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基金研究

国际对冲基金“齐聚”上海滩 密谋抄底中国资产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9-24 10:48:33 来源:一财网
上证指数在过去一周内累计下跌4.6%,今年以来,上证指数累计跌幅已近8%,而同期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上涨超过11%

中国股市深陷连绵阴跌“泥潭”的时候,在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上,一家美国共同基金的董事长群发了一封邮件给旗下基金经理,“我们应该关注和中国股市相关的投资产品,再跌的话或许就是买入的机遇了。”

估值诱惑

美联储的QE3出台把美股大盘推上了2007年来的新高,全球范围内多数国家股市普遍报以热烈上涨,然而国内A股市场却走出独立行情,上证指数在过去一周内累计下跌4.6%,今年以来,上证指数累计跌幅已近8%,而同期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上涨超过11%。

中美股市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或许是导致美国基金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国资产的诱因之一。上述美国共同基金董事长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全球范围内,今年中国股市的持续低迷令人非常意外,很多上市公司的估值回归合理甚至低估,相比较之下,不少美国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相对充分反弹了。我想A股市场或许很快就会迎来政策支撑,相比美国QE3措施带来的间接影响,中国的股市更需要本地化的刺激政策。”

财通证券最近报告指出,经济当前存在阶段性企稳的预期,但仍有不确定性,市场近期在关注维稳政策,从今年8月的地方政府规划,到9月发改委密集批复超万亿项目,新一轮扩大节能产品政策也将登场,未来也不排除配合相对应的货币调控政策联手刺激市场,政策维稳驱动下的这轮反弹行情具有一定持续性,政策面整体偏暖。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使华尔街的基金投资业界无法不关注中国,但鉴于国内资本账户不开放,技术操作上,除非拿到QFII的额度,美国基金并不能直接投资中国股市,一般都折中取道涉及投资中国资产的ETF基金。

“中国概念”ETF萎靡

然而,现实却可能会给境外投资者带来些思考和打击,如今中国概念资产的估值的确是诱惑,也蕴含着很大风险。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目前涉及投资“中国概念”的境外ETF,其实绝大多数是跟踪在香港或美国上市的内地公司,从今年的表现看,不少ETF表现略显不尽如人意。

在总共13只可查的境外ETF中,近一年来实现正收益的仅iShares MSCI香港指数EFT(EWH.NYSEARCA),而该指数主要跟踪投资H股中的房地产、金融股等港股上市公司,今年以来收益超过16%。

相比之下,涉及投资“在美国上市中概股”的ETF普遍受到创伤。其中,专注跟踪在美国上市的科技通讯类中国公司的PowerShares Gld Drg Haltr USX China ETF(PGJ.NYSEARCA)损失最惨重,一年以来指数蒸发18%,今年以来跌幅近5%;相比之下,分散配置的ETF情况稍微好些,比如部分跟踪“中概股”的SPDR S&P China ETF(GXC.NYSEARCA)和Guggenhiem China All-Cap Fund(YAO.NYSEARCA)跌幅较小。

此外,投资在港上市的中国移动、建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等大红筹公司的iShare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基金(FXI.NYSEARCA)今年至今微跌0.3%,在过去五年中该ETF净值下跌约26%。

仅有一只利用掉期交易取得中国A股沪深300指数敞口的美国Market Vectors China ETF(PEK.NYSEARCA)在过去一年中净值缩水超过10%,Market Vectors是全球第五大交易所交易产品(ETP)提供商。

进来还是出去?

“其实,这些ETF跌得越厉害,越说明现在的中国资产具有投资机遇,中国资产对华尔街来说,依然具有投资吸引力。”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驻香港外资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近日有些手握QFII额度的外资基金有意对外出让部分额度,但并没有像过去一样获得追捧,部分外资基金对中国股市的投资热情在下降。

相比之下,伴随着国内资管需求的高速扩张和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提速,跨境资产配置在静待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准入开放的气氛下,更容易引起外资基金的关注和热情。

前阵子,美国大型对冲基金机构橡树资本(Oaktree)、马歇尔·伟世(Marshall Wace)、奥氏资本(Och-ziff Capital)等数只国际对冲基金“齐聚”上海滩,在积极和国内券商、银行、基金等相关机构接洽的时候,流露出把中国资产配置需求带向全球市场的强烈愿望。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