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获批,我国金融行业可从事或实际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行业范围涵盖了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等,资产管理业务正跨入全面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梳理和对比当前金融行业资产管理现状,期望为期货公司发展资管管理提供思路。 当前金融行业资产管理现状 除期货公司外,金融业其他主要行业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着金融资产管理业务。2012年11月,国内首批18家公司获批期货资产管理业务资格,标志着国内期货公司也正式加入金融市场资产管理机构的行列。通过了解金融行业其他子行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情况,将有助于期货公司准确定位,从而更好地开展资管业务。 目前国内基金公司主要从事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为单一客户办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为特定的多个客户办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等资产管理业务。基金公司产品投资的领域也根据产品性质不同而涵盖了包括期货衍生品在内的所有金融市场产品。根据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行业已开展业务的72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合计36225.52亿元,其中管理的非公开募集资产(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特定客户资产)规模为7564.52亿元,占全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的20.88%;公募基金(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规模为28661亿元,占全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的79.12%。 国内证券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目前获批的有为单一客户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为多个客户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包含大集合、小集合两种);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据中证协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114家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6002.71亿元,托管证券市值13.76万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89万亿元。 相关信托法规规定,信托公司可从事的业务包括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有价证券信托;其他财产或财产权信托;作为投资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从事投资基金业务;经营企业资产的重组、购并及项目融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等业务;受托经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证券承销业务;办理居间、咨询、资信调查等业务;代保管及保管箱业务;法律法规规定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可以看出,信托公司的业务内容非常广泛。由于银行存贷比的限制,很多企业转向通过信托进行融资,而银行也借此将贷款转为表外业务,使得信托业近几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31日,信托资产达7.47万亿元,与2011年年底相比,增速高达55.30%。其中,资金信托达6.98万亿元。按投向划分,工商企业信托余额为1.86万亿元,占比为26.65%,占比最大。其次是基础产业,信托余额为1.65万亿元,占比为23.62%,证券市场余额(股票、债券、基金)为8065.17亿元,占比为11.60%。而信托与银行合作的业务达2万亿元。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6.73万亿元,比2011年年末的4.59万亿元增长近47%。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是接受保险公司委托管理保险基金,目标是使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近日,保监会发出《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私募产品开闸。按照其规定,包括向单一投资人发行的定向产品和向多个投资人发行的集合产品。产品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及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 综上可以看出,金融业各子行业都已经具备资产管理资格,并且业务规模已经非常大。期货公司进入资产管理领域面临着各方面的竞争压力。 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优劣势 从以上我国金融业资产管理业务概况可以看出,期货公司资产管理面临的并不是蓝海的竞争环境。期货公司发展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期货业资金沉淀规模较小,成为重要限制。我国期货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日益成熟,但是相较证券、基金、信托等其他行业仍非常小,这决定了以期货产品为主的期货资产管理业务面对的本行业资金池存量较小。我国期货业2012年年底保证金规模仅有2000亿元左右,而基金、证券、信托则背靠着几十万亿元的客户资产资源,这决定了期货资产管理业务要想获得大的发展,需要行业资金存量快速放大,或者向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资金渗透。但这些行业资产管理已经走在期货业前面,经验相对丰富,与之竞争并非易事。 二是私募期货投资公司实际上之前承担了期货资产管理的角色,导致期货资管先要在行业内竞争。由于监管层对期货业各项创新业务都是近两年才放开,期货公司本身无论是投资咨询还是资产管理能力都较为薄弱。而这期间国内私募期货投资公司则得到了较大发展,无论研发水品,还是实战能力,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由于私募基金不受监管,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是人才资源,都有较好的基础,期货公司要想发展好资产管理,面临着这些私募机构的竞争压力。特别是目前期货公司只允许开展“一对一”的资产管理业务,这与私募形成直接竞争,实际上私募一直以来就是在运作“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资产管理。期货公司开展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从现状上看是资管业务的后进入者,期货资管面临的不是“尚未分配的蛋糕”。 三是期货公司自身研发及产品设计人才缺乏。目前证券、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也逐步进入期货领域,全行业资管大背景下,对期货人才的需求将不限于期货行业内部。期货公司在之前本来就面临着私募机构、现货公司人才争夺的压力,在全行业资管背景下,其他金融行业也将成为期货人才流入的方向。这就令期货公司在资管业务开展本就人才匮乏的情况下,面临更多人才流失的压力。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仍是期货公司的重要任务。 尽管面临着重重挑战,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仍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相较私募风险控制体系更加健全。期货市场“五位一体”的风险控制体系日益完善,证监会对期货公司环节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也更加严格,相较于普通私募机构,期货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过程中风控优势更加明显。 二是期货公司相较基金、券商、信托、银行等更了解期货市场,并且更具全球视野。目前全球金融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而期货市场是国内目前重要的能够同时联系国内外金融市场环节。这种联系一方面是通过内外市场相同或相近品种的套利,更多则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全球化,令期货公司对全球宏观环境和经济周期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种优势将体现在产品组合设计中。 三是随着期权及期货品种的丰富,期货市场将更加受到普通投资者的青睐。目前各大期货交易所都在积极推进期权合约上市,而其他期货新品种如鸡蛋等也在准备之中。这些品种的上市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流证券、基金市场的资金,同时也为期货资产管理提供更多的客户源,不过这个过程不会太快。 对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仅开出“一对一”资产管理的情况下,国内期货公司资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可能大于机遇,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1.呼吁尽快放行资管服务对象数量 从基金、证券、银行等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看,其基本规律都是先开放“一对超多”(类似公募基金),再放开“一对多”和“一对一”的资产管理。这其中的内在逻辑在于承认资产管理机构的专业性要高于普通散户投资者,故通过募集众多散户投资者的资金由专业人士操作相较个人投资者效果会更好。而后开放“一对多”和“一对一”,主要是适应当前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一般来说,高净值客户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其在选择资产管理机构的时候也更加挑剔。特别是在证券、基金也可以在资产管理中介入期货品种时,期货公司在通过跨市场产品组合与之竞争高净值客户时显然不占便宜。在以趋势投资为主时,高净值客户可能会更青睐借助期货公司研发资源,自己操作或者寻找私募机构合作操作。所以,从资管业务发展规律看,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从公募基金式的“一对超多”或“一对多”更容易开展,也更有助于帮助小规模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中获得更大生存空间,或高净值客户合理安排自有资金投入期货资管产品,以分散个人总体投资风险。“一对一”的专户理财总体上可能导致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有牌照无业务或少业务的局面,也不利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随着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也可能导致随后境外机构进入后在国内期货资管能力尚未成熟之际而将其彻底挤压出资管市场,使大部分国内期货公司最终在内外夹击下,只能通过传统经纪业务在生存边缘挣扎。 2.需求分析是差异化发展的前提 期货公司面临着业内外多重竞争,其发展只能采取进一步细分市场,走差异化之路,而需求分析正是差异化发展的前提。先设计产品再找需求是被动式的产品销售模式,并且失败的可能非常大。通过前期的需求分析,发现投资者的需求点,进而开发相关资产管理产品,形成需求拉动型的资管模式,将有助于提高产品发售成功率。近几年,信托及银行表外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正是满足了普通百姓在股市、房市低迷下寻求高于存款收益率投资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与经济周期也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经济繁荣、股市牛市时投资一般风险偏好更大。而在经济低迷、股市疲弱时投资低风险偏好更大。当然也有一些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随经济周期变化。所以结合经济周期和当时主流的风险偏好进行产品设计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受欢迎度。 3.从合作中提高竞争实力 期货公司作为金融行业中较弱小的机构,通过自己设计及发售资产管理产品短时间内可能难以获得客户认同。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资管业务,并从中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不失为好的发展战略。一般来说,期货通过对冲也可以做到较稳定的收益率,同时风险也不大,但从目前看,国内投资者在低风险低收益率理财产品需求方面仍更多青睐于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和银行及信托理财产品等。在高风险高收益领域,期货及股票品种将占有更大比重。而在产品设计及营销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期货公司可以与证券、基金、信托甚至银行合作开发各种不同的产品,并通过双方营销网络进行销售。期货公司可以在合作中学习其他机构产品设计及投资经验,并加深对债券、基金、股票等非期货品种的理解,为自身设计组合产品打下基础。另外,借助更广为人知的其他资管机构发售产品也可提高自身品牌认可度,为独立发售产品做准备。在这方面,有证券、银行等金融机构背景的期货公司具有先天的优势。 4.重要分支机构向财富中心发展 当前资产管理业务,特别是针对高净值客户的资产管理业务实际上已经上升为高端理财。为服务这些高净值客户,期货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定位,将营销总部或重要营业部打造为财富中心,使其承担了解高端客户投资理财需求的门户,同时又承担为其推荐本公司及其他机构理财产品的职能。通过财富中心了解高端需求,并及时与后端产品设计部门沟通,快速推出“一对一”或“一对多”产品也是当前仅有“一对一”业务情况下的不错选择。财富中心人员本身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最好是能了解全金融行业理财产品情况,以便于快速反应客户的需求。另外,财富中心也需要依托期货公司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部门服务客户。这种模式是一种经纪业务、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协调发展的模式,人才仍是关键。该模式对于全国营业部非常少且致力于发展高端业务的微型期货公司来说比较适合。对营业部众多的期货公司来说则不宜全面铺开。 5.人才培养和保留仍是关键 当前制约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两大核心障碍一个是“一对一的”业务极大限制了资管业务的需求,一个是资管业务人才匮乏导致了在这较小的业务空间中难以获得客户信任。资管人才的匮乏主要集中在研究、产品设计、交易风控等几个方面。前文我们也分析到期货行业人才本来就面临来自现货企业、私募机构的争夺,在证券、基金、银行、信托等逐步可以介入期货领域的情况下,期货研发人才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而交易风控及产品设计人才可能更多需要从其他金融机构挖掘,或者在与其他机构合作过程中培养。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并最终留住人才仍需要期货公司在培训、薪酬等体系上做出相应完善。 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对期货业来说是发展的一大步,但是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仍是不可忽视的。期货资管的发展可能不会非常快速,但是期货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与期货市场共同经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