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资产管理资讯

从资产管理到财富管理 客户需求还需培育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7-10 14:45:32 来源:新浪财经

7月上海骄阳似火,正如兴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般如火如荼。但在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张长弓看来,目前国情导致私人银行仍以资产管理为主,实现真正财富管理尚需时日。

“提及私人银行,大家都会联想到一连串的因素,比如只为有钱人服务、专卖高收益产品、资产来源以类信贷为主。这些都是对中国私人银行的误解.”在位于陆家嘴核心地段的会议室内,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张长弓接受了专访。他指出,私人银行不仅可以提供结算、汇兑等传统业务,也可以提供财富顾问、健康咨询等一揽子服务。

私人银行大多“走歪了”

谈到中国目前私人银行处境,张长弓感慨:国内私人银行脱胎于传统零售银行,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都“走歪”了。

“提及私人银行,大家都会联想到一连串的因素,比如只为有钱人服务、专卖高收益产品、资产来源以类信贷为主。”张长弓说道。

他指出,这些都是对中国私人银行的误解,私人银行不仅可以提供结算、汇兑等传统业务,也可以提供财富顾问、健康咨询等一揽子服务。“私人银行贯穿整个银行业务,是真正的综合性银行,客户可以把私人银行当做自己的管家。”张长弓告诉记者。

此前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一些金融机构负责人指出,目前上海还未到谈“财富管理”的时候,大部分金融机构从事的实际是“资产管理”。

张长弓认为,资产管理的对象局限于金融资产。而财富管理比资产管理的范围要广得多,不仅可以对金融资产进行管理,还可以对非金融资产进行管理。

“瑞士银行以优质的私人银行服务闻名遐迩,瑞银模式分为三大体系:投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其中,私人银行贯穿整个银行业务,客户不仅仅需要理财产品,有时还需要融资服务。这才是真正实现财富管理。”张长弓说道。

张长弓认为,目前经济的发展阶段也导致国内私人银行始终停留在“资产管理”阶段。

“我们经过调查,把客户分为三个阶段:创富、守富、享富。在创富阶段,对个人投资管理能力充满信心,个人及家族化色彩浓厚,缺乏对专业人士的信赖;守富阶段,财富管理观念逐步淡化个人、家族色彩,转向委托专业的金融机构和团队进行财富管理,资产跨国配置及多样化配置需求增长;而在享富主要依赖专业的金融机构和团队进行财富管理,风险偏好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国高净值客户平均年龄只有39岁,大多数还处于创富阶段,只有少数人进入守富和享富阶段,对银行财富管理的需求还有一个培育的过程。”张长弓分析道。

“但根据国外经验,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经济将进入平稳增长期,当高净值人群经历创富阶段后,他们会慢慢向守富、享富的阶段过渡。彼时,对银行专业服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高。”张长弓说道。

客户争夺 人才争夺

客户,一直是银行必争的“战略资源”,对私人银行更是如此。

然而,除了面对同行间竞争外,私人银行部还必须处理好总行与各地分行的利益关系。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些分行无力服务的高净值客户,应交由总行处理;但是客户移交总行后,就算是总行的业绩。出于利益考虑,分行对移交客户一事往往并不积极。

“高端客户往往分散在各个分、支行服务网络里,如果总行将客户无偿争走,分行自然不情愿将客户拱手相让。因此,兴业银行引入了双向记账模式。”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张长弓介绍道。“将挖掘一名客户带来的成果分别计算。分行的成果归分行,不影响他们的利益。总行的服务成果记在总行,理清总、分行利益后,不用担心分行隐匿客户。”张长弓告诉记者。

“270万名高净值客户,兴业银行目前占比较小。即便总行直营,内部发生客户争夺的几率很小,为何不去争夺剩余的市场?”张长弓说道。

同时,内地的私人银行起步晚,人才比较匮乏,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尚处于“熟悉富人喜欢什么”的初级阶段。吸引高素质人才、更好地贴近客户需求成了私人银行成长的重要支撑。

据兴业银行发布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显示,270万高净值客户中,财富来源主要是投资回报和企业所有权出售;7成喝酒,其中5成青睐红酒;2/3有收藏习惯,手表、古代字画及酒是最普遍的收藏品类;85%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

这就意味着,每一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必须精通金融业务、品酒、古玩鉴赏、各国税法、各国教育水平。张长弓认为,私人银行人才队伍建设应区别于传统零售部门。“针对私人银行的培训,除了金融知识、政策法规外,还要丰富知识面。”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