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中国沈良16:最近我们也看到很多的期货公司都向社会公布隶属期货公司的居间人姓名,以及规划建立居间人的职业资格认证等等一系列动作,可以让投资者明明白白选择居间人,这些是否是对居间人管理新的尝试?是否可以完善整个期货行业的管理体制? 张总:是尝试,并且有作用,公示是一种约束也是对其地位的肯定,总体来看需要一个全面的管理方案出来,对其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期货中国沈良17:最近CTA(商品交易顾问基金)帐户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CTA帐户其实就是由投资顾问管理的委托理财账户。由于期货法规对期货私募基金一直没有明确认可,这种委托理财业务一直处于“打擦边球”的状态,您觉得期货私募基金何时才能够合法化? 张总:这个群体是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应该尝试让其存在和发展,承认它的市场作用,但是什么时候能够合法化,要看市场发育程度和监管办法等条件是否具备。这个群体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监管到位,如证券基金在推出过程中就设计了比较明确的管理方式,其整体发展是稳定的。新理财模式,CTA、CPO等,也要有明确的监管措施,措施得当,对其健康稳定发展会有好处,随着这个群体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结合监管措施的完善,条件成熟时相信可以合法化。 (CTA在监管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合法化,应该尝试让其存在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货中国沈良18:如果未来期货私募基金合法化了,可以想象私募基金会像雨后春笋一般遍地生长,大量涌入市场,会不会有个别或一些一跃龙门,做大做强?它们可能具备怎样的优势与实力? 张总:1、要看市场的容量和监管的规定,设定什么样的门槛,什么样的规模,什么样的人员,参与人员应该具备的条件,这样就能把握这个投资群体的发展状况。这样,即使合法化也不会一窝蜂地出来。 2、私募基金在国外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自律组织,私募基金的业绩是定期公布的,要有交易记录、交易理念、交易模型,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委托不同的基金经理人。靠侥幸心理做私募基金的的人是很难做强做大的,如果一个人对投资者不负责任很快就会被客户和市场淘汰,所以这个行业是要靠真正的有投资经验和投资能力的人去操作的,可能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做好,对市场来说,期货作为一个专业化投资的风险工具能做好基金经理的人毕竟是少数。 (只要准入机制设计得当,期货私募基金不会一窝蜂地出来,期货基金能否做大在于管理者的投资经验和投资能力,能做好的毕竟是少数) 期货中国沈良19:假设市场真的形成了一只或者几只规模较大的基金,由于它们拥有大量的资金,会不会导致市场走势被它们操控,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张总:我认为不太可能: 1、监管部门、交易所在品种设计、交易制度和风险管理各个环节上所制定的制度,已基本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2、如果一个机构投资量比较大,他要有真正的科学、理性的投资能力才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3、大的机构在设计投资组合时,在投资风险和市场分析上是由专家团队分析完成的,而不是一个人凭自己的个人意志操控。 因此基本上不存在某一个基金操控市场的情况出现,从基金的投资理念看,也不可能允许这样的现象出现。 (出现某个或某些基金操控市场的可能性很小,好的基金不会这么做,差的基金没有能力这么做,监管部门也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期货中国沈良20:有人说:“现在到了理财的第三次革命的时候了,第一次是股票,第二次是基金,第三次将是期货。在股市大跌之时,期货套利理财产品将为机构投资盈利找到一种新模式”。期货被世人熟知的是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而期货的零和交易也使得大部分投资者在市场中亏损,这似乎有些矛盾,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总:相对而言,国内的投资工具和品种还比较有限的,不可避免地在某一阶段某一种工具会受到大众的追捧,但到一定时间后会回归理性。你这里说的“革命”可能是指一个市场的快速发展。就期货行业而言,它是一种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工具,对生产企业来说,是套期保值工具,对投机者来说,可以视为理财工具。中国的期货行业金几年有比较好的发展势头,期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期货行业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从整个产业链的覆盖程度来看,我国期货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对此,应该有客观、理性的认识,要一步步发展。 对机构套期保值来说,期货市场的盈亏不能单从市场参与本身看,要看他的整体保值效果。从投机者看,短时间的盈亏并不能说明投资效果,要从一个较长时间来判断,当然,期货投机的盈、亏都不是永恒的。总体来说,应正确看待期货市场的投资,单方面地夸大收益性或风险性都是不客观的。 (任何一种“革命”最终都会回归理性,中国的期货行业需一步步发展,投资者在利用这个工具时不能单方面地夸大其收益性或风险性) 期货中国沈良21:有专家指出,今年钢材、生猪、籼米等新的期货品种有望上市,将极大地丰富期货市场上的交易品种,您觉得哪类群体将会在新品种上市中最先收益? 张总:一个品种涉及一个行业,新品种的推出肯定对相关的行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熟悉标的物的群体容易先受益,有相关品种保值需求企业先收益。总的来说,对投资者而言,品种丰富了,投资的机会更多一些。 期货中国沈良22:我们从张总的学历上看到,您既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又是北京科技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研究生,一个是理工科,一个更偏向于文科类,是否说明张总是一个全才?英语是您的爱好还是因为由于工作的需要? 张总:学无止境,我的学识还很浅。我一开始是学英语的,是工作需要,也是爱好。我很喜欢语言这门学科,如果一个人掌握一门外语作为交流工具,交流的机会更多,更直接,对工作和学习有利,对了解信息和扩大视野有好处。同时,学语言也是一个很有意思过程,但是语言毕竟是一种交流工具,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从事期货行业,需要更多地了解金融运行机制,工作上也确实需要去做相关的学习和研究,而且一旦深入进去,就会越发感兴趣,所以说两个学科都是爱好也是兴趣。 (英语和金融都是兴趣,一个是交流工具,一个是工作需求) 期货中国沈良23:我们看到您从企业管理到行业发展,从行业研究到投资理财涉及面很广,研究成果也很多,而作为一个期货公司的老总平时的工作肯定很繁忙,那您又是如何分身去做学问的呢? 张总:从理论和学术研究上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主要基于身在企业,必须要以企业经营为主,如果说在期货领域某些方面做了些尝试性的研究的话,主要基于是身在这个行业、身在这类企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做精、做细、做专业,把研究和实际经营尽可能的结合起来,无论是对实际工作还是对所从事的行业都是有益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联系的,做这些工作无非是多用心、多花点时间、多付出点辛苦而已,但我还做的还远远不够。 期货中国沈良24:您作为期货行业的一位公司总经理,您对人生和对期货的感悟和信条是什么? 张总:从事期货行业的工作,要讲信誉、负责任、敢于面对风险。同时,还应保持平和的心态,要以诚待人,虚心学习,要讲市场化原则,市场化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就是平等、尊重、公平的原则。 工作中,应有勇于创新、不怕挫折的精神,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创新是全方位,包括市场拓展、市场营销的创新,服务的创新等各个环节,比如我们的程序化交易研究小组有18个成员,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试验和检验,终于推出了一系列的程序化交易产品。 (以诚待人、讲市场化原则、虚心学习,勇于创新、不怕挫折、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期货中国沈良25:张总,如果您作为普通投资者,您会选择投资股票、期货、黄金、基金、外汇、还是房产? 张总:普通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和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使用维持正常生活以外的资金获得投资收益,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投资工具就要看个人的投资偏好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与心态。如果我是一个普通投资者,如果资金许可,我会把这些工具结合起来,设计一个投资组合进行投资。你说的这些投资工具都很好,而且可以投资的工具还不止这些,最好是能够进行组合投资。 从风险与收益来说,我个人偏向风险收益。 (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风险偏好来选择投资工具,最好是不同工具的组合使用) 期货中国沈良26:最后,还是按照往常惯例,请您展望一下,中国未来几年期货市场的发展态势和前景。 张总:1、中国的期货市场如果从90年代初算起,时间还不长,目前合约的品种也还只有商品品种,覆盖的产业链还比较有限,与境外成熟的期货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管是品种方面还是一些比较可行的交易创新也好,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期货作为一种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金融工具,其需求和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2、尽管我国期货行业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其发展经历很丰富,在发展过程中监管制度在不断的完善和加强,监管能力和风险控制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吸收境外期货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对近来的金融危机反思,对我国期货行业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十几年来期货行业培养和积累了一大批有经验的监管人才和从业专家,为今后的行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4、我国的客户(投资群体)对期货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对于期货的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利用这个工具从事适合自己的投资活动。不断成熟的投资群体是行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5、现在的期货公司大多都按照期货管理条例来运作,期货公司净资本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很多期货公司都是有影响有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或金融机构,对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体来看,中国的期货市场从长远来说具备了健康发展的条件,虽然近期受全球金融动荡对实体经济影响,期货市场出现了风险集中释放的极端行情,但从长期来看,我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期货行业的品种创新和交易创新有空间、实体经济对期货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大、期货行业监管能力和风控能力不断提高、一批精英管理人才形成、投资群体对期货的认识不断提高、期货公司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等方面说明中国期货行业长远来看具备了健康发展的条件)
期货中国网www.7hcn.com 主持:沈良 记录:刘健伟 2008年10月27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