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2月19日在报告中预计,伦敦市场铜价6个月内将上涨15%,达到每吨9,000美元,涨幅超过去年的两倍。 该观点的主要理由在于其预计,今年中国的铜需求量将跃升8%,达到前所未有的883.3万吨,这将提升全球需求总量。 然而市场的表现与之相反,在2月18日至2月22日当周,铜价连续5天下跌,LME 3月期铜价格跌幅超过到5%,整个2月LME3月期铜的价格则下跌3.5%。整个2月,评论铜价的市场分析人士反复提及的一条理由就是“中国需求”尚未启动。 从国内下游产业链的传统季节性规律分析,每年3-5月份为有色金属的实际消费旺季,家电、汽车、电力和电气设备订单增加,企业加大开工力度。而在此之前的2月份也就是农历新年前后就是所谓“备库”时期,有色金属的现货市场采购从2月份即开始进入年内的高峰。根据2003至2012年的数据统计,期铜的价格在每年2月的十年平均增幅达到6.33%,价格上涨的概率更是高达90%,就是这一规律的佐证。 然而今年的与过去的十年的经验出现了偏差,一方面上游的冶炼企业依旧按照传统的生产规律保持高开工率不断炼铜,另一方面下游的实际消费企业在开工率缓慢回升的情况下始终按需采购,往年的集中备货情况今年不再显著。供需节奏的错配导致库存高企,现货价格承压。 重新审视过去十年的“中国需求”在春节前后集中出现的背景,2002年-2011年可以称之为大宗商品的超级牛市。铜价从2002年不到1500美元/吨的低位上涨至冲破10000美元/吨的高位,除去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下半年之外,铜价走势在绝大多数的时间段内都是非常明显的上涨趋势。即使在商品价格回落调整的2012年,也在第一季度有一轮单边的上涨趋势。在商品的超级牛市中,企业习惯了铜价的牛市预期。在早进货便宜买晚了很可能会涨价的期望影响下,只要资金成本允许,下游企业都会产生提前储备原料的冲动。再加上这一时期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高潮对有色金属下游产品有着巨大的胃口,在需求充足与涨价预期的共同作用下,有色金属的下游企业便产生了提前备库的需求。而国内企业有在春节之前一段时间回笼资金,结清过去一年流水的传统习惯。在各方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利用回笼到手的资金在春节前后开始备库的“中国需求”就成了过去在现货市场上的规律性现象。 2002年-2011年的十年的商品超级牛市已成为过去,在经过2011年到现在的降价周期,铜价涨多跌少的牛市预期已经改变。在国内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放缓,房地产调控政策步步加码的环境下,有色金属的下游产品市场没有了过去的稳定需求增长,再加上全球经济迟迟未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恢复,下游企业对于自身市场的前景的预期也变得保守。与此同时,国内的货币政策已经从“稳增长”进一步向“控通胀”倾斜,宏观上从2月份开始信贷和货币投放明显收缩,微观上则加强对于企业利用有色金属库存作抵押融资的监管。综合来看,促成国内企业在春节前后集中备库的各项条件都有改变,有色金属下游的原料采购行为改变为按需采购,使得备受市场关注的“中国需求”出现了旺季不旺的现象。 春节前后备库行为的消失不代表现货的消费需求有实际减少,这期间减少的有色金属消费只是转移到了之后的3-5月的下游传统生产旺季中,甚至这些下游企业的生产旺季规律也有可能改变至更加长但不那么集中的周期。针对铜需求规律的改变,铜的全年操作思路就需要更改,在全球经济处于复苏初级阶段的环境下,铜价将较难出现明显的易于操作的趋势性行情,区域震荡重心缓慢抬升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市场的主要特征。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