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期货市场掀起全面创新的浪潮。资产管理业务与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相继放开,新品种推出的速度明显加快,期货公司创新更加主动,内生式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在新的一年里,期货公司应该怎样利用好已有的业务类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更大的突破?期货公司的发展又将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 期货日报:创新对期货市场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2013年期货市场有哪些创新值得期待?这些创新又将对期市带来怎样的影响? 徐凌:谈到市场创新,我认为应该再次肯定股指期货这一品种创新对国内期货市场的里程碑意义。中国期货市场历来是小众市场,加上个别媒体对国企参与衍生品交易缺少专业性的报道,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社会公众对期货市场的认识。股指期货上市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它对资本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公众对期货市场的理解也由此变得愈发全面和深刻。 如果说2012年期货市场的改革创新处于酝酿起步阶段,那我们相信,2013年将会再有一系列实质性的措施出台,其广度、深度、力度都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国债期货、原油期货和商品指数期货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品种,影响力不亚于股指期货,上市后将吸引更多境内外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和高净值投资者的参与,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内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推进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期权交易则是具有革命性创新,2011年韩国KOSPI200期权是全球成交量最大的期货(期权)合约。国内的期权交易上市后,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期货市场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型。 毫无疑问,2013年的市场创新将继续使期货行业大放异彩,期货将是下一个崛起的金融板块。不过,就行业内来看,期货公司两极分化将继续加剧,而这一趋势将是长期的。错失创新机遇的期货公司将只能提供通道业务,而优秀的期货公司则将从通道业务向中介服务、风险管理、财富管理三位一体转型。去年20家获批资管业务的期货公司在新的一年里都将推出产品,市场将检验期货公司的产品设计能力、营销能力、渠道整合能力。一些期货公司通过改制将转变为股份制企业,推进上市进程,期货公司上市将成为继渠道建设、收购兼并后的第三次战略选择。 期货日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期货公司将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徐凌:我认为期货公司的发展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战略上的挑战,目前行业规模排名靠前的期货公司之间的实力差距正逐步缩小,中型期货公司体现出后发优势。如何抓住创新机遇做优做强,首要问题还是战略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期货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公司资本、品牌、客户资源和管理团队等因素。单就上市这一战略路径而言,那些大股东已经是上市公司的期货公司,其上市的进程可能会相对落后于其他类型的期货公司,这样的情况将客观上造成行业内部发展态势的不平衡。此外,目前行业规模排名前10的期货公司中有8家是券商系公司,股指期货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期货公司几乎全部是券商系公司。大股东已经是上市公司的期货公司和券商系期货公司的上市问题,还有待监管部门研究解决。 另一方面是人才上的挑战,创新业务是资本消耗型和高精尖人才需求型业务,大型期货公司虽然在资本方面有股东支撑,但期货行业本身是一个人才极为匮乏的行业。国债期货、原油期货、期权、资产管理等新品种新业务推出后,研究咨询、金融工程、量化交易、信息技术和国际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期货公司内部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还需要从行业外甚至是境外市场引进,这无疑会加大期货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建议交易所能给予相应的支持,继续适当减免手续费,同时支持期货公司探索做市商业务,拓宽业务范围。 期货日报:期货公司被允许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许多人认为这是监管层对具有产业背景期货公司的一次支持,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徐凌:有产业背景的期货公司在设立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服务方面具有经验上的优势,但其长期为单一股东服务的机制也具有一定的劣势。 监管层推出的此项创新业务是面向所有期货公司的。期货行业缺少对现货市场具有深刻理解的人才,为机构客户提供套期保值、基差交易等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的功能也因此不能更充分发挥。特别是研发人员中,期现割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更加普遍。通过设立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服务,不仅有助于转变期货公司以经纪业务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也有助于从业人员熟悉期现两个市场,提高对市场的理解度,增强对机构客户的服务能力。 虽然目前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产业客户,但我们认为未来这项业务将会向金融机构延伸,开展此项业务对期货公司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货日报: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推出,让期货行业进入了与证券、基金、信托等行业一样的财富管理市场。期货公司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在这一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徐凌: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与证券、基金最大的不同是专注于提供金融衍生品投资组合产品,引入了对冲的概念,为机构和高净值客户提供多元资产配置和理财服务。资管业务是中国版的CTA,CTA基金不同于共同基金,可以运用量化交易策略、衍生品交易、杠杆交易等来扩大赢利,与股票和债券等资产的相关性为零甚至为负,收益增长较稳定,一定程度上具备债券的特征。所以CTA成为银行、共同基金及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分散风险、扩展投资组合有效边界的工具。 但是,目前推出的资管业务仅限于“一对一”业务,前期预计规模较小,也难有较大盈利。长期来看,在“一对一”基础上稳步推出“一对多”业务,是期货公司实现业务模式多元化、培育未来盈利增长点的重要步骤。对于资管业务,我们总的思路是以量化交易为核心,不追求单纯的收益率排名,更好地规避个人主观因素给产品运作带来的风险,追求产品的稳定性和风险最小化,树立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市场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