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要闻

股指期货不会导致股市资金分流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6-06 14:35:21 来源:股指期货网

  数据显示QFII投资中国A股的换手率明显低于国内机构投资者,但“5?30”行情前后QFII大幅换仓、减仓逾50亿美元。笔者认为其原因正在于看空后市而缺乏做空工具,只能斩仓出逃。新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明确体现中国政府希望QFII长线投资A股,而股指期货是其必不可少的工具。
  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中国市场“风景这边独好”,QFII参与中国股指期货热情高涨,厉兵秣马踩点布局。至2008年三季度获批QFII资格境外机构达71家,不少参加了中金所仿真交易,有的期货公司已同QFII资金托管银行进行了资金划转测试和模拟。影响QFII参与股指期货的关键在政策面。期货QFII的开放时间有望与股指期货同步推进,审批额度可能为现有证券QFII额度的10%。按100亿美元现有QFII额度计,期货QFII初期规模为10亿美元。包括摩根大通、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高盛亚洲、瑞银集团、通用电气、美林证券在内30多家拥有现货额度的QFII都认为,伴随着现货额度从100亿提升至300亿美元,迫切需要股指期货进行套保。目前QFII参与股指期货门槛未定,且缺乏QFII与期货公司间合同指引范本及英文版本。一旦QFII可以参与股指期货,一方面可以增加股指期货市场资金,另一方面也会因为有了避险工具而加大股市现货资金的投入。
  3.涉期型基金。区别于票股型基金的期货投资基金1949年诞生于美国,在欧、日、澳等地区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加速。如美国商品指数基金从不到50亿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300亿、2004年的550亿、2005年的800亿、2006年的1100亿、2007年的1200亿美元,5年增长20多倍。养老、信托、保险基金和银行等大批机构选择期货投资基金进行投资组合,优化配置分散风险,实现了良好收益。
  中国期市个人投资者占95%,企业户仅5%。这样的结构在充足的流动性支持下易导致非理性操作,背离供求基本面产生暴涨暴跌。新入市大批散户经验不足,在价格过度波动时易出现风险事件。期货投资基金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涉期新方式,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投资领域之一。
  今年3月11日,国内首个期货集合理财产品——“厦门信托震雷先行者”获批发行,投资范围涉及国内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理财额度100万元/份,总募集资金1亿元,净值低于0.8元即行清盘。只要政策支持,涉期型基金将成为股指期货和期市主力军。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一家独大,且基金产品绝大多数为偏股型基金,占比超过总市值四分之一,高于其他机构投资者市场份额总和,因而涉期型基金不可能对偏股型基金规模形成冲击。
  4.CTA。金融衍生品作为资本市场的“高精尖”工具,对投资者的专业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我国期货交易专业人才主要集中于期货公司,期货公司经受了长期行业整顿和市场磨炼,拥有其他机构投资者不具备的专业团队和风控机制,而目前尚不能开展自营业务。
  中国期市合法的机构投资者目前仅限于现货企业,投资方式仅限于套保和套利。积极涉足的私募基金尚未获明确认可。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企业年金、QFII等尚无合法进入中国期市的通道。CTA产品可通过信托方式发放,只需在银监会报备即可进入市场,通过券商、银行等发售,规避了法律风险。期货公司与投资公司将分属两个机构,经纪和CTA业务之间严格隔离并设置防火墙。有了CTA,不同股东背景和客户结构的期货公司就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专业服务,借助CTA形成期市最专业的投资群体,为今后引入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打开通道,市场进入机构时代。未来中国期市应成为社保、证券、对冲基金和企业年金、现货企业、QFII、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联袂出演的大舞台,而“领衔主演”恐非CTA莫属。
  股市和期市分属不同市场,投资群体各不相同。只要认真落实证监会有关各项法规和中金所各项制度,股指期货及时推出,定会给股市和期市分别带来增量资金,从而进一步完善和繁荣中国资本市场。

Total:3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