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传统策略的阳光私募业绩表现不佳,一批以股指期货、商品期货、债券为投资标的,以量化对冲的基金开始崭露头角,行业正面 临着新的变化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在深圳举行,会议邀请了众多私募机构大佬对对冲基金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中国宏观经济以 及A股的走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国对冲基金迎来发展机遇 面对对冲基金在中国的崛起与发展,参会的私募大鳄普遍认为这是中国财 富增值的客观需求以及政策管制放松的必然结果,其中英仕曼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亦非女士表示海外对冲基金非常看好中国,首先人民币国际化为海外大量机构投资人 和高净值客户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其次中国监管层对中国对冲基金行业开放态度,基金法在不断更新、不断改进,提高了机构投资人的比例,也提供了更多产 品的多元化使得行业的流动性增加,同时随着中国财富的积聚,未来财富将向着更有效和积极管理型的财富管理方向发展,这也使得对冲基金的发展成为中国财富增 值后的客观需求的反映。 与此同时,他们也表示市场环境的变化给对冲基金提供了土壤,“今年的整体市场应该是熊市,在这个市场里面,包括阳光私 募,整个私募行业发展应该来说在举步维艰的阶段,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家开始更加关注对冲这个概念”光大证券(601788)另类投资部总经理葛新元先生说。他表示对冲这个 概念的核心在于发掘多层次各方面资产增值的机会,其中一个最大的核心在于有效的风险管理,一定程度依赖于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还是依赖于市场的发 展,当前市场环境导致的相关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上海凯石益正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陈继武也表示,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专业在资产管理行业中的重要 性越来越高,“资产管理行业过去看的是你的资本规模,未来看的是你的专业整体风险的控制和真正持续稳定的增长。有这样一些有准备的企业和私募资产管理行 业,我认为会有爆炸式的增长,行业的机会不一定是你个人的机会,我们国家很多经济领域、行业都在经历着你死我活残酷的搏斗,我们只需要找到罗马角斗场中最 后的胜出者。” 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秘书长李春瑜表示:今年以来,陆续有阳光私募公司退出行业,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上半年清盘阳光私募数量达到130只,目前仍有许多产品面临清盘的压力。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上半年发行的阳光私募产品有375只,整体管理规模有进一步的提升。 当然对冲基金作为一种避险工具也并非完全对冲掉风险,受制于工具不足、人才稀缺、现有平行渠道和客户准备不足等方面的限制,对冲基金行业也将遭遇优胜劣 汰的过程。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认为对冲基金就是杯子,它装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不要以为对冲基金都一样,只是说具体公司具体分析;光大证券另类投资 部总经理葛新元先生也表示境外对冲基金发展,很大的特征是有高淘汰率的,而目前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研究做策略开发的以及尝试做这方面业务的包括市 场的发展,都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因此还需要市场的洗礼和考验出现一些真正成功的对冲基金。 私募普遍看好A股 今年以来,A股一直维持着弱市行情,随着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市场普遍预期四季度的经济会出现温和的反弹,在这样的背景下,私募大佬们更看好中长期A股的走势。 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杨玲女士认为明年是相对比较乐观的,“可能明年市场会给大家带来比较好的机会。目前来看各项经济政策和改革的策略方向比 较明确了,市场才能形成相对比较有共识的看法,那时候可能才会有相对比较确定性的预期和机会。”而四季度她认为则是反复触底的过程,“这从两面来解释,一 面是如果市场快速下跌,下行风险肯定会越来越小,在2000点以下可以逐步建仓,在这样的市场估值之下,即使有下行空间,从事策略性建仓或者在选股上选择 相对波动比较小的保守类股票,从长期来看都没有太大风险。二是四季度市场会不会见底,然后就形成一波相对比较长期的可预期行情,但从经济的基本面来看,从 9月份数据来看,环比上看到有一些改善,但是这可能是微弱复苏的力度,从持续性上来讲可能有限,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企业股库存行为带来的微弱复苏。”她说。 上海凯石益正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陈继武则直言“机会可能就在最近半年到12个月之内”,而对于个股的机会,他则表示机会还在传统行业,经过这一轮剧烈的机 构调整,大量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死掉,传统产业龙头企业会给投资者未来带来5—10倍的回报。其次他认为随着整个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的推进会改革商 业的业态、产业的业态,因此会衍生出很多新兴的产业,也值得关注。 对于未来行业的机会,深圳金中和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曾军先生认为从大的 角度来看,两个方向可以关注,一是基于对中国目前经济环境的考虑,可以关注国计民生命脉蓝筹股的配置思路;另外一个角度,可以关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能否 在未来10年、20年顺利转型,转型的过程是什么样的结构、什么样的力度、什么样的突破点,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很可能有一些大量的产业,有很多子行业是长 期受益的。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