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盛夏之际,债券基金可谓风靡全中国。近五年的经济低迷和股市的自残表现已经用非常刺激的方法把广大的投资者们推向较为乏味的债券市场。 这时我们看到很多公募基金和保险公司的交易员、投资经理纷纷走入债券私募的行列。其中尤其以资格老(中国信用债真正发展其实不过10年)人脉多,买得到债券,认识银行渠道便于销售,对宏观经济有研究,对利率走势有经验为他们所有人的主要卖点。 哎!大儒们特点都很相似!吾辈奈何?其实,这里面绝大部分人是看好时机和市场氛围准备出来赚笔快钱。他们同时有另外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大家都几乎没有规范的运营、客服、销售、财会,甚至研究团队。 对于上述的前几个方面,一个小型的私募基金可以依靠信托等主流中介提供的基础设施。但是,未来真正阻止他们成为百年老店的最大瓶颈是这些机构缺乏债券交易以外的研究人员。 职业的资产管理者有别于个人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是资产管理机构通过集中广泛人才的智慧为投资者提供可靠和全面的金融服务。虽然一个基金的特色可能是债券投资,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个基金只需要做债券的人或者说它可以忽略其他相关的投资工具和市场。 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求每个基金都应该把股票、债券、黄金期货、大宗商品、外汇期货、利率互换和金融租赁一锅端了。 但是,一个职业的资产管理者最起码应该对股票,债券和货币等市场有所了解。因为这些关系密切的市场都是实体经济在资本市场里有效的体现。同时,资本市场本身的很多内部结构的变化也同样会在不同的阶段从不同的市场和产品的变化中体现。 例如,当年美国由于长期保持超低利率导致了世界流动性长期泛滥。紧随其后的就是世界的资产价格的非理性猛涨,其中以美国房地产的泡沫化最为严重。同时高信用债券的一路牛市,高收益债券的收益率下滑,股市的节节攀升和西方的浪费性消费都在像剧本一样同步进行。而次级债危机的爆发点虽然在结构化资产支持债券,但是其毁灭性的路程上的牺牲品包括了所有投资产品,尸体遍及世界资本市场每一个角落,惨案至今未了。 对于一个股票管理者,他如何可以忽视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利率市场对整体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刺激和打击呢?当年在美国次级债中真正获利的基金公司除了Pimco(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很多都是股票基金和衍生产品基金。但是,现在如果我们给中国所有的股票基金管理员发出一张关于债券、波动率或利率互换的问卷,我冒昧地预计及格的人不会太多。 有人可能会质疑我对基金行业的上述判断。我需要在这里重点提醒的是我谈论的研究不是看看报纸、听听消息的那种茶余饭后的知识邂逅。一个合格的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对经济和资本市场拥有全面且深刻的研究与判断。 Pimco不是不懂股票而是在他们认为正确的时间选择了债券。如今,Pimco不是再次开始了股票团队的建立吗? 对于一个合格的资产管理者而言,它对世界未来变化的判断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从而来实现收益。在全球化席卷世界后的今天,科技再次走入了领跑者的行列。资源和人口为霸主的年月又快过去了。 同时,美国自己也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在科技中也有落后和领先的区别。Yahoo的痛和谷歌的一路凯歌的对比,摩托罗拉和苹果的对比,IBM和戴尔的对比,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对比都在向我们展示一个变革年代中的正道沧桑。 在如今的美国,很多新老替代都在潜移默化的进行中。股票市场再不是由于流动性泛滥而节节升高的比傻之地。现在的美国科技将再次领导和剥削全世界,那么这些公司的股票不值得投资吗?Pimco作为一个管理债券出名的大机构难道因为自己曾经债券管理的辉煌而硬着头皮放弃这捕捉全世界剩余价值的机会吗? 但是,国内的资产管理者们为什么还是把守着自己熟悉的领地和方式止步不前呢?因为我们的竞争实在太小。就算是最精明的私募基金同样非常缺乏勇敢创新和做强做大的勇气。 绝大多数人在中国做生意都讲究快和大而非强,这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资产管理者们总是把守着自己的那些玩意儿不向前走。因为很多人的脑子里挖掘新技术太辛苦而且没用,大家习惯性地依靠放大自己已经拥有的一些资源来获得生意。在这种情况下复制型放大就变成了唯一的发展模式。听起来非常让人悲哀,我们改革开放的目的不就是要打破这种既得利益的惰性束缚吗? 我们必须从短视的市场趋势和自我暂时优势的局限中摆脱出来,真实地面对自我的不足和这个发展速度惊人的中国资本市场。套一句俗话:无论你进步与不进步,市场的发展和竞争产生就在这里。 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市场中的一份子,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既美丽又令人恐惧的新世界。这里存在着很多貌似美丽的机会和诱惑,但是同时在其周围也隐藏着很多陷阱。 人脉,权势,特殊关系等等这些腐朽的东西总是可以为有些人提供暴利。但是我们应该同时看到获取这些暴利的成本。不,我指的不是这些空虚的字眼,而是这个圈子里那些本来很有本事,很有能力可以成为未来之星,但是由于眼前暴利而放弃学习和锻炼自己团队的“优势人群们”。 经验是个好东西,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东西,它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加有效地提高自己。但是一旦它开始阻碍发展,那么它就只能代表腐朽。在中国的基金业内固步自封的人很多,排斥外来文化的人很多,躲避挑战和缺乏自信的人很多。 不要总是醉心于曾经的辉煌,它很可能不会再重演,因为国外的“野蛮人”就在窗边。你难道没有看到接踵而来的国外资产管理巨头们吗?更加可笑的一幕是中债登举办的会议里邀请了Pimco一类的国外竞争者而委婉但歧视性地决绝了所有中国国内的投资公司。 哈哈哈,吾辈奈何! (作者为北京凯世富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