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中国沈良9:信达期货在信达证券这个强有力的券商入主后,可以看到,在注册资本上,信达期货准备增加到1.5个亿,这无疑增加了信达期货与其他期货公司的竞争实力,除了在资本上有所动作以外,请问邓总信达还将会在公司的软硬件设备上有所突破吗? 邓总:从2007年底,公司陆续投入两千多万元人民币,新建IT技术运营系统,建成了符合国家信息产业部A类机房标准的主机房和异地灾备机房,建立了北京、杭州、深圳、沈阳等高速行情接入中心,提供富远、博易、文华等多种行情资讯软件,确保交易通道的安全、稳定、快捷和服务渠道的畅通,保障交易系统的安全稳定。 期货中国沈良10:我们知道以前期货公司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单一的经纪业务,未来信达期货在业务模式上会有创新吗? 邓总:一定会有创新,因为创新才能发展。公司一直秉承着“诚信、规范、专业、创新”的经营思想,所以创新也将是公司一直追求和探索的。 期货中国沈良11:在信达期货的揭牌仪式上,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田国立发来的贺信中提到要把信达期货建设成为品牌一流、管理一流、专业水平一流的期货公司。在品牌上,信达期货拥有强大的控股以及极具口碑的品牌效应,在管理上,邓总也介绍了相关的措施,在专业水平上,信达期货又会有什么杀手锏来达到田总裁希望的一流水平? 邓总:信达期货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原有制度系统进行了修订梳理,重塑规范。此外,为加强对业务的支持与监控,公司还把总部的研究力量和合规系统与信达证券对接起来,通过远程系统,实现对客户服务的“双支持”和对业务合规的“双监控”。 期货中国沈良12:听闻信达期货把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对于这次的增资扩股,以及未来有可能进行更大规模的增资扩股的计划,信达期货是怎样考虑的?对未来可能成为信达期货的战略投资方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邓总:信达期货的这次增资,更多是未来符合全面结算会员的要求;我们将秉承着将信达期货“做强,做大”的理念,争取尽快步入一流期货公司集团,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并购合并等来实现未来发展目标。 期货中国沈良13:“立信以诚财达于通”信达集团的理念是以诚信为先决条件,在信达期货公司的运行上,是否也坚决围绕这个前提来开展业务? 邓总:是的,公司确定了四个“取信于”的经营理念,以合规经营、专业服务取信于社会、取信于监管部门、取信于股东、取信于客户。 期货中国沈良14:听闻信达期货将在今年完成10到15家营业部的设置,您可以简要的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邓总:为进一步拓展业务,在原来上海、金华、乐清三个营业部的基础之上,信达期货增设了富阳营业部以及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的台州营业部,北京、广州、沈阳三地的营业部也已经获得证监会批准筹备,正在积极的前期准备当中。除此之外,信达期货正在申报的还有石家庄、大连、南京、义乌、绍兴的五个营业部。将使信达期货在东部形成:沈阳、大连、济南、南京、上海、福州、厦门、广州、湛江一线;北部以北京为主;中部以石家庄牵头;西部以成都、西安、重庆为根基的发展规划。 期货中国沈良15: 07年上半年,国内国内期货公司营业部总数大约600家,每家公司平均不到5家。但是随着期货公司的扩张,有业内专家估计,到2008年年底,期货公司的营业部数量或将突破2000家。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种现象的发展会不会造成期货行业的恶性竞争? 邓总:我认为期货公司之间的一场恶战难以避免,而且现在已经开打了。这对期货公司来说都是两败俱伤的事情。一方面还是要规范发展,做大期货市场这块蛋糕,只有这个市场大了,大家才能有分得一杯羹的可能;另外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做好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在相对的优势。 期货中国沈良16:有人说:未来当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推出时,以商品期货为主的浙江期货公司将面临很大的冲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这一点,您怎么看? 邓总: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都是期货品种,他们都具有金融属性,所以冲击是有的,但是不会很大。 我们打个比方说,商品期货中的原油期货。它是一种商品期货,但是它也具有金融属性,它受到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我们所说的金融期货,现在上到国家机构、经济学家,下到散户投资者,都十分关注原油期货的走势,但是没多少人会去关心周边国家股票的走势,股指期货的点数等等。 原油作为商品,它被提及和研究的概率大大超过了其他的一些金融衍生品,它的走势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决策和政策。所以期货公司不应当对期货做过多的分类,踏实的做好服务、规范的经营才是真正的王道。 期货中国沈良17:信达期货在完成注资等一系列动作之后,是马上在商品期货市场上向传统的期货公司发起挑战,还是蓄势待发等待股指期货的推出之后,一击制胜? 邓总:首先信达期货是行业的新兵,谈不上挑战;其次信达还是坚持以我为主,整合各项资源,打好基础,抓好员工培训和客户培训,争取两条腿走路,平衡发展。 期货中国沈良18:7月7日,原定于在当日发行的由永安期货和民生银行联合推出的“商品套利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推出前几分钟被叫停。它实际上是期货行业第一只阳光化的信托私募基金,它的突然叫停,您认为传达了管理层怎样的担忧或想法?您又怎么看待期货基金的意义? 邓总:我觉得可能是银行内部的问题。管理层希望对期货行业有所推进,但是又期望稳定。 在我看来期货基金至少有以下四点意义: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护期货市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有利于培育机构投资者。 期货中国沈良19:您在证券行业多年,现在又担任期货公司的掌门人,在您看来,期货与股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邓总:我觉得有两点: 第一是时间要求。我们都知道经济是有周期的,在经济周期中,股票投资更多的是以时间来换取空间。当你了解了一个公司的基本面之后,买下这只股票,甚至可以一个月不用去关注它,可以长时间的拥有它。而期货则需要更强的专业知识和更综合的素质,需要无时无刻的去关注基本面变化,关注商品市场走势,关注外盘等等,而且你也不能长时间去拥有一个合约(合约会到期)。 第二在风险控制上有所不同。股票即使你长时间拥有,除非上市公司退市,否则它将是你财富的体现,一直存在,不管股票缩水还是升值它都将代表一定量的财富。而期货如果你不在你的仓位、资金等多方面去考虑的话,很有可能在你看对走势的情况下也输得一败涂地。期货的杆扛原理让收益放大的同时也让风险放大。 期货中国沈良20:在海外游资不断进入中国,而中国本国通过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大背景下,对期货行业(特别是资金流方面)会有怎样的影响? 邓总:货币紧缩政策将对期货市场资金造成影响,但并不直接,令人担心的反而是交易所鉴于通货膨胀,提升保证金。在货币政策“从紧”压力下,首先受冲击的将是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者。这些企业在现货和期货市场都有投资,在资金吃紧情况下,有些企业将面临负担不了期货市场保证金的窘境。 期货中国沈良21:还是按照往常惯例,请您展望一下,中国未来几年期货市场的发展态势和前景? 邓总: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强大基础,也是其客观的必然要求。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已经连续近30年高速增长,而从传统理论上讲,应该有一个完善的、科学的金融体系来提供支撑,但是中国金融平台的发展明显是滞后的、陈旧的,目前的金融环境与整个经济发展远不匹配。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正面临着大幅、高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期货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大环境上讲,其快速增长更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二是股指等金融期货的即将推出成为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实际上去年并没有推出任何金融期货,但是由于整体大环境发展的需要,股指期货准备上市的构建过程仍然令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市场主体、资金规模等等。这也给商品期货带来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动力与市场条件。 三是各界、包括媒体对期货行业进行的广泛宣传。随着黄金期货的推出、股指期货即将上市,相关方面对期货市场的重视与宣传力度是过去所不能岂及的,包括中金所组织的巡回演讲团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不同行业对经纪公司的参股控股,期货公司的影响力在去年也在迅速膨胀。期货市场此前发展缓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负面”因素:期货行业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洪水猛兽”。但在过去一年的宣传过程中,这个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变,也终于还了期货市场的本来面目,可以说,期货行业目前才真正得以“去妖魔化”。 再从具体的微观方面谈两点看法:首先,从资本运作角度讲,去年期货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新资金的注入,以及原有股东对期货公司的注资,为期货公司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大部分公司对其内部资源都进行了优化整合,以前相对低迷的市场被激活。其次,中国期货市场目前的规模和水平仍相对较低,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然而正是由于起点低,其上升的空间也非常大,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事物常常具备高速前进的动力。 从以上几个层面分析,我认为,不仅仅是08年期货市场得到迅猛发展,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期货行业则拥有着更加光明的远大前景,整个市场是大有可为的,而目前的发展程度只能算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仅简单地与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状况类比就能看出,国际市场中商品期货份额最多占10%,金融期货占90%,而其中的股指期货则会占到40~50%,如果国内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推出,那么中国期货的发展规模将实现几倍的增长。
www.7hcn.com期货中国 访谈主持:沈良 记录:陈含晗 七禾网期货中国注:成绩代表过去,未来充满挑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