟
Total:3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