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宗商品市场依然延续了此前的震荡格局,受到国内经济有所改善的提振,有色金属类商品普遍企稳反弹,但是钢铁却依然弱势难改,破位下行。而从11月最后一周的交易来看,期螺品种一共下跌了2.1%,创下了阶段性新低。 从今年7月份期螺创下两年以来的历史新低点以后,期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弱势震荡之中。而近期受到国内外经济利好消息的刺激,期螺有所反弹。但是却依然无力改变总体疲软的现实。“由于冬季来临,不少基建将陆续停工,对钢铁需求的释放步伐将有所放缓,因此对期货市场的行情缺乏支撑。”我的钢铁网综合资讯部分析师刘宝兴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华夏时报》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受到目前悲观情绪的影响,不少钢贸商都采取了“零库存”战略,以销货为主,原则上不再增加任何的库存。“这也是钢贸商的一种转型,他们直接向下游供货,砍掉中间的成本以求增加利润增长点。”刘宝兴说。 螺纹钢创阶段性新低 早在今年7月份,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缩水以及房地产调控的日趋加紧,期螺创下了两年以来的新低。此后由于基建方面并无明显的刺激政策,钢铁现货行情并没有明显的好转。“尽管铁路投资的逐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信心,但相关基建项目对螺纹钢等钢材产品的真实需求尚需时日慢慢展开,且当前粗钢产量依旧维持在较高的位置运行,相对于低迷的需求来说,短期供给压力增大,使得钢铁板块依然处于弱势。”刘宝兴说。 近期,期螺再度创下阶段性的低点。11月30日,期螺收盘报收于3495元/吨,跌幅为0.09%。纵观整周,期螺下跌了2.1%,创下阶段性的低点。“下游需求不畅是造成阶段性阶段的主要原因。”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新伟告诉记者。 “目前市场上现货的疲软直接导致了信心缺乏。当前全国平均跌幅都在扩大。目前华东地区钢价已经再度跌破大中型钢厂的成本价位,传递到期货市场,后市悲观情绪弥漫。”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周以来,期螺获得了一波反弹,这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螺纹钢好转的迹象?对此,刘新伟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反弹,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前期下跌幅度较大,市场有短期技术回调需求。 “另一方面,近期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得许多资金逃离,并且部分资金进入期货市场对期货也是一个提振,而最近股市的底部反弹对期螺的反弹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刘新伟说,“如果从季节性因素来看,现在市场冬储开始缓慢拉动部分需求,需求有所上涨,对冲利空从而也提振了期货市场。” 而后市究竟是否会出现好转,业内的看法并不一致。“从现货市场来看,当前市场依然充满了悲观情绪,后市难言乐观,再加上天气因素,现在随着气温越来越低,不少基建要逐步进入停工期,因此对钢铁需求的释放步伐也将有明显的减缓。”刘宝兴说。 不过刘新伟并不这么认为,他向记者表示,12月份价格与11月份正好相反,价格趋势呈现先跌后涨的趋势,但上涨应该出现在12月下旬这个时间段。 贸易商“零库存”战略 面对持续疲软的市场,贸易商目前都采取了“零库存”战略,即销售掉自己手上的现货,而不增加任何库存。 和期螺的价格一样,铁矿石港口库存和钢材社会库存近期都创下了阶段性新低。业内人士对此表示,钢铁行业两大流通环节持续去库存,折射出当前企业信心不足,对后期走势预期不高的观望心态。 一位胡姓钢贸商告诉记者,“公司现在没钱囤货,也不敢囤货。”而这种心态则导致了铁矿石和钢材的社会库存创下了新低。“我们现在都在谋求转型,开始对下游直供钢材,砍掉中间的环节,减少成本的支出。”胡先生说。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当周,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量为8066万吨,较前一周减少197万吨,创下了2011年4月22日当周以来的新低。 同时,全国主要市场五大钢材品种(螺纹钢、线材、热轧、冷轧、中厚板)的社会库存总量为1192.67万吨,也创下了2009年12月4日当周以来的新低。 “我的钢铁网”矿石分析师陈振兴则表示,当前港口铁矿石库存下降,一方面是因为澳洲雨季,产量增幅不大带来的,“目前市场供应相对紧张,尤其是矿山四季度对现货资源的供应有所减少。” 陈振兴直言,目前港口库存下降最明显的是贸易商,“今年市场整体形势不好,贸易商和钢厂都在保持低库存。”尤其是从今年11月份开始,港口库存下降得很快。据“我的钢铁网”统计,从今年年初至12月4日,61.5%澳洲PB粉期货到岸价平均为128.75美元/吨,较去年全年均价167.4美元/吨,出现明显降幅。 “现在库存的下跌,跟年底的这个时间段有关系。到了年底银行对贸易商的银根紧缩,催他们还款,资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库存的上涨。”刘宝兴说。 而上海钢联首席分析师贾良群表示,当前社会库存的降低也是市场去金融化的过程。“今年以来,在需求低迷,热轧不赚钱的情况下,资金不青睐它。现阶段社会库存的连续下降,正是资金在逐渐地撤出市场。”贾良群说,“在具备金融化的市场时,资金占大头,囤货是为了融资。而当前钢材金融属性降低,银根紧缩,钢贸商蓄水池的作用,也将回归相应的理性位置。”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