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糖市空头力量不断增大,在供应过剩、需求低迷的压力下,原糖价格不断下行。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2日当周,投机资金增持ICE原糖期货净空头头寸至七年高位,投资者增持原糖期货净空头头寸28314手,至73150手,为2006年1月以来最高水准。 国内期货现货均下调 从国内市场来看,期货现货价格下调均比较明显,尤其是进入2013年之后,郑糖期货合约1305和1309连续多个交易日持续下滑。 昨日,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期价延续下行,SR1309合约开盘价5390元/吨,最高价5392元/吨,最低价5320元/吨,最终收于5328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下跌97元,跌幅达到1.79%,全天持仓增加71794手至61.8万手;而SR1305合约期价下跌75元/吨,收于5320元/吨,持仓量减少2万手至34.8万手。 现货市场价格也普遍下跌,据99期货网监测,以主产区广西为例,昨日批发市场继续出现震荡下跌的走势,柳州中间商新糖报价5510~5520元/吨,报价较上周五下调50~80元,成交一般;南宁中间商报价5510元/吨,报价较上周五下调50元,成交一般。 由于现货市场需求较少,上周六国储白糖抛储竞价部分遇阻,原计划成交的30万吨白糖据核实仅成交16.56万吨,成交价格多为底价5430元/吨,该价格较目前广西新糖报价亦有所贴水。 上海中期分析认为,目前现货市场需求平淡,春节备货行情即将结束,下游需求终端没有大量补库的意愿,在供应过剩的背景下,各大企业仍然选择随需随买的购买策略,企业预计糖价仍有一定的下跌空间,因此并不急于购买,而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将对近期的糖价形成压制。 “国家放储意味着增加市场供应,对糖价有压制作用。此次重启轮库将给现货市场增加30万吨的陈糖压力,缺乏消费热点的市场恐将积累大量库存。”弘业期货这样认为。 由于糖市场持续弱势,制糖企业也难以盈利。南宁糖业上周公告称,根据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上年度主营业务机制糖、机制纸均受外部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就机制糖业务而言,2012年公司主要原材料甘蔗的收购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主要产品白砂糖售价与2011年相比大幅下降,销量减少,尤以第四季度为甚,多方因素导致机制糖毛利率大幅下降,机制糖业务亏损较大。 全球糖市过剩压制价格 全球糖市供给过剩是糖价难以上涨的重要原因,2012年全年,纽约期糖合约累计下跌幅度达16.3%,连续两年年线下滑。国际糖业组织(ISO)预计,2012~2013年度全球糖市供应过剩620万吨。查阅ISO历史数据可知,全球糖市供应过剩量最近一次位于此区间是2006~2007年度,当时供应过剩960万吨。 从2008年到2011年,全球糖价飙升,在此背景下,大部分产糖国大量栽种糖类作物,导致全球原糖供应不断大幅增加,而同时印度和中国等主要糖消费国本身产量增加进一步抑制进口,全球原糖供应不断增加,需求却没有出现大的增加,国际糖价止跌难度很大。 印度糖厂协会(ISMA)指出,印度食糖生产进展顺利,截至2012年12月31日,2012~2013年制糖期的产糖量同比增加2.5%至796万吨;此外,巴西糖产量也增加明显,截至2013年1月1日,巴西南部地区产糖量达到340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84%,且2013~2014榨季产量有望继续增加。 此外,中国糖业协会去年11月曾表示,2012年全国食糖产量将达到1400万吨,较上年增加约250万吨,增幅高达22%。分析指出,这一数据将成为继2007~2008年度之后居历史次高水平,对本已严重过剩的食糖市场而言,这一数据只会引来更多的做空者。 从去年12月开始,尤其国内自产糖销量大增,白糖进口量降幅明显。中国糖业协会1月初公布的2012年12月份产销数据显示,当月我国累计销糖217.64万吨,同比增加105万吨,产销率达到66.45%,同比增加28个百分点。由此导致进口数量大幅下滑,从进口数据来看,自去年11月份以来,白糖进口数量即开始大幅下滑,其中去年12月份中国进口糖26.8万吨,同比减少46%。 某期货公司农产品研究团队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全球糖期货市场价格在2011年2月达到30年来最高点之后,目前降幅已经超过40%。供大于求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由于需求疲软,大多数糖产品将只能存在仓库中。”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也认为,全球食糖供大于求格局仍将延续,国际糖价低位运行将持续压制国内糖价,预计伴随4月巴西2013~2014榨季开榨,巴西食糖再度增产将使得全球食糖供大于求格局延续,并压制国际糖价向上空间。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