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减轻钢铁企业的经济负担。由于钢铁行业属于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行业,企业负债率相对较高,2008年的三季度全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1.93%,同比上升3.6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6个百分点,按2008年三季度钢铁类上市司3698.69亿元的付息款规模计算,可减少财务费用66.58亿元。 二是拉动钢材需求。降息对拉动下游行业的需求产生积极影响,如银行、房地产、汽车、机械等,特别是放宽汽车、机械、房地产等行业的货币信贷,有利于增加钢铁总体需求。 三是对钢铁信贷未来起到分化作用。“4万亿”方案明确指出,信贷支持主要是针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以及兼并重组,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属于“两高一资”的小钢企得到的信贷支持将十分有限,而进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钢企受益较大。总体来说,未来钢铁方面信贷将向优化产业结构、并购等方向转移。受此影响,具有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的龙头企业受益更大。 四是缓解高贷款钢企的融资压力。2008年央行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的细则变化,6个月、一年、一至三年、三年至五年和五年以上的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19.64%、16.22%、16.00%、15.38%和15.00%。也就是说,对于短期借款增幅较高的企业来说,收益更为明显。 从2008年连续降息对钢铁行业和钢材市场产生的利好效应,看2012年降息对钢铁行业和钢材市场的实质性影响。 一些钢贸商和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今年才首次降息,其力度、幅度、强度并不如2008年,何况2008年还有国家的4万亿投资规模的刺激,“四箭齐发”的效应显现,对钢铁业和钢市的利好程度显然要强得多,而2012年的钢铁业和钢贸业普遍不景气,钢厂亏损面广,亏损额大;钢市持续疲软、低迷,钢价连续下跌,自4月中旬以来,钢价已下降的一个多月,累计跌幅200-300元/吨,部分钢材价格创2010年以来的新低,已跌至在生产成本线以下。在这种严重的局面下,仅靠央行的一次降息,对钢市影响有限。 从短期来看,降息的实质性利好效应还难以显现。目前,国内钢市依然处于疲软、低迷的运行态势,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缩小,增速下行,房地产、造船、机械、家电、汽车等下游用钢行业都不景气,增速减缓,钢材需求强度减弱,进入6月份之后,梅雨季节即将到来,进入钢材市场的淡季,下游终端需求萎缩,而目前钢厂的产能继续释放,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减产限产,钢材产量依然居高不下,处于高位,库存压力增大,“去库存化”进程缓慢。所以说,此次降息对时下弱势运行的钢市,不能产生太大改善效应。 再说,降息的利好效应传导到拉动钢材需求,具有明显滞后性,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过程。如2008年连续5次降息,到2009年的二季度,钢材市场价格才开始触底反弹,开始了一波持续一年左右的震荡向上行情。 同样,对钢铁业的利好效应显现也具有滞后性。2008年,尽管连续降息5次,而国内钢铁行业仍没有改变亏损局面。据统计显示,2008年整个钢铁企业的利润只有846亿,比上年同期下降43.7%,实现利税1149亿,下降23%。当年的钢市依然疲软、低迷,库存增大,占用大量资金。到12月末,累计的存货达到了1037.23亿元,四季度,钢材市场价格跳水下降,可见降息的利好效应在2008年并没有立即显现,尚未立竿见影。 由此可以看出,今年的首次降息,短期内对钢市的利好效应难以立即显现。不过,从中远期看,降息对钢市的利好是必然。降息将进一步降低行业融资成本,增加有效需求,使钢铁行业直接受益。此外,这次央行降息的一个重要“看点”,那就是在降息的同时,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实质上是以渐进的方式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项举措比降息更为重要,影响更为深远。 再说,这是今年首次降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降息通道,或许像2008年一样,央行还会在今年连续降息多次,降息的连续利好效应的叠加。那么,对钢铁行业和钢材市场而言,央行降息将有利于扭转钢铁行业全行业亏损的窘境,将利好后市钢铁市场。 经营者预见,随着国家前期审批基建项目的陆续展开,各地的一批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相继开工,进入三季度,钢材需求情况将会有所好转,加之降息及“稳增长、扩内需”等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届时国内钢材市场将会回暖,钢材价格或将迎来一波反弹行情。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