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周期,即从7月11日至7月18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41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下降了11元/吨,跌幅约为1.68%,开始出现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国内煤炭产量下降之 时,另一个数据为煤价跌幅收窄提供了很好的解释。6月份,我国煤炭进口总量2719万吨,同比增长58.5%,增幅远远小于前几个月份。 “经济下行,供过于求,导致煤价下跌,带动近期外贸煤成交的明显趋缓,同时,国内煤炭产量增速也在放缓,利于煤价下跌幅度的收窄。”业内研究人士对记者解释道。 指数不会跌破600元/吨? 煤价、煤价、到处都是煤价,煤价成了近期业界热议的话题。 7月18日,是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发布日期,就在指数还没有发布之前,就有业内研究人士在其微博中表示,“今天下午煤炭价格指数即将发布,又是一个让人忐忑的时刻,本期价格指数是继续下跌,还是止跌企稳?” 同时,很快有研究人士回应“下跌是定势,不要考虑”。或许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煤价的变动如此让人期待,甚至让人揪心。 果不其然,昨日下午3点左右,海运煤炭网发布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指数,本报告周期(2012年7月11日至7月18日),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41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下降了11元/吨。该指数已经连续多周创下自指数创立以来的历史新低,此次也不例外。 继续持续下跌趋势不假,然而,跌幅出现了明显的收窄,前几期超过20元/吨的下跌已经变成了十几元,跌幅也从多期的3%以上出现明显下降。 其中,秦皇岛港发热量5500大卡/吨市场动力煤主流成交价格报收625-635元/吨,曹妃甸港报收625-635元/吨,国投京唐港报收625-635元/吨,京唐港报收640-650元/吨,天津港报收630-640元/吨,黄骅港报收665-675元/吨。 值得一提的是,秦皇岛港的交易价格区间比前一个报告周期下降了20元/吨,国投京唐港和天津港的交易价格区间比前一个报告周期下降了15元/吨,曹妃甸港的交易价格区间比前一个报告周期下降了5元/吨。 看到秦皇岛港625-635元/吨的价格,距离600元/吨已经相当近了,不禁让人开始出现这样的想法,煤价会跌破600元/吨吗?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煤炭行业协会人士告诉记者,“市场煤价不会降到600元以下,不可能降到与合同煤价持平。降到600元以下,直接逼近合同煤,煤炭企业是不会允许的,多数企业肯定会降低产量保价格”。 “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各环节煤炭库存普遍偏高,用煤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未来一段时间内煤价或将进一步下滑。”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分析师李廷认为,煤价继续走低,部分资源条件或区位条件不好的企业将率先因市场压力而限产。随着煤炭企业限产规模不断增加,煤炭市场将重新趋于平衡,之后煤价将整体进入震荡调整阶段。 进口回落利于煤价跌幅收窄 虽然经济下行,市场需求疲软仍是煤价不能止跌企稳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供过于求,国内煤炭产量不减,国外煤炭进口量增速明显提高也是煤价下跌的原因之一。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与今年国内煤炭进口量出现大幅增长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加大进口量,国内市场能否消化的了成了问题。 从近几个月国内国外煤炭市场可以看出,在煤价下跌的趋势下,虽然国内企业煤炭产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国外煤炭进口市场却受到了较大影响,率先做出反应。 该反应从海关总署的数据中可见一斑,上半年累计进口13985万吨,同比增长65.9%。其中,4月份煤炭进口量为2505万吨,同比增长90%,环比增长17%;5月煤炭进口量为2617万吨,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4.1%;6月份煤炭进口总量2719万吨,同比增长58.5%。 虽然每月的煤炭进口量仍然保持在高位,但增幅明显下降。 有业内研究人士在其微博中表示,从6月份数据可以看到,进口煤增速延续回落,反映出了在内外贸煤炭价差收窄的状态下,外贸煤成交逐步趋缓。当前国内煤炭市场仍受库存高企困扰,下游采购意愿低迷,现货成交清淡,贸易商悲观情绪浓厚。 近日,关于煤炭进口贸易商亏损、毁约,甚至出逃的消息不断,对此,记者致电北京久兴伟业商贸公司,该公司主做煤炭贸易,对方接线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和以前相比,煤炭生意确实不太好做了。 针对记者提到的进口煤贸易,另外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虽然自己所在公司没有涉及到,但同行中已经有多家公司早已开始降低了煤炭进口量,多数仍在进口的也是先前签下的合约,与国外新签购买合约数量明显降低。即使已签订的合约,为了减少亏损金额,很多公司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变相毁约,尤以沿海地区主做海外煤炭进口业务的煤炭贸易商为主。 “市场不好的时候,现有手里的库存都难以消化,煤炭在手里多一天就多出一天的堆存费等各种费用,谁都不敢轻易再签合约,尤其是小公司。”他对记者如是表示。 看来,减少手里的煤炭进口量也成为煤炭贸易商们减少损失的重要方式。华诚煤网负责人在其微博中也表示,“煤炭进口应形成一个合理的额度,不宜过增过减”。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