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

期货中国专访吕峰:做任何事情都要纯粹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12-27 09:30:40 来源:期货中国

七禾网注:嘉宾回答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不代表七禾网的观点及推荐。金融投资风险丛生,愿七禾网用户理性谨慎。

吕峰.jpg


吕峰:


南华投资总经理


国内第一批期货从业人员,九三年进入浙江金马期货公司,并且相继担任市场部经理、金华营业部总经理等职。

九七年从事职业金融投资,前期股票交易为主,九九年左右开始研习期货系统化交易,零一年加入南华期货公司,历任投资部副经理,南华投资副总,南华投资总经理。


多年来形成成熟的交易体系——自适应量化主动对冲型策略,交易以系统量化为基本逻辑,趋势交易,从零一年至今个人账户收益超过了34倍。本金以下的绝对回撤率不超过17%,做到了连续、稳定的收益,年度复合收益率为50%左右。


相关链接:吕峰:唯交易能力为上,请你成为我们的CTAhttp://www.7hcn.com/article/113162-1.html

相关链接:吕峰:不一定做冠军,但一定要跑到终点http://www.7hcn.com/article/101848-1.html


访谈精彩语录:


(现在)一些客观交易者、一些循规蹈矩的真正的交易员能发挥作用,因为市场给我们提供了相对平等交易的机会。


(现在和90年代相比)从交易的角度来讲,参与群体的变化是不大的,都是来逐利的。


期货交易一直是比较难盈利的。


事情总是在发展变化,调整阶段我相信会过去,市场依然会有大的起落和波动。


期货市场就是一个博弈市场,就是投机者之间互相博弈的市场。


我不参与套保,肯定是一个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投机者,也就是一个参与市场博弈的人。


我想赚的是市场中级趋势发生时的这段价差。


价格不可能始终按趋势的方式移动,因为期货市场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价格以无趋势的方式运动,这是市场一个重要特性。


重演的是价格走势,但是推动价格走势的背后因素还是交易者。


我觉得人性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人性亘古不变。


我是一点不看基本面,而且我尽量隔离基本面,远离基本面。


技术分析就是关心价格本身,它比较直接明了,具有相当的操作性。


我比较反感的是技术分析结合基本分析的提法,因为这种提法逻辑上是有些矛盾的。


做交易的成功,一定要逻辑上通得过去,不能够互相矛盾。


技术分析有操作性,完全的基本面分析有前瞻性,但是两者之间很难统一使用。


技术分析的弱点,第一是滞后性,第二是不确定性。


技术分析不是万能的,都要配上止损单。


期货交易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我很欣赏,就是“交易基于对策”。


预测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实在太大了,可操作性程度太低。


对策是根据市场已经发生的情况而产生的应对办法,它是客观的。


在风险市场上,主观东西和客观东西相比,总是客观东西靠得住一点。


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这本书对我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影响了我对市场的理解和思维。


你应该有一个有始有终的技术化的对策方案。


它一切一切的设置都是为了捕捉可能发生的中级行情。


它对所有具备流动性的交易品种都进行了有效的组合。


如果说“趋势”是一种进攻的态势,那“组合”就是一个防御的形态。


你组合的品种越多,不相关性就相对越大,对你均化市值越是有帮助。


越是时间结构长的交易系统,它对人性的挑战越大。


坦率地讲,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完全一致。


现在品种越来越多了,对组合投资应该是一个契机。


宁可少做,每个信号都一定要做。


价格单方向的一段时间之内的有一定幅度的波动,这是我对趋势的定义。


越长的底或者越长的顶它突破的概率越高,形成趋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现在我在组合的主力品种大概有15个。


对品种我个人没有偏好。


选择品种唯一一个标准就是流动性。


对我来说剔除一个品种唯一一个可能性是它的流动性下降。


最近一年我做的仓位都不高,到目前为止我的仓位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六。


当权益增加50%以后,相应等比例增加仓量。这样可以做到复利增长。


我这几年的资金一直是以复利形式增长的。


信号型交易是要根据市场变化做随时调整的,持仓有些长有些短。


我设计系统的理念是为一个大的趋势性行情做准备的,容错性比较好,对资金规模、对电脑、对速度都没有什么大的要求。


我个人认为(系统容量)十亿应该没问题。


主观判断有的时候是忙中添乱的事情,错上加错的事情。


理论上是不应该进行干预的,但实际上你心态失衡的情况下还是会犯一些执行力不强的错误。


你既然是量化,你的逻辑是基于系统化量化的话,就不应该修改参数。一旦修改参数,那就是一个新的系统。必然需要时间、实盘来验证。单纯的靠历史数据拟合是件很靠不住的事情。


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理念,任何事情都要纯粹。


我是按部就班型交易,我对做投机没有很大的激情,我只是把它当作工作而已。


设计交易系统就是为了尽量减少情绪对交易的影响。


激情可以发泄到其他的创造性领域上去,在交易上,我个人的理解还是谨慎一点,不带情绪,稳定一点,这样会比较好。


公募基金跟信托,它们在品牌上有优势,包括券商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有限合伙、CTA包括民间个人理财,它们在技术上有优势。


以后的资产管理模式,应是品牌加技术,如果能够有效整合才最具优势。


南华投资有CTA自营经验八年时间,年化收益也比较好,有百分之二十二。


南华投资的愿景是希望能够涵盖期货、期权、证券、基金、甚至银行中间产品等领域,做客户全方位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财顾问。


南华投资的风格就是专业、稳健、持续。


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南华投资有志于成为专业投资人才的发展基地。


南华投资现在做的这两个产品都是结构化产品,还不能充分的体现我们的管理水平,明年我的目标就是做一个纯管理型的基金。


若要联系吕峰-南华投资,与其沟通交流,期货中国网可为您预约,联系电话:0571-85803287


期货中国1、吕峰先生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期货中国网的专访。您93年就进入期货行业,经历了行业的风雨和起落,就您切身感受来看,如今的期货行业和90年代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吕峰: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在和90年代比,进步规范很多。从监管意义上讲,保证金监控中心的设立以后,对客户资金的保护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安全闸作用,原先是混码交易,期货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包括穿仓之类的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对经营是一个很负面的影响,现在监管的介入,对资金安全、规范管理来说进步很大。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从一个市场交易人员的角度来看行情,那也是有变化的,90年代,整个市场的容量小,容易被操控,也出现过多次的风险事件,比如说海南的橡胶、北京的红小豆之类的风险事件、逼仓事件,现在整个市场的容量和规模都跟90年代相比是无法同日而语的,有巨大的增量,现在我们对应的是国际市场,相对来说操纵不容易实现,一些客观交易者、一些循规蹈矩的真正的交易员就能发挥作用,因为市场给我们提供了相对平等交易的机会。相对来说90年代市场机遇不平等,因为有明显的强势方和弱势方。


期货中国2、从做交易的角度来说,这些年来,市场的参与人群变化大不大?


吕峰:人群的表象肯定是发生了变化,印象当中我90年代参与的主体是国有企业为主,像物资系统这类的企业,现在则是私营企业、个人投资者,通过各种形式进入期货市场为主。但从交易的角度来讲,参与群体的变化是不大的,都是来逐利的。当然有一块是企业套保资金,这块业务也逐步在增加,但是现在很遗憾地说,套保客户真正理解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能力是不足的,他们很容易把套期保值也做成投机,因为没有严格的去遵循套保原则,进行双边交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变化是不大的。


期货中国3、从盈利的难易来说,如今的期货市场和10年前、5年前相比,盈利更容易了还是更难了?


吕峰:从盈利的难易角度来讲,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一直是很难的,期货交易一直是比较难盈利的。从期货公司统计客户的年盈利数据上分析出来,一年以上盈利的客户看百分比是很小的,3年以上盈利更小,5年以上盈利基本上是一个万分之几的概率。08年金融危机以后,这个市场相对来说没有像08年以前走的那么顺畅。按照我的定义,08年以前商品市场整体处于一个牛市的状态,对趋势交易者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实现盈利也相对容易;08年以后,市场进入一个大的结构性转换之后,变成了一个调整市,这些年除了出现一些像棉花这样局部的大趋势行情以外,中级以上的行情趋势比较少,这个是特定的市场结构造成的,就是趋势交易相对比较难,因为整个市场处于调整阶段。事情总是在发展变化,调整阶段我相信会过去,市场依然会有大的起落和波动,对于趋势交易者来说,只要出现大的起落和波动,应该会有个好的机会。当然这是我用个人的理解来看待这个市场,从我这几年的交易来看(我们跟基金公司也在做对接,他们也在分析我的历史账单),我的收益趋势有收窄情况,我是这样跟他们做解释的,这个收窄是市场使然,不是说我的系统有什么问题(在执行上或许有少量犯错),这几年的市场波动率在收窄,是调整市场的特定阶段的表现,但调整市场也会转换,会变成大的牛熊市。


期货中国4、在您眼中期货市场是一个怎样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您给自己的定位是怎样的?


吕峰:期货市场学术上的意义功能肯定是价格发现、规避现货风险,实现这些功能需要投机者,因为要给市场提供流动性。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期货市场就是一个博弈市场,就是投机者之间互相博弈的市场,整个市场不产生收益,只会产生净损耗,就是所谓的负零和市场。从交易者的角度来讲,我不参与套保,肯定是一个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投机者,也就是一个参与市场博弈的人,这是很明确的定位,只不过现在在运作一个投资公司,就是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撇开交易的角度,还会做一些产品设计、包括公司运营等方面的事务。


期货中国5、期货市场的钱是赚不完的,但并非每一笔都要去赚,都适合去赚,您要赚的是市场中的哪一部分钱?


吕峰:我想赚的是市场中级趋势发生时的这段价差。


期货中国:你刚刚一直提到中级趋势,请简单的解释一下中级趋势?


吕峰:趋势都有个人的理解,有个人色彩,我理解的中级趋势就是指价格在一定时间之内,朝一个方向,发生相对长时间或者相对大幅度的波动。像期货品种,价格大概是波动20-30%左右。


期货中国6、您充分理解了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前提:(1)市场行为涵益一切信息(价格反映一切);(2)价格沿趋势移动;(3)历史会重演。请问,价格是否始终沿趋势移动?历史会重演,重演的是价格走势还是人性特点?


吕峰:价格不可能始终按趋势的方式移动,因为期货市场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价格以无趋势的方式运动,这是市场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我们通俗讲的震荡市,从时间角度讲,震荡市占比时间是比较长的,但震荡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认为会物极必反,就是它往往会演变成一个趋势行情。至于说历史会重演,重演的是价格走势还是人性的弱点?我觉得是这样的,“重演”它的表现形式肯定是价格,这是毫无疑问的,比如说一个W底的形成,它的后期的演变跟若干年前W底形成的演变往往会惊人相似,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重演的是价格走势,但是推动价格走势的背后因素还是交易者,交易群体是人,我觉得人性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人性亘古不变。


期货中国7、您做期货只做技术分析,几乎不看基本面。就您看来,基本面分析是否毫无用处?


吕峰:我是一点不看基本面,而且我尽量隔离基本面,远离基本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否马上就要得出基本分析毫无用处这样一个答案呢?这是否定的,为什么我选择用技术分析做交易?主要是为了更加便捷。基本分析它不是毫无用处,只是信息太过庞杂,以我们的交易地位、交易角度来讲很难掌握到完全的供求信息,而且很多的供求信息分析以我们的学术水平来讲也不能够完全吸收消化,会产生误读。


期货中国8、您觉得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相比,有效性体现在哪里?您现在做交易时是否完全不考虑基本面因素?


吕峰:技术分析就是关心价格本身,它比较直接明了,具有相当的操作性,而基本面的分析有一些因素可能在我这个层面是把握不住的,就我个人的体会它不是太具有操作性,所以说我在交易的时候基本上不考虑基本面因素,因为既然价格已经包含一切的话,那我就没必要去考虑基本面的因素。一组大的阳线必然包含着基本面变化的因素。对我们而言,只是要掌握价格的落差,并不想去关心价格变化背后的因素,这是分析师们考虑的事情。当然做基本面成功的交易员也很多,不能说基本分析无效。但是,我比较反感的是技术分析结合基本分析的提法,因为这种提法逻辑上是有一定矛盾的。我觉得好的基本面分析师就应该纯粹从基本供求信息上着手,然后根据自己交易的资金安排,做资金分配或者说资金管理,会敢于逆市建仓,因为他的分析有前瞻性(而技术分析是绝对反对逆市交易的,主张的是顺势而为)。他应该不考虑技术面,如果他再考虑技术面,那会跟他的基本面有矛盾。做交易的成功,一定要逻辑上通得过去,不能够互相矛盾。假设一个交易员又要考虑基本面因素,又要考虑技术面因素,有的时候是一个矛盾体,打个比方讲,市场已经完全出现一个头肩顶的突破,或者说呈现其他一个突破的形态,但是如果说他的信息接收量使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突破,那他就不敢下单,不敢下单他就会丧失这种交易机会。做技术分析的话,就很单纯,看到这个突破,上压线破了这个轨道,趋势线突破以后,自然就进场,所以说技术分析其实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综上所述,技术分析简洁明了,直指事物的本质,而完全的基本面分析具有前瞻性,但是两者之间很难统一使用。


期货中国9、技术分析也不是万能的,您觉得技术分析最大的缺点或弱点是什么?


吕峰:第一个就是滞后,就是我刚才讲的,它没有前瞻性,只有在市场发生变化以后,你才会做出相应的变化,做技术分析的交易员充分理解这一点。我们不是提出一个交易口号吗?不抛顶不摸底。这其实就是我们对这个工具的缺陷性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了,你在使用技术分析时,知道它的短处,有效的避开它的短处,仍然可以用得很好。第二,很多时候技术分析会让你有不确定性,比如假突破的比例是很大的,你在做交易系统,如果说你靠技术分析生存的话,要对这个工具的弱点有充分的了解,那么在假突破的时候你也应该做好充分的止损准备,所以说技术分析不是万能的,都要配上止损单以及有效的资金管理。


责任编辑:刘健伟
Total:3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