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随着国家收储传闻的起伏,白糖期货价格上下“摇摆”。 尽管部分市场资金“借题发挥”,但在《金证券》记者采访中,多家糖企、业内分析人士淡对收储政策,“这并不能成为拯救糖市的救命稻草。” “糖高宗”低头 今年2月份发改委曾公布了100万吨白糖收储计划,第一批50万吨食糖于5月24日全部交储完毕,另外50万吨食糖收储一直没有动静。8月15日上午市场传出风声,国家确定按照先前的计划继续收储白糖50万吨,收储最高限价6550元/吨。这一价格相比当天上午交易的期货市场白糖主力合约价格,每吨高出1000元以上。 受此影响,白糖八个期货合约在下午全线冲上涨停板,成交量和持仓量最大的白糖1301合约收于5573元/吨,上涨4.01%。 收储政策,已被视为拯救糖市的救命稻草。2008年底,国内白砂糖现货的价格还在2800元/吨左右挣扎。从2009年初,糖价一路飙升,到去年八月份达到了近8000元/吨,彼时,白糖被冠上了“糖高宗”的称号,此后糖价一路向下,一年时间每吨跌去了2000多元。 据了解,企业制糖成本约在5600-5700元/吨,随着白糖价格的速滑,企业“亏声一片”。财报显示,南宁糖业201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8.25亿元,同比下降14.8%。净利亏损3246万元,而去年同期则盈利1.43亿元。另一个糖业巨头贵糖股份也难逃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厄运,其半年报显示,净利润同比降80.05%,同时公司预计1-9月净利润100万元-2500万元,同比降74%-99%。此外,中粮屯河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1.47亿元。 两难的收储政策 不过,收储政策在白糖市场掀起波澜后,便无细则出台。随着收储政策的起伏,期货市场得到了一个绝好的炒作题材:每当糖价下跌至低谷时,收储传言就会出现,糖价在多头资金的推波助澜下迅速上涨;接着空方出来辟谣,糖价下跌。收储消息的一举一动都能让目前的市场风声鹤唳,短短一个月来,郑糖指数有7个交易日出现涨停和跌停的情形。 9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在郑州白糖论坛上表示,为了防止食糖价格进一步下跌,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采取相关措施,也许很快就会有实质性进展。近几日郑糖再度躁动,昨日,白糖所有期货合约均小幅冲高,但主力1301合约冲高涨逾1%后有所回落,报收于5448元/吨。现货市场则呈震荡上扬走势,南宁中间商报价5880元/吨,柳州中间商报价5850元/吨,报价上调50元/吨 。 “假如收储传闻为真,无非有两种可能:一个就是收陈糖,尽可能减轻陈糖结转到下榨季给制糖企业带来的销售压力;二是下榨季收储,只收新糖。具体政策难出,因为政府不得不评估收储的节点效果”,上海一分析师对《金证券》称,如果选择前者,在同一榨季完成100万吨收储,则下一榨季在新糖增产的大背景下,恐怕政府仍要再度启动收储。一般而言,我国国储库存可供国内三个月的消费,大致保持在300万吨。数轮收储启动,国储库容和收储资金都较为有限。“两者权衡,不如索性将这一榨季剩余的50万吨收储推迟到下榨季,等新糖产量浮出水面后再进行整体调控。”上述人士分析。 不过,记者熟悉的另一业内人士则表示,“国家只收储新糖的话,对现阶段市场的作用不大。首先解决不了陈糖库存高企的问题,另外目前距离新榨季产量高峰还有较长时间,新糖收储‘远水解不了近渴’。” 根据糖协公布的数据,截至8月底,国内白糖库存为169.54万吨。2011/2012榨季只剩下9月,而9月份并非销糖高峰月,此前两榨季9月份的单月销糖量分别为48.6万吨和43.84万吨。倘若不启动陈糖收储,本榨季末库存保守估计将达到110万吨,恐创近年新高。 供大于求成定局 即便收储政策出台,孱弱的白糖市场并不会就此长久提振。 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向《金证券》记者直言,“目前糖企的产量是每年1400万吨,消费量是1200-1300万吨之间,国家收储的50万吨,会降低供应量,但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 深圳一分析师也提出,“尽管糖企近一年来日子不好过,但糖价曾经冲到8000元/吨的高点,行业也曾滋润过,现在利薄或者亏损,只不过是对此前‘牛市’行情的修正而已。从我们目前对糖厂的调研来看,现在企业是把以前赚的吐出来,还没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庆中秋备货期的收尾,白糖销售再度承压。而从多方面的数据来看,全球食糖仍处于增产周期,研究员对新榨季国际产糖大国及国内产糖区食糖产量的预估都出现了大幅增长,这导致本榨季全球食糖供大于求已经成为定局,白糖的“甜蜜时光”仍然遥远。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