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国内期货市场走势呈现跌宕起伏格局,基于各交易所调降手续费和新品种上市刺激,市场总体成交量、成交额有些许增长。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宏观形势不理想及投资者交投情绪谨慎,市场表现差强人意,预期下半年市场将有所回暖。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493,877,098手,累计成交额为681,99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38%和1.82%。其中,6月份市场交易规模较前月有所上升,以单边计算,当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123,204,654 手,成交额为136,601.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10%和31.53%,环比分别增长14.50%和2.38%。而中金所6月成交量为7,139,091手,成交金额为54,311.21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5.79%和39.76%,同比分别增长94.26%和65.71%,环比分别下降0.95%和4.46%。 半年成交量仅增0.38% 从数据分析来看,上半年前5个月市场成交均有所递减,而6月份成交规模上涨明显,上半年全国期市累计成交量为493,877,098手,仅增长0.38%。银河期货研究中心总裁冯洁表示,5月10日白银期货上市交易活跃,为市场成交规模做出很大贡献,而股指期货所占市场总量也在不断攀升。由于上半年全球经济宏观形势不理想,美国就业数据未有明显好转,消费未拉动经济增长,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国内经济经过30年发展也进入了调整阶段,总体来看,全球宏观经济形式表现不理想,企业下游需求减少及保值、投资需求下降导致市场资金容量有所下降。 东证期货分析师陈佳杰表示,国内四家交易所在市场低迷情况下,及时调降手续费并推出新品种,使得国内期货市场上半年整体运行相对稳定。不过,成交量增长微乎其微,表明目前经济还是处于过冬期,中美经济数据不佳、欧债危机卷土重来等因素,导致期市一直维持弱势震荡,这是整体成交量无明显变化的原因。 徽商期货研究所所长贺赞晖表示,市场在运行中出现多空两波行情。多头行情出现在春节前后,由于炒作商品需求和国内召开两会利好所致,从3月中旬后,市场随即步入震荡阶段,四月下旬再度向下突破,在本轮下跌中化工产品跌幅居前,而农产品并未主导下跌行情,演绎出一轮农强工弱格局。 贺赞晖表示,上半年工农分化迹象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有三点:一是宏观经济数据所致;二是市场政策调控的反应;三是以大豆为首的农产品期货因天气因素和美国取消农业部补贴政策而出现涨势。另外,农强工弱特征将会成为常态化,预期全球宏观形势低迷将在6月底筑底。 华泰长城期货研究所所长李榕表示,受外围市场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国内期货市场上半年总体成交量和成交额较去年同期相比,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具体月份来看,前5个月中,由于中美经济数据表现不佳、欧债危机和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投资者观望情绪较重,入市交易意愿减弱,使得期市成交量、成交额都出现同比下降。进入5月份,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均大幅度下调手续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资者尤其是短线和高频交易者的交易意愿;其次,6月初降息也给市场宽松货币政策预期;综合来看,6月成交量、成交额有较大增长,弥补了前5个月的低迷行情。 期指总额占据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上半年沪铜和橡胶总成交额分别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3.98%和10.1%,而股指总成交额占市场总量的46%。陈佳杰表示,橡胶合约自2011年9月修改每手5吨为每手10吨,这是造成交活跃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截至6月底,除豆类、谷物类商品整体表现抢眼外,国内超过2/3的期货品种均出现了下跌,其中有色金属、钢材、能源和化工等工业品跌幅较大,多数创下年内新低。在下跌行情中,投资者很难跟进操作,铜和橡胶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品种,造成很大影响。 冯洁表示,股指期货总成交额占到市场总量的46%,远远超过了表现较好的商品期货,由于股票市场在上半年出现了几次大幅下跌行情,使得投资者避险情绪浓厚,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升了股指成交量。 贺赞晖表示,铜和橡胶主要受到春节节日氛围和2011年四季度稳增长基调影响,今年3月中旬后,市场出现了大幅下跌行情,沪铜和橡胶未能守住强势转弱,4月份市场利多支撑匮乏,而欧洲和希腊大选及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收益率飙升为4-6月下跌行情提供了最后一击,此轮下跌行情是打压橡胶和沪铜直接因素。 李榕表示,进入3月份,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欠佳,下游需求较疲软,沪铜开始震荡下行,使得整个上半年表现出宽幅震荡格局。而橡胶在1月份上涨行情后,开始持续下行,进入二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集体走软,橡胶也难以独善其身。 另外,股指期货在前两个季度均先扬后抑,经济政策逐渐偏向保增长方向,但是,A股扩容带来供给冲击和欧债危机影响,使得市场受到打压。6月份降息给市场带来了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预期,流动性仍有改善余地,展望三季度,期指指数反弹还将延续。
责任编辑:李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