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业仍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即以农户为单元独立耕作、分散经营,农户的种植计划主要根据上一年的供求情况及价格确定,难以确保增收。针对这一弊端,订单农业兴起,企业自身锁定资源的同时,也稳定了农户的收入预期。不过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将加大:市场价格高时农户可能违约,价格低时企业面临亏损。因此,发展订单农业也需要“上保险”。 期货嵌入订单农业,探索新型合作方式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不断成熟,“期货农业”的概念逐渐被相关企业和农民认可、接受。所谓期货农业,即将期货工具引入农产品种植、采购、加工、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农企业参考期货市场价格来确定订单价格,并通过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锁定利润。这一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在订单农业中面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问题。以白银棉业的“期货农业”模式为例。白银棉业于2009年5月牵头组建枝江市白银棉花专业合作社,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期货”合作模式。公司在和农户合作中提出了“籽棉期货”的概念,通过合作社和农户签订籽棉“期货”合同并收取保证金的方式,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籽棉“期货”合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期货合同,其本质仍是合作社与棉农签订的籽棉购销远期合同,合同规定棉农在特定时间将特定数量的、符合品级要求的籽棉以合同约定的价格出售给合作社。但之所以称其“期货”合同,主要在于三点:一是签订合同的目的在于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合同收购量和套期保值量基本相当;二是合同约定的收购价格根据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价格确定;三是严格控制农户履约风险,合同明确要求农户在签订合同时,向合作社缴纳相当于合同金额15%的保证金。 渗入农业生产过程,降低农户违约风险 这种模式形成了农户卖棉意向调查、信息收集与调研、籽棉期货合同签订和期市套期保值交易一体化的操作流程,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每年2—3月份棉花播种前,合作社向所有社员发放问卷调查表,汇总后确定可能签订籽棉“期货”合同的数量。 第二阶段是3—9月份的棉花种植过程中,合作社通过多种途径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同时,从棉花播种后到收购前,公司至少要组织三次调研,每次分三组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地区进行调研。第一次调研在4月中上旬,主要调查棉花种植面积,第二次在5月底6月初,主要调查棉花长势,第三次在8月,主要调查棉花结桃数量及单产情况。 通过调研,公司对全国棉花总产量和消费需求做出预估,确定套期保值目标价位,结合籽棉“期货”签订意向、企业资金等情况,制定套期保值计划。当期货价格到达企业目标价位后,根据套期保值计划,白银棉业在期货市场建立卖出套期保值头寸,同时通过合作社和农户签订籽棉“期货”合同,收取保证金。为了有效防范期货市场建仓和现货合同签订可能存在的时间差,建仓分批进行,并根据合同签订进度动态调整。 第三阶段是9—12月份棉花结桃后,合作社按约定价格收购农户的籽棉,同时返还保证金。白银棉业获得合作社收购的籽棉后,加工成皮棉。根据市场情况,或将皮棉在现货市场出售,同时相应地在期货市场平仓,或直接在期货市场交割。在年底,合作社根据全年经营情况,将60%的利润按交棉量对入社农户进行盈余返还,剩余的40%则用于股金分红,通过盈余返还、股金分红等措施提高农户入社积极性,降低农户的违约风险。 活用期货工具,共享套期保值“福利” 在该模式中,农户直接分享到企业参与期市套期保值获得的效益,企业则获得了稳定的经营利润。其实质是在分散的农户受自身情况所限,不适合直接参与期市套期保值的情况下,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以农户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和农户签订远期订单,并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从而实现农户间接利用期市进行风险管理、稳定收入的目的。 就白银棉业的模式而言,这种利用期市完善订单农业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和农户违约风险,但仅依靠现有的期货工具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比如,当市场价格高于企业向农民收取的保证金额度时,企业仍可能面临农户违约风险,但如果将保证金提高,又会增加农民负担。因此我国应积极研究推出农产品期权,形成“避险组合”,方便涉农企业和农户更加有效地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农户或合作社可以直接购买农产品看跌期权来管理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或企业和农户提前签订“保底价”订单,消除农户违约风险,企业再在期货市场购买农产品看跌期权,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对冲。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