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不景气,白银必然会受到大宗商品的拖累,同时,美国通胀压力缓解,白银抗通胀的功能被削弱,加之传统工业需求大幅萎缩,白银后市难言乐观,预计将振荡下行。 一季度以来,白银价格领先于其他大宗商品,出现冲高回落走势,最近又率先于其他商品,出现止跌反弹行情。应该说,白银的工业需求属性和金融投资属性共同促使其成为今年商品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先指标。在当前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欧洲政治局面动荡不安以及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白银走势跌势未休,预计后市将出现新一轮的深幅下挫。 工业需求萎缩压制银价 与黄金不同,白银的商品属性远远强于金融属性,工业需求仍是主导其价格的主要因素。正因为如此,白银的长期趋势紧随经济周期的变化。纵观全球宏观经济,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区5月份Markit综合PMI初值降至45.9,为2009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连续第4个月低于荣枯分界线,而且5月经济景气指数为90.6,为连续第2个月下滑,并创2009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德国5月份IFO商业景气指数也自4月份的109.9降至106.9,为7个月来首次下降。 美国经济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至今仍处于缓慢复苏中。美国5月份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自70回落至64.9,5月份达拉斯联储制造业活动指数自5.6回落至5.5,失业率则上升至8.2%。美国经济前景不甚乐观,回落风险加大。 受欧债危机拖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作为白银产销大国,5月份制造业PMI进一步下滑至50.4,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更是自2011年3月以来持续回落,降至8.1%。缺少经济和下游需求复苏的支撑,中国经济明显走软,这无疑给电子工业的增长带来压力。全球白银消费第一大国印度,其流通货币卢比贬值,再加上二、三季度是贵金属消费传统淡季,印度的白银需求远低于预期。印度最大的金银进口商表示,因预期的价格波动,印度今年白银进口量最多将减少27%。 世界白银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白银供应量为10.406亿盎司,较2010年下降近3.17%。其中,矿产银和再生银产量分别增加1.36%和12.24%。需求方面,银币制造领域增长强劲,增幅达19%;摄影和银器领域继续下滑,需求量分别减少8%和10%;而最重要的占比达50%的工业需求量出现2.7%的萎缩。总体而言,2011年全球白银产量总体大于制造业白银需求总量,大约过剩1.4亿盎司,较2010年的过剩量增加55.6%。 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增强的背景下,2012年白银制造业需求料进一步萎缩,白银供给过剩局面将延续。 白银避险、抗通胀功能微乎其微 黄金作为硬货币,避险、抗通胀是其重要的功能。而白银有所不同,工业属性占主导地位。如果说铅锌价格会与铜价产生联动,那么白银的货币属性当然也会促使其受到金价波动的影响。不过,白银并不像黄金那样稀缺,相比黄金,白银的避险功能较为虚弱。因此,尽管黄金的基本面仍强劲,但作为工业属性占主导的白银,走势已经十分不堪。 希腊面临退欧风险,西班牙、意大利银行业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美债务高企问题非一时可以解决。IMF警告称欧洲银行体系或导致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欧洲宏观环境不确定、全球经济不景气,白银必然会受到大宗商品的拖累。 通胀方面,一季度受伊朗核问题引发的紧张局势的影响,油价高企,一定程度上推升全球的通胀率。美联储议息会议中,美联储承认通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抬头,主要受到原油和汽油价格攀升的影响。美国正逢大选之年,高企的油价会造成民众不满,因而控制油价稳定民生成为重中之重。原油价格2月份一度突破110美元/桶,目前已回落至85美元/桶附近,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作为贵金属的白银,仅存的一丝抗通胀功能进一步弱化。 昨日晚间,中国央行意外降息,宣布8日起下调人民币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即将公布的5月份国内宏观经济数据或不乐观,降息乃政府无奈之举。一两次的降息不足以对国内经济形成持续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目前白银避险和抗通胀的功能微乎其微,且在全球经济前景黯淡的环境下,白银的传统工业需求大幅萎缩。基本面偏弱决定了年内白银的振荡下行,第一目标位在25美元/盎司。在30—32美元/盎司的区域内,现货企业可适时进行卖出套保操作,以规避价格下挫带来的风险。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