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最新数据显示,预估2013年1月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191.44万吨,旬环比下降1.53%。在1月上旬短暂回升后,粗钢日均产量再度回落。 按照历史数据,由于开春后用钢需求增大,钢厂元月份会加快产能释放,粗钢产量较上年最后一个月要多。不过,今年1月份全国粗钢产量难以明显攀升。一方面,去年12月初至今,原材料价格涨幅大大高于钢材价格,抑制钢厂扩产冲动;另一方面,由于1月份仍处于淡季,钢贸商冬储量也较往年要少,春节假期的来临更使得市场成交清淡,重点钢企库存被迫逐步攀升。 据我的钢铁网监测,截至2013年1月25日,我的钢铁网钢材综合交易价格3993.1元/吨,较12月初累计上涨5.04%;我的钢铁网铁矿石综合交易价格1063.6元/吨,较12月初累计上涨18%,进口矿更是累计上涨23.6%。目前,热带风暴威胁着澳矿供应,加上部分供应商的放假,以及部分重点煤矿的停产检查,使得铁矿、焦煤等原材料价格处于易涨难跌的态势。 虽然宝钢提前上调3月份板材价格,给予钢市一定提振,不过钢贸商封库惜售,期待开春行情,目前市场成交平平,重点钢企库存却是节节攀高,不敢贸然开足马力生产。中钢协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月中旬末,重点钢企钢材库存1072.15万吨,较上旬末增加71.7万吨,连续两旬上升。国内钢厂能理性控制产量,有利于钢市的走稳,预计春节前全国粗钢产量小幅波动,待开春后再加码生产。 过去的2012盘点下来的钢铁行业可以说是“处处不如人”,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低迷,难得的反弹也是昙花一现,反弹所得利润也被上游原料铁矿石等生产商侵蚀,海外找矿路漫漫,欧盟的“钢铁行动”对华树起了贸易保护大旗等......不论对内还是对外,我国的钢铁行业都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境地,这个时候中国的声音在哪里? 国内钢企亏损揭不开锅 在近日的采访中河钢集团董事长王义芳感触到,“去年是钢铁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最为复杂、最为严峻的一年。需求增长乏力、产能严重过剩、原燃料成本过高、同质化竞争加剧的矛盾越发凸显,两头挤压了行业的利润空间。全球的钢铁业都处在低谷,我国钢铁业陷入整体亏损的境地。有一个大概的数字,是截至去年11月底,我国74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亏损。” 欧盟钢铁行动拉开序幕 今年以来,欧盟以及美国对华部分钢材品种产品征收双反税,受经济危机影响,欧洲钢材生产商的企业市场需求下降,市场份额也被中国对手瓜分。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反补贴关税打击,与欧洲钢铁企业市场需求下降有直接关系。 近期,欧盟委员会指责中国政府扶持本国有机涂层钢材(用于建筑和家用电器)生产商,使其得以低于市场价格获得原材料。 2013年1月4日,印度财政部海关中央委员会发布公告,根据印财政部保障措施局的初步调查结果,对原产于中国的304热轧不锈钢板材(最大宽度1605毫米),包括所有含不低于6%的镍、铬、钼和钛(也可不含后两种元素)的奥氏体不锈钢,征收从价税率为20%的临时保障措施税。临时保障措施税征收期为200天(期间除非撤销,取代或修订),从公报公布之日起生效。 铁矿石水涨船高 易涨难跌 在延续12月份城镇化利好消息后的钢价持续反弹后,铁矿石立马水涨船高,最高逼近160美元/吨大关。2012年12月末,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为423.38点,环比上升11.52点,升幅为2.80%。 从去年9月初的88点到1一月9的159点,短短四个月时间里,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累计涨幅超过80%,近乎疯狂的铁矿石价格让很多贸易商措手不及。 在铁矿石受制于人的时候,河钢等大型钢企考虑走出去,但是由于我国对外铁矿石依赖度太高,导致铁矿石价格谈判长期受制于人。由于国际铁矿石市场的高度垄断和资本的逐利性,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能发出的声音很小。 工信部:钢铁等行业兼并重组 钢铁行业当前遇到的问题既有需求下降的影响,还有更为重要的是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迫切,产能过剩的问题严重干扰了行业的正常运行。面对当前问题,推动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加快结构方式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像钢铁这样规模效益比较集中体现的行业,希望能够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22日,工信部、发改委等12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涉及钢铁、水泥等九大行业。 虽然2012过去后,钢铁行业满目疮痍,但是城镇化还是给2013年带来很多契机。随着有序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人口市民化,必将会刺激房地产需求,促进汽车、电器等家用品的消费,从而带动钢材消费。只要内需不断扩大,只要投资还有一定的增长,钢铁市场就会保持较高的刚性需求,起码近几年内,一年六七亿吨钢是有市场的。 目前钢铁行业需要整顿自身,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只有“瘦身”,才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