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期货/期权专题 >> 热点期货专题期权专题

裘一平:风险控制是一种制度安排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6-06 15:13:33 来源:期货中国

        期货中国沈良18:股指期货如若上市,对现今股市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但对期货公司的竞争格局将会有怎么样的影响?

  裘总:对股指期货,我倒想做些逆向思考。

  首先,我并不否认它是革命性的飞跃,至少对现在的中国期市有一种革命性的意义,但也仅仅是一种意义。国债期货才是中国最早的金融期货品种,只是它没成功。

  其次,股指期货是证券市场制度性完善的过程,它引入了做空机制,当然融资融券也能起到这个作用,它们都是工具,短期内可能会对行情有波动,但长期来看并无影响。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工具,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工具而已。

  第三,股指期货首先是一种期货,其投资者群体和股票投资者群体并不重合。相关的,黄金期货上市后的不活跃现状给了我们启示,按目前的制度设计,即使股指期货推出后,极有可能只有少数人参与,而且大部分是商品期货市场的老客户。

  至于对期货公司的竞争格局的影响,其实早就开始了。

  首先,券商大规模收购期货公司。已经有60到70家的期货公司被收购,可以说期货公司的半壁江山已经落入券商之手。券商带来的明显变化就是期货公司的净资本增长很快,营业部的扩建迅速,软硬件设施的改造,人员待遇的提高。被收购的期货公司广泛进行了重组。在此战略状态下,竞争格局就变为非券商控股的期货公司被迫往这方面靠。

  第二,从股东层面的竞争反映到业务模式的竞争上来看,券商根深蒂固的偏好就是开设众多的营业网点,但我认为期货行业与证券行业是两种不同的业态。

        股指期货迟迟没有推出,使得一些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由于成本问题而有了很大的生存压力,那么降低手续费,提高返佣比例等等恶性竞争方式,不可避免的成为行业主流,期货公司的收入被严重稀释。这些恶果可以说都是股指期货惹的祸!

  (股指期货对市场的影响必然是革命性的,但是如果从逆向来看,股指期货对期货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似乎又是恶性的。)

  期货中国沈良19:裘总曾在采访中表示“大地期货的股指期货软硬件均已开通,面对未来股指期货推出所带来的市场契机,大地期货则有自己的考虑。”请裘总简单介绍一下大地将如何应对股指期货的上市?

  裘总:我们对股指期货一直保持着一种谨慎的乐观,不想太乐观并不意味着不做准备。股指期货的推出是一个过程。

  正如上面所说的,我们大地的软硬件措施已经准备好了,公司的股东会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董事会决议对大地增资扩股的方案也已经通过,近期大地的注册资金将增加到1个亿

  股指期货如若现在推出,大地完全可以操作。我们的硬件,是按行业中上标准投入,经过中金所多次检验通过。至于软件,从开户、交易到结算这一整套程序都已经在商品期货的基础上从头做了完善,建立了独立的规章制度。我们还单独研究了股指期货推出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以及应对方式。在投资者教育方面,我们也多次开设了培训班,进行系统培训。可以说股指期货的推出对大地现在的商品期货主体地位没有冲击,反而有更大的帮助,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不管股指期货何时推出,大地都已经准备好了,都能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对股指期货,大地保持了谨慎乐观态度,同时大地已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可以随时迎接股指期货的到来。)

  个人

  期货中国沈良20:期货行业被人认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行业,裘总请谈谈当初是怎么会选择进入期货行业的?

  裘总:人的职业选择并不全由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左右,我并不是自己想做这行业的。很多时间内我甚至都充满着“入错行”的挫折感。一路走到现在完全是“再坚持一下”的结果。

  期货中国沈良21:也有人认为期货行业的风险太大,要做投资不如去做证券,裘总个人是怎么看待投资上的风险问题?

  裘总:期货的风险在于你自己,可以把握。风险偏好自选。

  任何投资,都是有规律的,都是可以学会的,期货也不例外。

  做自己不懂的事情,风险最大。

  我一直坚信,期货是可以赚钱的,赚钱的方式是可以学会的,但这只对市场中极少数人有效。

  期货中国沈良22:裘总认为自己应该属于那种类型的老总?专家学者型?或是经营管理型?

  裘总:我希望自己是专家学者型的,我认为自己不能说是管理型。因为我未必对管理有很高的水平,但有一定的研究,在我看来,管理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相应的团队之分。在大地,我有时主张的是无为而治。我学的是宏观经济,但现在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写的东西不多,我想等以后对行业厌倦了、有时间了,应该会针对几个感兴趣的选题进行深入研究。

  宏观经济

  期货中国沈良23:前不久刚在杭州举行新思维亚洲交易投资论坛云集了众多金融投资业界的公司以及专家,说明了杭州的金融市场是蓬勃发展的,杭州市金融办也提出了要把杭州建设成长三角南翼的金融中心的目标,裘总是如何看待杭州的金融环境的?

  裘总:在年初,省金融工作会议首次邀请各期货公司老总参加,这说明期货行业已经被浙江金融业所认同,但并不是几个会议就能使期货行业被认做是金融业的重要力量,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作为期货公司,我们欢迎也希望把杭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的金融中心的目标,杭州非常适合做金融核心,经济发达,文化色彩浓,又是独有的旅游城市,非常适合发展第三产业,而金融行业正是第三产业的龙头。

  但我们还没看到政府有实质性的措施出台来认同期货公司在金融行业中的作用以及地位,我们希望能够见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期货公司是浙江金融业的骄傲,理应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占一定的地位。

  (杭州非常适合做金融中心,期货公司是浙江金融业的骄傲,理应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

  期货中国沈良24:就近2个月来,华尔街的金融市场发生了惊天动地变化,两房被政府接管,雷曼公司申请破产……种种事件就象重磅炸弹一样打击着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市场,您认为这对中国的金融行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我们又将如何面对冲击?

  裘总:五大投行代表了华尔街,这次的金融海啸五大投行全军覆没(其中前两家自动缴械改做商业银行),100多年来以投行为主导的框架已经坍塌,这可以说是一种总清算。当然美国的普通商业银行也受到挤兑等原因的困扰而出现一定数量的破产。

  另外,像冰岛这样的国家,由于外汇储备太少,甚至出现了国家都可能破产的严重状况。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我们认为这一次是总清算,这种总清算是对近二三十年发展到极致的全球性的所谓“金融创新”的清算。

  对我国的影响来说,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相对独立性,现在只有投出去的债权和股权受到了影响,其他方面的冲击还没有快速、直接的传导通道。

  我国主要面临的是经济增长放缓的威胁,国外的衰退导致出口的减缓,而如果内需难以代替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点,这可能对中国实体经济某些产业造成损害,从而对金融业产生坏帐压力。

        对政府来说,只能短期内延缓风险的急剧释放,政府的救市措施只能延缓趋势,不能改变趋势,其实质是为了增加流动性,让更多的人来分担风险。这次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只是通过外部环境对国内某些企业的破环,才会对我们的银行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中国现在要做的是扩大内需,增大对农业的投入和转移支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8亿农民的消费,激活农村市场,这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也着重提出了。只有政策以及社会财富不断向农村倾斜,才能解决三农问题,拉动内需来弥补中国出口上的疲软。

  改革开放30年我们创造那么多财富,积累了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中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中西文化色彩上的差异,消费观念的不同也使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将大大提高。中国可能成为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在老秩序崩溃、新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中国的地位和发言权可能大大提高。

  (这一次金融海啸可以看作是对近二三十年发展到极致的全球性的金融创新的总清算;中国可能成为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力量,并在新金融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地位大大提高。)

  展望

  期货中国沈良25:按照往常惯例,请您展望一下,中国未来几年期货市场的发展态势和前景。

  裘总:我的看法与业内人士一样,信心很足。

  第一,我认为中国的期货市场会有很大的发展,这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崛起相匹配,未来几年的发展将是非常好的。部分商品定价权的确立也会开国际先河。

  第二,这并不意味着期货公司会有整体的大发展,行业的洗牌是必须的。当然会有不同的经营模式、不同层次的公司出来瓜分这个大蛋糕。也会有一批期货公司最终撑不住而退出市场。

  第三、一些大的金融财团会进入期货行业,成为股东,金融行业混业经营会升级。一个金融财团可能包含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典当等各类金融牌照。也就是说期货公司被券商收购的单一模式必然会改变,券商也将被收购而成为一块金融牌照。。

  第四,中国的期货交易所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一定会树立全球领先地位,这点毋庸置疑。

  第五,期货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因为这是一个专家型的行业,可以作为一个奋斗终身的事业平台来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以上观点都是本人一家之言,没有任何针对性。祝福中国期货市场的所有参与者!

 

 

 

www.7hcn.com期货中国网

主持:沈良  记录:刘健伟

20081015

Total:3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