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举动

焦煤期货上市倒计时中国入场将改写国际定价?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12-10 10:58:26 来源:和讯网
继本月初玻璃期货顺利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之后,另一期货新品种——焦煤期货,有望年内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

虽然我国煤炭市场错综复杂,但是国内却仍没有与煤炭现货市场相对应的期货市场,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交易的煤炭品种仅有去年上市的焦炭期货。不过,这一现状在近期有望得到改善,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总经理助理刘志强12月8日在公开场合表示,焦煤期货将于近期推出,同时还在研究铁矿石期货等其他品种。

目前,全球开展煤炭期货交易的交易所仅有三家,分别是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推出的以中部阿巴拉契亚煤为标的的期货,洲际交易所(ICE)推出的以南非里查兹贝港、荷兰鹿特丹港以及澳大利亚纽卡斯港煤炭为标的的三个煤炭指数期货、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旗下悉尼期货交易所推出的以纽卡斯港煤炭为标的的煤炭期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个国际交易所煤炭期货品种交易规模并不大,且市场活跃度较低,大商所推出焦煤期货之后,其交易规模以及活跃程度是否会重蹈三大国际交易所的覆辙仍然充满疑问。

完整的煤钢产业链

作为能源战略品种,焦煤期货上市以后,国内期货市场有望形成炼焦煤—焦炭—钢铁的完整产业链,对于焦煤企业以及下游钢铁和焦化企业而言,将有更多的渠道稳定市场价格、对冲市场风险。

焦煤的产业链是焦煤—焦炭—钢铁,目前焦炭已经在大商所上市,且交易较为活跃,仅在今年前11月,焦炭期货成交量达到5170万手,成交额8万亿元,远超过国内每年7000亿元的市场价值。螺纹钢也已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焦炭以及螺纹钢期货为上下游的参与企业定价以及避险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标准。

焦煤处于此产业链的最上游,我国每年焦煤需求量大约在4.55亿吨,涉及下游近百家大中型钢厂、近千家焦化企业,此外还有上百家煤矿以及上万家焦煤贸易商。

大商所此前对山西、山东、河北等炼焦煤主产和销售区域的调研情况显示,炼焦煤市场行业政策相对宽松,同时供需分散、市场参与度较高,且并不存在部分厂家垄断价格的现象,已经具备开展期货交易的基础条件。

煤炭市场错综复杂,目前期货市场上仅有的一个焦炭期货已经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由于焦煤市场参与门槛较低,所面临的管制较少,且关联企业数量巨大,一旦焦煤期货上市,对行业的影响将不可小觑。今年7月,大商所进行了焦煤期货的全市场交易测试,在测试期间,焦煤期货日交易量达到223.60万手,总持仓量为29.30万手。

2010年以来,对焦煤需求量最大的钢铁行业开始出现亏损,而今年更是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情况,在钢铁行业的成本结构中,焦煤和铁矿石分别占了近40%的比重,此外与焦煤密切相关的焦化企业同样面临产能过剩以及亏损严重的现象,而以煤炭大省山西最为严重。

北京一大型期货公司研究团队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焦煤期货的推出,将会增加钢厂和焦化企业控制成本的能力,进而对稳定行业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消费企业可以通过焦煤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原料价格波动。此外,钢材及焦炭贸易商也可以通过期货工具锁定利润,规避焦煤购销价格风险。

改写国际定价弱势?

我国是焦煤的主要进口国,进口量激增,导致我国焦煤需求对外部依赖程度较高,国内焦煤价格易受国际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国在焦煤市场的定价权逐渐丧失,去年就不断有业内人士呼吁尽快建立国内的焦煤期货市场以改变国内进出口企业在价格方面的弱势。

数据显示,从2004到2011年,我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炼焦煤净进口国,2010年进口量达4727万吨,2011年进口量更是达到4465万吨,据国家统计局预计,2012年供给缺口有可能扩大到7180万吨。

我国的炼焦煤进口主要来自于蒙古、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其中澳大利亚的炼焦煤价格指数对国际煤价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一现象导致国内钢厂受挤压程度不断加深,国内炼焦煤定价越来越被动。

能源经济学者、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我国是焦煤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但是我国焦煤定价权却几乎没有,大商所推出焦煤期货对于争夺定价权很有好处,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大商所是否拥有足够的号召力来吸引众多的参与者,并逐渐形成在定价方面的优势。”

林伯强还说:“国际上的三家交易所煤炭品种之所以做不大,主要是因为与原油相比,国际煤炭市场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但是就我国国内市场而言,煤炭在能源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很有可能做出成绩的。”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