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黑色系期货

天气决定早稻单产 短期压力支撑趋于平衡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6-10 14:44:35 来源:期货日报

由于早籼稻是上市最早的稻谷,且工业用途广泛,随着2004年起购销市场完全放开,其市场化进程加快。早籼稻价格不但受到供求关系、国家产业政策、收购市场竞争水平、比价关系的影响,还受季节性、天气、自然灾害和心理等不可控因素的主导。这里就几个重要的因素作简要分析。

近几年稻谷市场总体供需平衡,较其他谷物略微偏紧

作为农产品,早籼稻的需求弹性较小,最近几年的需求量大致稳定在3200万吨左右,所以早籼稻供需状况分析的重点在于供应量的分析。

早籼稻供给量由早籼稻前期库存量、当期生产量和当期进口量决定。1990—1999年,全国早稻产量多保持在4000多万吨,2000—2008年维持在2900—3400万吨。自2003年以来,因国家惠农政策、种植结构优化以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少发等影响,早籼稻连续五年增产,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近几年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全国早稻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其中江西、湖南等几个传统农业大省的种植面积有一定的恢复,稳定在9000万亩左右。

2004年以来,国内早籼稻产量大致稳定在3200万吨左右,而每年的需求量也在3200万吨上下,产需大致相当。从全国的情况看,近年来稻谷供需状况大致平衡,但由于2003/2004年度的减产,中国稻谷的库存消费比逐渐下降至20%左右的水平,在三大谷物中比例最低(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资料,国内玉米库存消费比39%、小麦库存消费比59%)。国内稻谷的供需状况总体平衡,但较其他谷物略微偏紧,因此,包括早籼稻在内的中国谷物价格都将维持高位振荡的态势。

最低收购价抬高价格底部

由于我国稻米市场进出口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较小,因此我国稻米市场相对大豆等农产品市场较为独立。2004年以来,中国早籼稻连续五年丰收,库存充足,在此基础上,政府放开了早籼稻的收购和销售市场,所以早籼稻购销市场的主体逐渐增加,竞争加剧。又因早稻的需求方为国家各级粮食储备、规模消费单位的口粮和米粉加工部门,尽管中国粮食储备受政府计划约束相对稳定,但作为口粮和米粉加工原料的早籼稻需求与其他稻谷品种相比较具弹性,致使早稻价格波动增大。2008年中国稻谷产量达到1.93亿吨,创出历史纪录,而消费量却一直平稳,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在国家大幅提高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后,预计2010年国内稻米价格的波动幅度将有所减小。虽然上半年各级储备的早籼稻轮出较多,但需求较稳,并无中晚稻临时收储库存的困扰,故市场压力与国家调控力度相对较小,早稻价格将持稳运行。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粮食品种,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收储政策)对早稻价格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从2003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关注“三农”问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力度越来越大,免除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等有利政策不断公布,尤其是连续出台的关于早籼稻收储和出口等政策,都体现了中央政府保障早籼稻增产、促进稻农增收的托市意愿。2004—2007年,早籼稻收购价一直稳定在1400元/吨,湘赣早籼稻价格在最低收购价格附近小幅波动。2008年,随着最低收购价格抬高至1540元/吨,早籼稻价格快速上升。近期而言,尽管早籼稻价格上涨,但中储粮不仅没有出售储备早籼稻的计划,反而还要在湘赣收储更多的数量,这将对早籼稻价格带来支撑。

2009年早籼稻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其征兆是尽管早稻价涨,部分南方市场销售的早籼稻却仅仅为少量的轮出部分,政府可能在湘赣地区收储更多早稻。2009年启动最低收购价的预案是1800元/吨。由此,早籼稻价格的底部将再次抬高,0909、0911合约期价低于1850元/吨的可能性极低。

种植成本上升对价格形成支撑

近年来,早籼稻以及其他农产品种植成本的刚性上涨为早籼稻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早籼稻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雇工、农膜、租赁作业、机械作业、燃料动力、技术服务、工具材料、修理维护等费用。2008年成品油价格上调,农资、燃料、运输和人工等成本不断增加,粮食种植成本不断提高,推动了稻谷价格上涨。

石油消耗在稻谷生产的各种费用中直接和间接占比约为20%,预计2009年原油价格将维持当前振荡走势,从而使农用化肥、农膜、运输用柴油汽油等成本稳定,这有利于降低2009年早籼稻的生产成本,提高早籼稻种植收益。

Total:2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