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月以来,国际油价大起大落。 6月3日国际油价全面下跌,纽交所原油期货价格跌幅达3.54%,盘中一度跌破65美元。5日,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盘中又冲破每桶70美元重要阻力关口。 而国内的成品油行情也变得扑朔迷离。 自6月1日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格后,一度停止的价格战又在各地展开。有消息称,两大石油公司在总部召开会议,要求下属销售公司取消各自区域内的汽柴油零售价优惠,提高至最高限价。 6月8日,中石油一位地方销售公司负责人向本报表示:“成品油批发方面的优惠,尤其是对已签长期合同的客户仍然会保留。但零售方面,两大石油公司的政策是联手推价为主,优惠促销为辅。” 需求下降,价格升高 “以前中石油沿海地区的部分加油站还有5分钱的优惠,现在这样的优惠几乎已经看不见了。”易贸资讯研究员廖凯舜对本报表示:“批发环节,两大公司不同地区的策略不同,但有不少地区不仅没有优惠,而且还比最高批发价格高出50-100元/吨。” 但6月,全国的成品油销售情况并没有比5月更好。 东方油气网总经理钟健介绍:目前,从南至北各地销售情况均不容乐观。沿海地区自6月开始进入休渔期,两大公司水路环节的销售明显转淡;沿江地区夏收农忙基本结束,由于进入梅雨季节,工程、基建、工矿等终端需求受到很大影响;华北地区农忙需求支撑柴油消费,但本周农忙结束后,柴油消费将进入淡季。 更糟糕的是,由于一直以来存在油价上调预期,销售领域的终端客户和中间商的囤油已经透支了两大公司6月的销售量。 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相关人士曾透露,中石油、中石化刚刚完成一份需求调研报告,结论是由于油价上涨预期,中间环节的流通企业连续数月增加成品油储备,市场出现需求回暖“假象”。 该假象意味着,一旦油价上调,销售量将在短期内大幅下降,炼厂的连续生产有可能遭遇考验。该假象还意味着,原本属于两大公司的利润将落在中间商的口袋里。 “囤油对我们的销售的确有影响,而且带走了我们利润。”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市场营销所处长曲岩松对本报称,而且这一趋势越演越烈:“现在不仅中间商囤油,一些中间商还向有资金的人提供代为囤油的服务,一同分享利润。” 据了解,社会储油装置相当可观。“现在两大公司以外的批发企业有几百家,一个社会批发企业就可以囤几万吨油,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储油能力,一次能够囤油几百万吨。”据廖凯舜介绍,5月是中石油成品油加工量较多的月份,也不过985万吨。 利润争夺战 “自从发改委调价以后,囤油现象已经非常少见。”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峰在发改委调价前曾向本报证实,调价前囤油现象非常普遍。 “通过这次调价,公众应该了解发改委并不是完全按照此前公布的公式来调节油价的,这种不可预测性应该会让投机商三思而后行。”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舒朝霞对本报分析,由于此次调价比预测推迟了很久,占用了不少投机商流动资金,对囤油风潮是一个打压。 囤油风潮另一个偃旗息鼓的原因是国际油价的上升走势并不明确。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国际油价继续走强的动力不足,月底上升到80美元/桶的可能性不大。“今年上半年油价上涨的速度很快,但今年的情况与去年不同,并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如果不上80美元,月底中国再次调价的可能性也不大。” 国家信息中心工作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也认为,此轮油价上涨基于各国大规模刺激政策引起的资金流动性过剩、美元大幅贬值以及投机力量的炒作三个原因,而这三点在未来两个月继续维持的可能不大。 中石化相关人士认为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对国内的成品油生产和销售影响不大,关键要看发改委如何定价。 据路透社消息,由于设备维修结束,中国石化齐鲁炼厂6月原油加工量将较上月增长1/3。中石化广州炼厂主要设备维修结束后,6月原油加工量将较5月增加63%。 不仅齐鲁和广州,自6月以来,各大炼厂均不同幅度的提高了产量。据统计,炼化能力占全国逾三分之一的12家主要炼厂的6月原油加工能力将提高至259万桶/天,较5月的实际加工236万桶/天高出近10%。 上述人士认为两大公司提高炼厂能力的主要原因是炼油板块利润得到提升。 调价前夕,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公开表示,按照60美元每桶的原油价格,中石化炼油业务就会处在一个亏损的状态。调价后,每吨成品油价格上调400元,炼油板块的经营状况明显改观。 “销售领域联手推价的原因也同样是为获得最大利润。”廖凯舜分析,汽油需求原本受价格影响不大,而当下由于宏观经济尚未恢复,柴油需求也已经下降到最低水平,对价格亦不敏感,整体市场刚性需求大于弹性需求,联手推价只会增加营收和利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