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迅猛发展及股指期货的渐行渐近,期货业的重新洗牌大有风雨欲来之势,中小期货公司首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不在这一轮洗牌中被清洗出局,期货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增资扩股、做大做强。
增资潮再次涌动 海通证券5月27日公告称,为保证海通期货业务的正常开展,海通期货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拟从1亿元增至2亿元。本次增资为现金出资方式,由海通证券单独增资,增资完成后,海通证券对海通期货的持股比例从63.67%提升至83.34%。 新湖中宝4月15日公告新湖期货增资获批复。公告称,近日接到控股子公司新湖期货有限公司通知,新湖期货已收到中国证监会有关批复,核准新湖期货注册资本由6500万元变更为13500万元,新增的注册资本由杭州兴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现金方式认缴4050万元,由上海众孚实业有限公司以现金方式认缴2950万元。杭州兴和投资和上海众孚实业均为新湖中宝控股子公司。本次增资完成后,新湖中宝及控股子公司将合计持有新湖期货86.11%的股权。 不仅是券商增资其旗下的期货公司,期货公司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增资。 南华期货2009年4月29日完成了第三次增资,注册资本由1.1亿元增至1.6亿元,这已是该公司的第三次增资。2000年6月公司实现第一次增资,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3000万元;2002年9月实现第二次增资,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增资至1.1亿元。 长城伟业2009年4月已经完成注册资本从1亿元到3亿元,注册资本位居期货公司第二位,仅次于中粮期货的3.5亿元。 据记者了解,广发期货、北京中期等多家期货公司也在酝酿增资。期货公司第一波增资潮是在2007年,其主要目的是备战股指期货的推出,争取成为中金所全面结算会员,同时为公司日后成为综合类期货公司打下坚实基础。但随着股指期货的一再推迟,期货公司增资的热情逐渐冷却。 净资本触及“红线” 近年来中国期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期货公司迎来了好时光。今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钢材期货、早籼稻期货、PVC期货三个品种相继获批并上市,目前我国的期货品种达到22个。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2008年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的累计成交额首次突破70万亿大关,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交易市场。今年前5个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期货合约6.76亿手,成交金额38.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和30%。截至4月份期货保证金已逾700亿元。 一方面,期货公司的保证金规模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面临触及净资本低于客户权益总额6%的“红线”,因此,增资扩股成为期货公司业务发展的迫切需要。 按照证监会发布的2007年4月开始实施的《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期货公司应当持续符合以下风险监管指标标准: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500万元;净资本不得低于客户权益总额的6%;净资本按营业部数量平均折算额(净资本/营业部家数)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40%;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100%;负债与净资产的比例不得高于150%;规定的最低限额的结算准备金要求。 目前我国期货公司注册资本金最高的中粮期货为3.5亿元。在国内期货市场迅猛发展,客户保证金翻番增长之时,一些期货公司已频繁拉响净资本低于客户权益总额6%的警报。如青岛弘信期货,因控股大股东挪用自有资本金而使净资本不足,不符合监管要求,被青岛证监局限期整改。 期盼股指期货“落地” 如果把重启IPO看作是市场的第一只靴子的话,那么股指期货的推出则是市场的第二只靴子。5月22日证监会就《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新股发行将重启,这表明重启IPO的靴子终于落地。与此同时,也点燃了市场人士对股指期货推出的预期。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期货行业分类监管在今年推出的可能性很大,并会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开始执行。 去年12月初在广州召开的期货业大会上,中国证监会监管层提议2009年对期货行业进行行业改制,根据各期货公司的考评分数,将期货公司分成不同的种类,给予类似券商的不同经营业务范围牌照。 据悉,实施分类监管后,期货公司最终评价计分由风险管理能力分值、市场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分值合计得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均为定性指标,期货公司市场影响力、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均为定量指标。其中,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将根据期货公司资本充足性、客户资产保护、公司治理、合规管理、内部控制等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最终,根据评价计分的高低,期货公司将被分为A、B、C、D、E等五大类。 分类监管推出后,将对整个期货界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意味着,目前国内163家期货公司将重新排列座次,也意味着按市场实力建立新的游戏规则。因此,在分类监管、股指期货推出的预期下,期货公司要想做强首先要做大,新一轮的增资理所当然地成为首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