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伊拉克原油产量的增长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长最快的中国来说,并不能意味着太多实际的好处,但就从全球范围来看,其产量的急速增长仍有望改变现有的原油市场格局,也符合美国对于“维持中东原油持续稳定供应”的战略目标。 又是一年春来早,近3年以来,似乎年年的这个时候都不平静,从前年的利比亚内战,到去年的伊朗核危机,再到今年的半岛局势紧张。然而年年的危机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在于背后大国参与程度的转变,其中最核心的当属美国战略布局的改变。随着美国撤离中东,10年前发生在伊拉克的那场震惊世界的战争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最近,一纸关于中国成为伊战最大受益者的新闻又唤起了公众对这场战争重新的关注。 中国成最大受益者? 自2003年伊战开始,对于美国打这场战争是否划算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讨论的话题。然而随着近年来美国能源战略和军事思维的转变,中东对美国而言似乎渐成鸡肋,除了军售连年快速增长之外,美国自中东原油进口以及中东石油美元的回流都在逐年下滑。2012年美国提出将战略重心自中东转往亚太,对于日益紧绷的伊朗核危机、巴以冲突和叙利亚局势视而不见,似乎全然不在意此地区的平静与否。 在这一背景之下,便有人将伊战后中美两国在伊拉克境内的原油投资拿出做对比,并得出结论称,中国作为伊战的反战国,实际上反而是伊战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从原油进口数据上来看,美国在伊战之前的5年中,原油进口量平均为60万桶/天,10年之后这一数字下降了25%,而同期中国自伊拉克原油进口量增长近一倍。此外,从目前伊拉克境内油田的生产情况来看,中国显然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伊拉克最大的三块油田都由中国公司运营,伊拉克原油产量中有近六成来自于中国公司生产,而美国仅象征性地参与了两块油田的开发。因此,不少评论称中国“把持”了伊拉克原油生产。 倘若果真如此,那倒真是中国的万幸,因为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期,伊拉克将在10年内成为全球第二大产油国,而伊政府更是自信满满地称未来5年之内产量就将增长3倍至900万桶/天。若真能“把持”伊拉克石油生产,对于原油进口量约500万桶/天的中国而言,不仅根本不存在任何“能源安全”之虞,还可以借伊拉克石油压低沙特和伊朗原油价格,不仅于己有利,还可以连带为能源饥渴的亚太带来福音——君不见,日本追逐能源已不择手段,“逼宫”美国出口天然气不成,竟强行开发可燃冰,致全球环境于不顾;韩国在北海大肆买油推高了全球油价,政府刚提出要对原油进口退税政策稍作修改,国际油价立刻应声回落。 美国才是实实在在的大赢家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有点儿残酷。尽管美国自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后已经开始逐步撤离伊拉克,2012年更是高调宣称将逐步脱离中东,但对已经乱作一锅粥的中东而言,不管美国战略重心如何调整,依旧是其最大的庇护伞。而对伊拉克来说,虽然信心满满要在未来10年之内打造新的石油帝国,但政局的不稳、部落的冲突以及教派的斗争仍是摆在其面前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能够依赖的依旧只有美国。 2012年美国石油公司在页岩气泡沫破裂之后纷纷转投页岩油开采并推动了美国原油产量的爆发式增长,同期美国自中东原油进口量也降至17年最低点,但同期美国自伊拉克原油进口量仍维持了3年持续增长。2012年美国自伊拉克原油进口达52万桶/天,接近于其自中东原油进口的30%,同年中国自伊拉克进口量仅30万桶,占比约11%。 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把持”了伊拉克石油产量,但2012年自伊拉克原油进口的成本为110.2美元/桶,而同期美国进口成本仅为92.5美元/桶。事实上,由于美国禁止本土原油出口(仅少量进入加拿大精炼成成品油并重新回流美国),其油价近年来长期与全球原油市场割裂,因而价格已经难以作为国际市场参考。早在2009年,沙特就已不再使用美国本土油价作为出口基准。随后的几年间,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外,其他各洲出口往美国的原油早已与“世界接轨”,但伊拉克对美原油出口仍人为压低,可以算是对美国的一种变相利益输送。 中国在伊拉克境内的石油开采显然就没有描述的那么舒坦了,目前中国在伊拉克开采石油都采取协议分成制,只能获取少量的原油开采报酬,并没有对储量的处理权,中国从伊拉克进口的原油仍是从国际市场直接购买,而开采难度之大和分成之低在全球也非常罕见。以中国第一个项目鲁迈拉油田为例,中石油的描述中称“中方员工每天早晨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乘坐防弹车前往ROO(鲁迈拉油田)上班,下午又全副武装地从办公室返回营地继续工作”。如此艰辛,回报却乏善可陈,只有在完成该油田110万桶基础目标之后,才能从高达80美元/桶的利润中提取2美元作为报酬,其中还要缴纳35%的所得税。按照伊拉克官方说法,鲁迈拉油田的总投资为500亿美元,累计合同年限是20年。从2009年开始运营,直到2012年中石油才首次获得回报:以200万桶原油形式支付的约1.5亿美元报酬,此油田回报率如何一目了然。即便这么微薄的回报率,也是中国排除万难获得的,因为实际上早在1996年中国就已经与伊拉克协议开发油田,最终因为伊战而拖延了13年之久。 因此,虽然大量舆论称中国为伊战最大受益者,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在中东的原油之路依旧没能摆脱底层加工的悲惨命运,而美国2012年仅从伊拉克低价销售的原油中就可以额外获利33.6亿美元。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一目了然。 全球能源秩序的重铸 虽然伊拉克原油产量的增长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长最快的中国来说,并不能意味着太多实际的好处,但就从全球范围来看,其产量的急速增长仍有望改变现有的原油市场格局,也符合美国对于“维持中东原油持续稳定供应”的战略目标。对于美国而言,伊拉克战争最大的意义事实上并不仅仅在于能否从伊拉克获取更廉价的原油,而在于能否架空OPEC这一基本名存实亡的石油托拉斯,并进一步削弱中东国家对原油产量的控制能力,努力将原油市场由产量主导引向价格主导。对于把持本土和全球原油定价权的美国而言,这显然是最优的市场格局。 自2010年年末起,源自于突尼斯的动乱蔓延至整个中东,虽然最终在美国的支持下,沙特和阿联酋成功地遏制了这一动乱在海湾国家中的蔓延,但随之而来的是财政支出的急剧增长,沙特在随后2年内年均增幅达20%。随后IAEA旧事重提,再度对伊朗发难,一时间中东山雨欲来,各国都进入了戒备状态。与此同时,美国却一反常态表示撤离中东,这无疑令海湾国家人人自危,2011年沙特军费占GDP比重达12%,高于美俄近3倍。财政和军费的双重增长,令此前一直“阔绰”的中东国家捉襟见肘。就在此时,美国国内页岩油产量爆发式增长,全球原油市场从近10年的常态性紧绷进入宽松阶段,这无疑令传统产油大国沙特和阿联酋无所适从,只能再度采取限产保价政策。 然而此时,伊拉克产量的快速增长无疑给沙特带来了大麻烦,伊拉克为了争取客户,1月份其巴斯拉(Basra)轻油比沙特阿拉伯中质油便宜1.1美元/桶,为近九年来最高。据悉,沙特阿美高层月初在战略会议中讨论了该如何回应伊拉克这一“极具挑衅意味”的定价,“伊拉克在增产,我们得小心应付,我们不想自己受伤害”。 不过萨达姆政权垮台之后,伊拉克被压迫数十年的什叶派一直在要求美国兑现给予其的承诺,沙特也不得不在经济和政治上谨慎平衡与伊拉克的关系,以避免其再度贴近于伊朗。最终,沙特的回应是连续两个月下调价格以保持市场份额,也带来了全球油价的回落。 因此,中国在伊拉克的苦心经营其实于己好处实在有限,于全球倒是贡献不少。美国虽然在新的战略规划中并没有将伊拉克和中东作为其战略布局的重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原油进口的收益,抑或是中东军售的爆发式增长,最终的大赢家都非美国莫属。伊拉克战争的最终结果,只不过是将“中国制造”从国内转移到了伊拉克,从基础品加工转到开采原油;与此同时带来的全球能源秩序重铸,又将重新把国际原油市场控制权还给美国。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