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沪铜和LME铜库存再创新高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3-03-05 09:08:29 来源:一财网 作者:杨柳晗
在全球铜市场需求疲弱和供给过剩的压力下,上期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库存居高不下,价格明显受到打压。而2012年全球铜过剩严重的情况下,虽然今年的铜需求难以大幅增加,但是铜产量依旧很难下降。

此外,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连续回落,再加上上周“国五条”细则出台利空房地产市场,以及美国启动新一轮的减赤计划和仍然不见好转迹象的欧洲经济,导致包括铜在内的基本金属市场难有起色。

库存压力导致价格弱势

彭博社3月1日数据显示,上期所的铜库存升至接近一年来最高位,上期所位于上海、浙江和江苏省的14处仓库的数据显示,精炼铜库存增长1.8万吨,达到22.6万吨,增幅8.9%,这是2012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LME铜库存也增加1.21万吨,总量为45.88万吨,进一步刷新16个月来最高点,与去年9月份的库存低点相比,增幅超过50%。

库存压力致铜期货价格迅速回调。上期所铜期货昨日(3月4日)低开后继续下探,所有合约整体下跌,其中主力1306合约收56330元/吨,跌580元,跌幅1.02%,在整个2月份跌幅接近5%,从昨日盘后主力合约1306持仓来看, 前20名多头持仓增仓8012手,空头增仓6327手,前20名持仓净空4000多手,多空分歧较大;LME期铜价格目前也维持在7700美元左右的三个月低位,而LME铜价在整个2月份累计下跌4%左右。

今年2月初,由于受到1月份中国、欧洲和美国利好经济数据的刺激,上期所期铜最活跃的5月合约创下去年9月中旬以来的最高位,LME期铜也触及每吨8300美元上方,为去年10月初以来的最高位,但是弱势需求下,价格高位难以维持,转而在今年2月中旬强劲下跌,近期利空消息的出现进一步向铜期价施压。

铜过剩是困扰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世界金属统计局数据,2012年全球铜市场供应过剩6.6万吨。去年1~12月份全球铜消费量为2054.8万吨,2011年全年为1962.6万吨。中国表观铜消费量占全球需求量之比略高于43%,去年12月份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83.3万吨,消费量低于产量仅为174.8万吨。

多家金融机构也预期2013年全球铜将继续过剩。法国巴黎银行认为,2012年铜市供应缺口预计为5万吨,但是2013年铜市供应过剩预计仍将达到10万吨,而2014年铜市供应将过剩45万吨,且2015年过剩量可能更大。此外,国际铜业研究小组预计今年铜过剩45.8万吨,高盛预计铜过剩40万吨,花旗银行预计铜过剩量为13.4万吨。

在此背景下,主要铜生产国铜产量并未明显下滑,以智利为例,智利1 月铜产量为47万吨,虽然较去年12 月环比减少7.6%,但是相比去年1月同比仍增长8.6%,而在2012年,智利全年铜产量增加3%至545.5 万吨。

现货市场需求依旧乏力

现货市场需求乏力也是造成期货市场价格弱势的因素之一,据上海有色网监测,上海现货铜昨日报价在56000~56400元/吨,跌350元/吨,最高贴水150元/吨,美元上涨以及中国制造业放缓,打压铜价再触新低,且库存增加显示其需求下降,现货商家观望心态加重,下游需求仍不高。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1月精炼铜进口量仅为24.3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27.51%,显示国内需求疲软,中国1月铜精矿进口七个月来首次出现下降,从去年12月的93.5万吨减少至76万吨。

永安期货分析指出,进入3月也是铜的消费旺季,目前考虑铜两市库存仍高企,消费需求目前仍没明显改善,又受整体宏观利空因素影响之下,铜价想要反弹仍需终端需求提升的配合。

不过,针对今年中国的铜需求,高盛分析认为,今年中国的铜消耗量将增长8%,上升到创纪录的883.3万吨,这将推动需求增长并在今年造成6000吨铜供应缺口;至于价格,高盛预计,未来6个月内伦铜将上涨15%,达到每吨9000美元,增幅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两倍多。

中金公司也预计,今年第一季度铜市场供应过剩17万吨,但就第二季度而言,中金公司分析认为,由于国内投资的支持、出口的增长将拉动二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速环比提升,金属的需求将进入旺季,这有利于去库存周期的结束,而补库规模仍取决于需求复苏程度。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