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主业才是企业健康发展之道 金融衍生品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作为对衍生品需求的中央企业,“度”的把握是考验其智慧的。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国际金融形势风云陡转,在这轮蔓延全球的金融大动荡中,央企在金融衍生品领域中的亏损,令市场及监管层为之心寒。央企金融投资,财富险中求。如何更好地获利,如何更有效地规避风险,无疑成为央企金融投资的必修课。 实际上,中央企业在投资金融衍生品领域投资的屡屡失败,早已引起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今年一月份,国资委就已经联手审计署对央企在金融投资等领域的状况进行清查。重点调查金融衍生品是否亏损、亏损的程度以及在操作上有无渎职现象、程序是否违规等。相隔两月,国资委紧急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实现稳健经营。 在此次召开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工作暨产权交易机构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强调,“金融衍生品不是不能做,而是要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的功能,发挥其套期保值作用。要明确国有企业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目的为了避险,是为了套期保值,而不是作为盈利的手段,更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进行投机。国有企业应该是金融衍生品的使用者,而不是做市商。”会上,不仅曝光了央企投资金融衍生品领域的情况,并表示,今年要对央企投资金融领域总体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可见,对于央企在金融领域投资的监管,国资委已从“苦口婆心”转向“实际行动”,监管力度不断增大。 央企在金融衍生领域的投资频频失败可以看出,一是现货交易市场的风险非常大。期货是保证金交易,需要每天结算,收益损失当天就可明确,是一个透明度高监管强的行业。而现货属于OTC场外交易,多是在行权时才暴露问题,风险是被累积的。很多中国国企对现货交易的理解太浅,企业内部忽略了这部分市场风险,就会诱发大问题。二是央企高管的经营业绩与风险挂钩并不紧密,其衍生品业务倘若出现问题,或可以通过政府救助脱困。三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机制和人才储备适应国际市场金融交易还有一个过程。不管是做外汇、现货还是期货,目前中国公司和人才都无法和国际机构抗衡。四是国家在对于大型国企套期保值,乃至于对其操作金融衍生工具没有具体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从而未能控制其金融操作和投资的风险。 中央企业如何能够平衡获利与更有效地规避风险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央企练好“内功”,增强自身的投资眼光和对风险的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学习西方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而不是将西方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理念生搬硬套到国有企业之中。作为监管层,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 但需要提到的是,央企在金融衍生领域屡屡出现巨额亏损,也证明投资金融绝非企业经营的正道,干好主业才是有效实现企业保值增值,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途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