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期货公司首款资管产品均以量化策略“打头阵”,投资门槛最低500万,高于国家标准 台子早已搭好,唱戏的却姗姗来迟。 2012年11月21日,期货公司资管管理业务(CTA)开闸,18家期货公司正式审批通过。 “期货公司终于可以做期货了”,面对常年的单一经纪业务为主的尴尬,期货资管曾给业内极大的想象空间,然而截至目前,期货资管仍然停留在“遐想”阶段。 理财周报记者多方打探,发现各家期货公司资管团队推出的产品基本都处于谋划阶段,仅有几款产品开始推广运行。 量化策略打头阵 事实上,理财周报记者从多种途径得到的反馈显示,目前仅有银河、国泰君安、中国国际等期货公司开始推广资管产品。 银河期货率先推出的是其量化团队通过多年量化研究,开发出的“银河兵器谱”量化投资策略组合,策略组合包括8个系列,60多个策略,其中40%策略投资于股指期货,60%策略投资于商品期货。 根据其产品说明介绍,该产品实盘交易账户自2012年6月25日投入仿真模拟运行,起始资金500万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累计收益率为13.17%,最大资金回撤5.36%。自2011年11月21日开始投入仿真运行,起始资金3100万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累计收益率为43.36%,最大资金回撤10.24%。 银河期货工作人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在产品风控上,该策略组合强调隔夜头寸不超过总资金40%,日内头寸加隔夜头寸不超过总资金80%,超过红线停止开新仓。此外产品组合中,单个策略持仓不超过总资金20%。 在细节方面,该产品门槛为100万,预期收益率30%,期货公司的业绩提成为20%。 此外,国泰君安期货公司则将资管产品分为“稳健型”、“成长型”、“进取型”三种系列,其风险类别分为“无风险+固定收益率”和“无风险+预期收益率”,投资门槛从500万到2000万不等。以稳健型资管产品为例,其风险类别为无风险+固定收益率,投资门槛为500万元,“因前期投入成本较大,所以门槛相对较高,”该产品相关人士表示,由于“一对一”的监管要求,每款资管产品的成本都相对较高。期货公司推出的这类资管产品仅适用于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一般都是运用程序化交易进行。 此外,中国国际期货也发行了两款产品,“中期量化组合-开元一号”和“中期量化专注-金股指一号”。据了解,两款产品主要区分于商品期货和估值期货,“中期量化组合-开元一号”是纯商品套利产品,起步资金300万元;“中期量化专注-金股指一号”为纯股指套利产品,起步资金仅需100万元。 根据此前发布的《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试行)》,要求投资者金融类资产不得低于100万元,不过,此次亮相的五个资管产品要求的资产起点都在500万元以上,其中宏观对冲资产管理计划要求的资产起点高达2000万元,因此各家期货公司都将资管产品的客户定位为高净值客户。 目前来看,多数期货公司推出的首个期货资管产品均以量化策略"打头阵",这些量化策略有多品种趋势追逐型的,有期现套利型的,还有多策略对冲组合型的,交易信号要经过宏观基本面、现货市场和产业链等因素过滤后,再通过风控模块进入场内交易。 “公私”合作,期货私募加速扩张 一位期货投资顾问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目前各家期货公司的资管团队都在招兵买马,但是进入资管团队必须要取得期货投资咨询资格,而目前期货公司研究员和操盘手能够拿到这个资格的人寥寥无几。 长期以来,期货公司不能开展期货投资业务,这也使得优秀的实战投资人才大量流失。期货资管人员要求对期货的认识较为全面,拥有很强的投研能力,此外对资管业务也较为了解。通常这样稀缺的人才也受到保险和基金等金融行业青睐,与它们相比,期货行业薪酬相形见绌。 没有优秀的投研团队,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开展也没有底气。 一家券商系期货公司的人士则透露,目前公司的自管产品都是从证券公司那边开发客户,并未开展更多的推广,“自己团队的不成熟,即使有资金也不敢做大。” “两年之内,期货公司还做不好资管。”一位期货公司副总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各家公司其实更多是在寻求与外界的合作。 去年,在全部阳光私募产品中业绩排名第二的颉昂投资就曾与许多公司洽谈过合作事宜,借助期货公司的资管通道,这类地位尴尬的期货私募更容易加速扩张。 “期货公司毕竟是期货人才的黄埔军校嘛。”冠通期货总经理刘小红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期货公司本来就是期货人才的培养基地,所以整合人才的优势很强。未来资管业务开闸,面对客户不同的投资需求,期货公司也会愿意与私募机构合作。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