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亚洲的买家对原油日益提高的需求,或许正为中东的巨量石油储备找到出口。中东最大的国际能源期货及商品交易所——迪拜商品交易所(DME)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该交易所2012年的石油交易量首次突破10万亿桶。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12月,其交易量同比增长25.7%,2012全年日均交易量比2011年增长40%。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盟和美国不时提到金融制裁和石油禁运的2012年,与全球其他能源交易所相比,位于阿联酋的迪拜商品交易所业务可谓“逆势增长”。国际能源署(IEA)首席经济学家Fatih Birol年初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出席一次能源会议时指出,2013年石油需求增长将几乎完全受印度、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需求推动。 在伊朗宣布停止向欧盟成员国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的当下,1月29日,迪拜商品交易所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Fix接受了《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他认为,2013年拉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发动机在亚洲,中东巨大的石油储备必须要联通亚洲市场,尤其要重视中、印等国的需求。 Christopher在加入迪拜商品交易所前曾任职于法国巴黎银行,拥有超过20年大宗商品交易经验。 经济观察报:DME推出的阿曼原油期货合约是全球最大的实物交割原油期货合约,与WTI和布伦特合约相比,它是亚洲石油交易最重要的参考合约。迪拜商品交易所2012年结算窗口日均交易量同比2011年增长40%,这些增量主要来自哪里? Christopher:主要来自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2012年2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与阿曼投资基金将其对迪拜商品交易所的股份投资分别增至50%和29%。在2012年一季度,我们发现与中国有关的原油交易每天都增长约40万桶,这证明需求量很大。2012年9月,印度最大的私营企业——信实工业公司正式成为DME的会员。至2012年12月,DME日均交易量比上一年增加了32%,从3937份合约上升至5195份合约。 迪拜商品交易所于2007年6月推出阿曼原油期货合约。总体来看,其2012年日均交易量较2011年增长40%,达到1407份合约。至2013年1月31日,阿曼原油期货合约自推出以来的总交易量为398万份合约。2012年是我们增长最快的一年。 经济观察报:随着伊朗向欧盟成员国禁运石油和天然气等事件的发生,您认为2013年石油交易市场是否将受剧烈影响,会否促使迪拜商品交易所加速亚洲布局? Christopher:全球石油交易确实会受到影响。实际上,这不仅会影响DME原油期货合约的价格,也将影响WTI、布伦特等几乎所有国际性合约的价格。 在此背景下,我们也在加大对亚洲市场的关注。WTI和布伦特合约对应的是含硫量较少的原油,阿曼原油期货合约对应的是含硫量较高的原油。阿曼原油产量大、交割量是布伦特原油交割的4倍还要多,因此阿曼原油期货合约更适合做亚洲的基准合约。 在DME的交易中,40%的阿曼原油输往中国市场。我们一直在留意阿曼合约在临近月末时持仓量会下降,这表示人们急于拿到现货,因此我相信DME的原油交易量仍会主要由亚洲消费推动。 经济观察报:2012年的石油均价为每桶112美元,创历史最高年度均价水平。1月23日,迪拜商品交易所宣布阿曼原油期货合约首次被纳入一只总部设于美国的商品基金中。这是不是说明欧美资金也与您有同样的判断,即随着亚洲需求的持续增长,迪拜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将被大幅带动? Christopher:可以肯定此举让基金投资者接触到对原材料需求迅速增长的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事实上,他们不是对原油感兴趣,而是对亚洲市场感兴趣。亚洲市场对阿曼原油的需求量很大,借助进入我们的阿曼合约,他们在亚洲有一定的曝光率。他们也不会选择交割实物,而是用阿曼合约的价格走势对含硫量较高的原油市场有一个接触。当然,该基金纳入阿曼原油期货合约亦肯定了迪拜商品交易所在反映亚洲经济状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经济观察报:作为中东地区最重要的交易所之一,迪拜商品交易所在看好亚洲市场的同时,是否认为亚洲地区因缺少自己的定价基准合约而在价格上更易动荡?未来,迪拜商品交易所在全球布局中将如何凸显对亚洲市场的重视? Christopher:是的,价格的动荡使得亚洲很需要类似阿曼的基准合约。我们知道亚洲的原油交易市场非常大,中国的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在准备原油期货合约。我们的阿曼合约与上期所的合约应该会有互补作用,阿曼合约用美元计价和结算,上期所用人民币和美元结算,人民币主要对应于中国市场,预计人民币合约与DME的美元合约会一起成长。 目前迪拜商品交易所在新加坡的办公室刚成立,我将常驻在新加坡。我们也在看以后能否在中国设立交割库等等。在2013年,我会重点探讨如何与中东、远东尤其是亚洲周边的市场进行合作,中东的巨大石油储备必须与亚洲充分联接,释放活力。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