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研究机构专家

刘碧沅:通胀预期助推资源性产品价格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6-06 16:40:48 来源:和讯网 作者:刘碧沅

  自今年以来,商品市场整体大幅飙升,原油从40美元涨至70美元,涨幅达75%,LME铜从2800美元涨至5000美元,涨幅达79%,LME锌1050美元涨至1600美元,涨幅达52%,沪铜则从23000元涨至40000多元,涨幅达74%,沪锌从8400元涨至13000以上,涨幅达54.8%。

  毋庸置疑,前4个月的涨幅除了去年年底的超跌所致反弹,跟商品自身的基本面也高度相关,比如铜,消费旺季的备货、废铜供应紧张、国家收储、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刺激等等都是铜上涨的原因。进入5月份,消费进入淡季,废铜供应紧张缓解,收储告一段落等,上涨的动力基本弱化甚至消失,然而价格上涨势头十足,不仅铜如此,整个资源类产品均表现出强劲的上涨动量,市场的非理性变化不禁让人联想到一种可怕的隐形力量,那就是通胀预期。

  话说通胀,从目前表现的数据来看,似乎并不能立稳脚跟。首先是以美国和欧元区国家为首的主要经济体目前依然处在通缩的压力中。4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0.7%,为1955年6月以来的最大降幅,且远低于2%这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多数官员认为的与美联储维持物价稳定及促进就业最大化双重职责相称的水平。不包括食品及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升0.3%,创下2008年6月份以来的最大升幅,同时也远高于经济学家预计的0.1%的升幅,同时报告显示“在CPI中占40%比重的住房价格下降0.1%;房租价格上升0.2%”。经济学家指出,住房价格仍在下降,但住房成本却使一项重要的通胀指数没有降下来,因此CPI指数存在被高估的可能。如此看来,美国短期通胀的概率很小。再看欧元区, 5月份通胀预估值仅为0,创欧元区成立以来最低水平,显示其通缩风险已非常迫切。欧洲房市疲软,信贷市场紧缩,欧元区广义货币同比增速持续下滑,4月份已下降至4.9%的新低,亦远小于美国M2增速,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中的通胀预期指标也跌至新低。

  其次,从中国来看,前不久出炉的4月份物价指数显示,CPI和PPI同比降幅扩大,但环比降幅缩小或止降回涨。4月份CPI同比下降1.5%,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出现负增长;PPI同比下降6.6%,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出现负增长。从环比来看,CPI下降幅度有所减缓,3月份下降0.3%,4月份下降0.2%;PPI环比降幅逐月缩小或止降回涨,1月份下降1.4%,2月份下降0.7%,3月份下降0.3%,4月份上涨0.2%。1-4月CPI同比下降0.8%,PPI同比下降5.1%。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并没有陷入通胀,尽管通缩的风险降低。

  最后,从通胀预期的来源看,市场认为扩张性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所谓“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学上的涵义是指:货币当局(央行)通过发行货币直接向市场注资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这一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缓解货币市场流动性紧缩,有限度地对货币的发行“松绑”,增加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扩充资本市场规模,加大流动性。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造成通胀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从PT=MV(价格乘以交易量等于货币供应量乘以货币流通速率)可以看出,当交易量与货币流通速率表现相对稳定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直接导致价格上涨。然而目前看来,这个等式是失效的。货币数量论一个隐含的条件是经济增长接近完全就业状态,即经济在接近全部产能的水平上运行,而目前各国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产能利用率处在低位,隐含前提条件失效。市场认为目前M大幅增加,V相对稳定,而T(一般用GDP近似计算)处在低位,那么P上涨是肯定的,问题是目前V并不稳定,信用体系出现问题,货币流通速度出现障碍,因此目前公式失效。当然,如果V在经济(T稳定)以及就业恢复的情况下趋稳,那么这个等式成立,M的巨幅增长势必带来P的大幅增长,然而眼前并不具备条件,那么通胀一说暂时难以成立。

  诚然,短期通胀风险短期并不存在,那为什么会出现以原油和稀缺性资源为主的商品非理性大幅飙升的情况呢?笔者以为是市场心理预期作祟。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在美国大量印发货币的举措中不断被削弱,资金撤离美元,寻求更安全的保值手段,黄金和稀缺资源性产品如原油、矿山等作为“硬通胀”受到青睐,这也是为什么近期商品以原油和铜为首的大宗商品飙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随着短期经济指标的向好,对经济恢复后的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强,后期或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商品市场保值,当然,这种预期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来的猛烈去的也迅速,其对商品市场的影响更难量化,只要它强烈的存在于商品市场,那么,商品的涨势也就可以持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